第二十六章 氐族來成
王恩的突然開口,使得朝堂上的所有人,齊刷刷的把視線落到他的身上,每個人的眼底充滿疑惑。
不少大臣暗罵王恩蠢貨,你丫是不是瘋了?
朝堂之上,哪裏有太監說話的份!
就算你已經是東廠之主,但東廠這個部門,皇帝可沒允許參政。
反是在朝堂上的議政,那就是參與,這是作死的行為,逾越了祖宗規矩!
朱鴻儒冷笑:“陛下,宦官參政,罪加一等,應該直接拉出去杖斃。”
這個節骨眼上,你跟朱鴻儒唱反調,豈不是逼迫皇帝殺雞儆猴嘛。
王恩自然看得懂眾人眼神的含義,全都認為自己死定了。
“卑職有異議!此事牽扯東廠,分明是朱鴻儒感覺被侵犯的職權,所以才栽贓奴才,奴才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鑒,朝堂上議政,奴才絕不敢參與,但事關我的名譽,我必須要說,此乃自鑒之舉。”王恩大義凜然的站出來說道,他本來就長得雄壯,顯得氣勢十足。
王恩的這個舉措倒是讓眾人眼睛一亮,說的也算是有理有據,自鑒,不算朝政。
麵對朱鴻儒的咄咄逼人,曾強淡淡看向王恩,問道:“強行抓人進入東廠,可有此事?”
“李福確有此人,但他是主動前來,當時因為我也覺著奇怪,畢竟是秀才出身,將來是有可能做官的,怎麽甘心做太監呢?還好奴才那個時候留了心眼,給他做的閹割是假的!有此舉,並非擔心他有詐,單純的是奴才心底不忍,也是擔心他會後悔,沒想到,原來是李福故意栽贓之舉,不惜閹割,背後之人能量之大,可見一斑!”王恩娓娓道來。
這話一出口,所有人嘩然。
原本有這個證據,王恩有八張嘴也說不清,你敢相信,這太監因為善良,反而有了轉機?
這事情很簡單就查明白,直接派人去查了劉福,的確證明,沒有真正的閹割。
曾強給了王恩一個讚賞的眼神,對他委以重任,除了這個王恩對自己忠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據他的記憶,這個王恩辦事,向來也是仔細和慎重,果然沒有看錯人。
“朱鴻儒,這栽贓王恩,可是你授意?”曾強逐漸麵露凶光,惡狠狠盯著朱鴻儒。
朱鴻儒毫不示弱,昂著脖子迎著曾強的眸光:“沒錯,是我授意的。”
很多人一臉詫異,他們沒想到,這朱鴻儒竟然這麽大膽,直接就承認了,真的不怕死?
曾強冷哼道:“朱鴻儒,你可知這是死罪嗎?你居然敢陷害忠良,你這是藐視朝綱,欺君罔上,就算把你五馬分屍,也是輕的!”
朱鴻儒卻鏗鏘有力的說道:“自古太監不參政,是規矩!陛下你立了東廠,扶持太監,一上來,這太監就不分青紅皂白,借著東廠之名,大肆殺戮,如今人心惶惶,他才是真正的公器私用!我這麽做,全是為了大蜀!刺殺大案,殺了那麽多人,卻沒有查出幕後主使,還不能證明東廠的無能和濫殺無辜嗎?若是陛下認為我做錯了,大可以殺了我!以吾之血,鑒軒轅!”
朱鴻儒一直在往刺殺大案上引,是因為他心裏也門清,王恩這一次殺的人,其實根本沒一個跟刺殺有關的,都是內宮耳目。
但內宮耳目這個東西,是很難有詳細證據的,而且王恩和曾強,也不會承認。
最主要當然是,他的由頭!
自古忠言逆耳,再加上他出發點是為了大蜀的皇權安穩,可以說很正派。
畢竟,曆史上宦官當權,禍亂朝綱的事情屢見不鮮。
“好一張伶牙俐齒,好一個為國為民的大義凜然,好,非常好......!”曾強冷冽的說道:“王恩抓洪山,那是因為洪山攔截救災糧食,以公器之名,當街殺人,抓他還抓錯了嗎?至於菜市口砍頭的那些吏員,全都有嫌疑,各個都不老實,插手皇宮內務,其心可誅,這就足夠了,若是還有異議,你這個吏部尚書,朕看可以致仕了!”
朱鴻儒是二品大員,不犯重典,不上刑法,隻能勸退。
朱鴻儒聞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猶豫再三,立刻下跪:“微臣知錯了!”
朱鴻儒一點也不傻,再堅持說什麽,就已經完全站在了曾強的對立麵,曾強既然不準備殺自己,還不如順水推舟,先認錯吧!
他之所以敢公然陷害王恩,就是拿祖製說事,沒發現還好,發現了就沒辦法繼續對東廠發難了。
他沒想到,這個王恩竟然如此警覺,真是小看他了!
“哼,你以為你這麽一句知錯就可以了,罰俸三年,禁閉兩個月,回家休息幾天去吧!”曾強厲聲喝斥。
“謝陛下!”朱鴻儒躬身拜禮,退出了文武百官之列,轉身離開。
隨著朱鴻儒退出,大殿安靜下來。
“有事啟奏,無事就退朝吧!”增強淡淡揮手,準備散朝。
“陛下,微臣有事稟告。”這次是禮部一個侍郎站了出來。
“準。”
“陛下,前日氐族使者到達成都,向我朝索要一萬匹馬駒,五萬石糧食,十萬兩白銀以及三十萬匹綢緞。”
曾強一愣,然後笑了:“這氐族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嗎?當初朕打得他們跪地求饒的情景,他們都忘了嗎?竟敢在這個時候上我蜀國打秋風?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陛下!”
“據探子回報,氐族這次膽大包天,全是因為有唐國在背後支持。”王恩直接回話,雖然東廠剛布置起來,但這等大事,他已經接到了信息。
“唐國?”曾強皺眉,搜索記憶。
“陛下,唐國新皇李天策,雄才偉略,誌向遠大,他想一統天下,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糧倉,所以首先把矛頭指向了我們資源豐富的天府之國。”
“但我大蜀,易守難攻,他便慫恿並支持我國境內的氐族作亂,想先消耗我們的國力。”
桂元慶分析地頭頭是道。
曾強點頭:“這些蠻族雖然猶如疥癬之疾,但不能不引起重視,待朕想想,再作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