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半球實驗,儒學至理
“使勁!使勁!使勁啊!”
“用力!用力!再用力些!”
“再加把力氣,馬上就要成功啦!”
……
劉伯溫隨著那兩名甲士來後院見朱標,卻得到消息,朱標如今不在後院,而是在城內的演武場。
那就去演武場吧。
等劉伯溫還未到演武場時,但見近千名百姓,圍攏在演武場處四周看熱鬧,發出了陣陣加油鼓勁的呼喝聲。
嗯?
怎麽回事?
劉伯溫擠進了人群,往演武場內看去,但見十六匹馬,正在軍士們的指揮下,分作兩隊,奮力向兩側拉動一個銅球。
盡管這十六匹馬昂首抖鬃竭盡全力,還是沒有任何效果,直急的發出了聲聲希律律的怪叫。
“這位小哥請了。”
劉伯溫向著旁邊的一個年輕人拱了拱手,道:“這演武場裏麵,到底是在幹什麽呢?你們看得這麽起勁?”
“幹什麽?”那小夥子脖子揚起,頗為嘚瑟地道:“聽您老的口音,不是咱應天人吧?”
劉伯溫道:“在下是浙江青田人。”
“告訴您,這可是個大稀罕,一個隻有在我們應天才能看到的大稀罕!您老看到那個大銅球沒?”
“看見了。”
“其實,這個銅球啊,原來是兩個半球。咱們吳國公世子,讓人往這兩個半球裏麵灌滿水,再合成一個整球。您聽清楚了,不是重新鑄成一個整球,而是合成一個整球。”
“怎麽合成?”
“用世子發明的那個奇奇怪怪的工具,把半球裏麵的水抽出來,兩個半球,自然就會合成一個整球。據世子說啊,這是因為,世界上無處不存在一種叫氣的東西。先用水把氣逼出來,再把水抽出來,那銅球裏麵,就沒有任何東西,形成了那什麽……對了,真空。半球裏麵沒有了氣,四周的氣就拚命擠壓那兩個半球,產生了一種叫氣壓的東西,所以兩個半球就緊緊聯在了一起。現在,世子是在試驗,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對抗氣壓,讓那兩個半球重新分開。剛才已經試過八匹馬、十二匹馬了,都不行。看來,十六匹馬的力量,也不行啊!”
“原來……如此!”
此時此刻,劉伯溫表麵上鎮定如常,心卻險些要從胸腔子裏麵跳出來了!
因為,他明白,自己即將見證曆史!
即將見證,改變儒學發展曆史的關鍵時刻!
儒學發展到現在,關於世界本源,主要有兩個說法。
一個是“天理說”:先有“天理”(世界最根本的運行道理),才有了世間萬物。世間萬物中,都蘊含著“天理”。那麽,人類如何認識“天理”呢?格物致知啊!對著事物冥思苦想,以求“天人感應”,明白事物中蘊含著的天理。
這個學說表麵上看起來沒毛病。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千百年來,誰格物致知,革出天理來了?
另外一個學說,就是“元氣”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氣”構成的。比如,好人就是稟‘陽氣’而生,惡人就是稟“邪氣”而生。風雨雷電等一切自然現象,都是“氣”運行不平的結果。甚至於,人遇到“陽氣”,就會得福。遇到“陰氣”“邪氣”就會遭禍。
這個學說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你把“氣”說得那麽邪乎,既能產生風雨雷電,又能讓人得福遭禍,那“氣”到底在哪呢?誰看見了?誰摸著了?這“氣”真有那麽大的力量?
所以,這兩個學說誰也說服不了誰,並行於世。
有些人支持天理說,有些人支持元氣說。還有人和稀泥,兩個學說都支持。
比如朱標的第一位老師宋濂,就同時支持天理說和元氣說。他認為,是“天理”驅動著“元氣”,維持著世界的運行。
當然了,他自己對這番和稀泥的解釋,也不大滿意。當朱標提出“格物致知”的另外一個解釋的時候,簡直如獲至寶,仿佛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劉伯溫呢?
他不和稀泥!
他是“元氣說”的堅定支持者!
現在,朱標要做的實驗是什麽?驗證“氣”的真實存在啊!甚至於,他不僅要向人們展示氣的存在,而且要說明“氣”具有多麽大的力量!
八匹馬都拉不動一個空心的銅球,簡直是“元氣說”,最好的實證!
這怎能不讓劉伯溫激動萬分?
到了現在,什麽朱元璋?哪個宏圖霸業啊?都被劉伯溫拋到腦外。他的腦海中,隻剩下了對儒家真理的追求。
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向演武場,等待著這場試驗的最終結果!
終於!
當演武場上的馬匹達到了三十二匹,也就是兩側各有十六匹馬的時候——
砰!!!!
隨著一陣驚天巨響,一顆銅球裂為兩個半球。三十二匹戰馬在慣性的強大力量下,分別拽著一麵空心半球,向著兩側狂奔而去。直到數百步外,才停止了腳步!
“好!好啊!”
“實驗成功了!”
“世子威武!”
“吳國公威武!”
“咱吳國,天命所歸啊!
……
圍觀百姓們微微愣了一下後,發出了陣陣歡呼。
“果然,成了?!”
盡管早就有所心理準備,劉伯溫還是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如在夢中。
“果然,成了?!”
宋濂、章溢、葉琛,盡管早就有所預料,還是失態地從看台上走到場地中。
宋濂激動地將那兩個半球拿起來,在場中繞行,讓百姓們看清楚,的的確確是兩個半球,沒有任何花巧,更不是什麽魔法仙術。
章溢和葉琛這兩位大儒緊跟著宋濂的旁邊,不厭其煩地向人們解釋著,什麽叫氣壓,氣壓為何能產生如此大的力量。
當然了,他們也不會忘記告訴百姓,如此絕妙的實驗,是誰想出來的,是自己的學生,是吳國公世子朱標!他天資聰穎,實有半聖之姿,來日必能繼承吳國公之基業,讓百姓平安幸福、安居樂業。
“宋兄!宋兄!”
忽地,人群中有個聲音響起,道:“恭喜宋兄,年過五旬,學問更上一層樓!來日,儒家諸子,恐怕要多一人了!不過,宋兄為了榮華富貴,把如此大的榮耀歸於尚未及冠的吳國公世子。不嫌太過無恥了麽?”
“嗯?”
宋濂麵色鐵青,向那人看來,喝道:“劉基……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