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機會到了
賈敏同樣發現似乎是走題了,臉上也是一紅。
“父親自然是一直支持太上皇的。其實就是聖祖不暗示,以父親的聰明也知道大位歸屬。
隻是父親不好明說,可是我那個好大哥居然就被義忠親王拉攏了過去。”
什麽都不用說了,賈璉全明白了,賈赦站錯了隊,賈代善一怒之下把他逐出了榮府放逐到了東路院。
“父親本來是說連爵位都給二哥的。還是父親戰死後,聖祖皇帝哀痛之下開恩降旨讓大哥襲了爵。
不過大概是為了不讓太上皇多心吧。老太太才把大哥壓在東路院了一輩子。”
賈璉冷笑一聲,什麽安太上之心,如果便宜老爹有榮國先祖的能耐,那老太太這麽做倒是說得過去。
可是就一個賈赦,怎麽可能入的了太上皇的眼。那隻不過是老太太偏心的借口罷了。
不過如今要怎麽辦呢?賈赦在東路院數十年,那裏被賈赦收拾的奢華舒適不亞於榮慶堂和榮禧堂,接著住倒是無所謂。
但是如今自己已經是一等伯,不住在榮府正經堂號裏很顯然是不合適了。但是,住進榮禧堂也不容易啊。畢竟二房不難收拾,隻是這事榮慶堂裏那位老太太卻是不好提。
看到賈璉發了愁,賈敏樂了。
“罷,罷,好人做到底,這件事等到了神京,我去和老太太說就是。”
賈璉一下子開心起來,賈敏提再合適不過了。不枉自己費盡心力救她一回。
閑談了一陣,賈敏無意中瞥見跟在官船後麵的那艘福船,不禁問道:“你是怎麽想的?怎麽把你這嶽父母一家帶進京了。”
賈璉抽了抽嘴角,當初既然答應王熙鳳去看望嶽父嶽母。賈璉自然不會食言。
不過見到嶽父嶽母後,賈璉隨即也見識了那個不靠譜的小舅子王仁。當然,這個時候的王仁自然是不會對賈璉有任何不敬。
說實話,王熙鳳的父母在王家已經是旁係。不但沒有生活在神京,在金陵王家也屬於生活條件一般的。
隻不過,王熙鳳在還很小的時候入了王家老太太的眼,被帶到神京養在老太太膝下。因此,有了如今大家小姐的氣派。至於王仁,則是待在金陵野蠻生長了。
於是王仁就在金陵結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成日裏溜鷹架鳥,好不快活。
這不,臨回京前,聽說王熙鳳已經懷有身孕,當賈璉提出帶二老回京看看時,他們就答應了。不過賈璉沒想到的是,王仁似乎並不羨慕神京繁華,並不打算離開金陵。而嶽父母,也聽任十三歲的王仁自己留在金陵。
“鳳哥兒懷孕了,自然思念父母。嶽父母也計掛鳳哥兒,想要過來看看。我難道還能拒絕。”
賈敏臉色一青,這是她最不願意聽到的事情。女兒明顯挺喜歡這個能夠做好聽的詩詞而且經常妙語連珠的璉表哥。
當然,這個喜歡並不是有什麽男女之情。畢竟黛玉還隻有六歲,談這些還太早了。黛玉也不是非賈璉不嫁。
隻不過林如海夫婦私下商量,如果女兒嫁給賈璉也不錯。
將來女兒真的嫁到賈府,做妾是斷然不可能的。而賈璉已經是一等伯,能夠在正妻之外娶一平妻。賈璉透漏的意思,也是把這個位置留給玉兒。這也是賈敏想要的。
但是,如果嫡長子這麽早降生,未來對於玉兒來說不怎麽有利啊。
玉兒天生體弱,本來那個古怪和尚說要麽隨他出家,要麽不見任何親人。否則,斷難長久。
賈敏自然不會信這等鬼話,但是也知道玉兒將來幾乎很難有精力替夫家管家,甚至在婆婆麵前站規矩就會要了她的命。而堂堂未來宰輔嫡女,斷然不可能嫁給普通人家。
這也是林如海夫婦認可了賈璉的原因,嫁回賈家,賈璉是個能夠托付的。賈璉生母早逝,邢氏也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母親也自然不會欺負了玉兒。
至於二房,賈敏並不擔心。不說她和夫君還在,就是賈璉,也不可能被那個天真幼稚的二哥和惡毒愚蠢的二嫂製住。
唯一的威脅,就是賈璉和王熙鳳這個正妻似乎是感情好的太過了些。
不過還不是說這些的時候,還是那句話,玉兒還小,這孩子從小吃了那麽多苦,從能吃飯起就吃藥。卻聰明懂事,從不叫苦。林如海夫婦都不願委屈了她。
之前林如海甚至說過,實在不行,就養她一輩子。林家也不是養不起,等林如海夫婦去了,就立下遺囑,將林家家業一分為二,分給玉兒一份便是。
不過現在看起來也許有別的選擇了。
至於如母親信中說得嫁給和黛玉年紀相近的那塊寶玉,賈敏是絕對不考慮的。那是害了玉兒一輩子。
當然,賈敏估計那位二嫂也不會願意。
一切慢慢來吧。
“姑母帶著表弟表妹好好休息吧,走運河雖然慢些,但勝在平緩,不會有多少顛簸。再過個六七日,我們差不多就到神京了。”
和賈敏一聊就聊的忘了時辰,賈璉看到外麵天色漸暗,趕忙起身告辭。他還要到後麵船上看看王熙鳳的父母,雖然大船人雜給他們找了條小些的福船,但是不聞不問是不行的。
而此時的官船後麵,三條快船就悄悄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麵。
明教教主李宇澤就負手站在最前麵那條快船上麵。當初揚州一戰,李宇澤負傷逃走,在金陵養了月餘才算痊愈。
然後李宇澤就盯上了賈璉。如今已經不是為了鹽商的要求了,李宇澤和賈璉已經是算得上仇深似海。
明教在江南的基業被賈璉帶著錦衣府連根拔起。無數教中高手被殺或被捕,明教元氣大傷。
當然,如果賈璉待在金陵或者是神京,李宇澤也不敢動手。和揚州不同,在兩京京衛軍麵前公然刺殺朝廷勳爵,李宇澤也知道是給自己和明教招禍呢。
不過如今賈璉離開了金陵,還特地走了運河而不是東海,李宇澤覺得機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