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學校、新教材

入夏之後,東寧省的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

不過夜晚,仍舊有些涼爽。

這段時間的李信,也過得非常充實。

白天視察一下各個工地的建設情況,或者接見一下東寧城的軍政高層,聽取關於軍政事務的匯報。

晚上,李信也在智能科技裏麵,繼續找尋科技。

這段時間,李信也在籌備一個龐大的計劃。

那便是——學校!

雖然手頭上有智能科技這個BUG,但是人力終究有時窮,僅僅依靠李信,依靠東寧城現有的熟練技工,還遠遠不夠。

工業時代,鋼鐵革命!

靠的不是一個人,靠的是一代人、數代人的不斷努力!

因此,注重人才培養,就要早點提上日程了!

現如今的東寧城,相當於一個大型企業。

城內所有人員,全部由東寧信王府提供食宿等,學校建設自然要同步配套。

李信思來想去,還是徹底摒棄了這個時代的教育。

畢竟諸如什麽四書五經、禮易春秋,單單這些可引領不了工業時代的潮流!

因此,新的教育體係,要形成一整套體係。

在智能科技裏麵搜尋了一段時間之後,李信將後世的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的課本教材,全部抄寫了下來。

幼兒少年上學之時,開始讀書識字,學習數學知識,儲備基本的自然常識、科學常識。

這就需要後世的《語文》、《數學》、《自然》等課程。

正好後世一整套課本教材,那都是經過無數專家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果,也經過了數十年的實踐驗證。

李信也全部照搬了過來。

甚至,李信還把一些字體、拚字、數字,也沿用了後世的成果。

中學時代,便開始接觸《地理》、《曆史》、《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

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也都全盤挪用過來。

單單這幾套教材,就耗費了李信大量時間。

好在,學校建立自然要一步一步來。

因此,李信還是先從小學課本教材開始。

另一邊,李信也召集趙秉璋、劉靜軒、何同元等人,籌議建立學校製度。

“學校?”

趙秉璋眼睛一亮,讚歎道:“殿下,這是好想法啊!

在邊陲之地,傳播聖賢知識,利在千秋之事啊!”

“趙先生,”

李信微微搖頭,說道:“我想了想,因為咱們地處邊陲之地,因此學校所學知識,自然要考慮到我們要用到的東西。

實用為主!

諸如聖賢之書,用處也有,但是東寧製造總局、狩獵隊那邊,暫時用不到吧。

我打算,新學校采用新課本教材。

這段時間,本王擬定了一套新課本教材,便於讀書識字、提高知識,你們先看一下。”

說著,李信吩咐侍者將幾套教材,傳給在座幾人。

趙秉璋接過這套教材,翻開一看,整個人愣住了。

這教材上的東西,從未見過。

這符號,到底是什麽東西?

還有一些字體,怎麽感覺筆畫少了很多啊?

怎麽回事?

趙秉璋瞪大眼睛,望著李信,一臉不解。

“趙先生,先別急,你先看看。”

李信撓了撓腦袋,說道。

趙秉璋再次翻看著教材。

仔細地看了一會兒,趙秉璋也才看出來一點門道。

這一套教材,從一年級開始,認識一些基本的注音符號,然後由注音符號來識字。

識字也從最簡單的開始,一點一點提高難度。

中間夾雜著詩文、故事,倒是趣味性、知識性都有,確實不錯!

這一套課本教材,倒是挺不錯的!

隻不過,這些注音符號,到底怎麽讀?

趙秉璋微微搖頭,翻開了《數學》,看著上麵的符號,整個人懵了。

不過趙秉璋也是聰慧之人,從第一冊開始一點一點翻看,他也認識了1、2、3等數字的意思。

到了後麵,諸如加減乘除等運算法則,也都清晰地了解。

短短時間,趙秉璋已經從剛開始的疑惑不解,變成了震驚。

“殿下,”

趙秉璋拍著手中的《數學》教材,說道:“這一套數學,著實不錯!

通俗明了、淺顯易懂。

若是當年我也看到了這本數學,估計術數也不至於那麽差了!”

聽著趙秉璋的一番話,李信不禁有些驚訝。

看來不能輕視古人的智慧啊!

這才隻是看了看教材,趙秉璋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知識,著實令人驚歎!

看來在這個時代,推廣係統的科學知識,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時,趙秉璋翻開了《自然》。

這一下,趙秉璋整個人如同是見到了神仙一般,徹底懵了。

原本他都沒想到過,一些自然現象,都是可以解釋出來。

等到看完之後,趙秉璋還有些雲裏霧裏。

他不由得有些佩服這一套教材!

“趙先生,看完了?”

李信開口問道。

“看完了。”

趙秉璋長長呼出一口氣,“大有裨益,令人匪夷所思啊!”

“趙先生,”

李信微微一笑,解釋說道:“咱們東寧城,不比大乾王朝其他各省。

咱們地處邊陲,人口稀少,而且還有草原馬匪時刻威脅著咱們。

咱們兵力還沒有多少,若是讓學生全部學習聖賢之書,難道以後讓他們來對抗草原馬匪嗎?

這怎麽可能?

因此,我覺得還是以實用為主!

讓學生們學習一些製造火炮、製造鋼鐵的新知識,隻有用這些新知識,方能戰勝草原馬匪,保衛我們東寧城!

這也是我選用這一套教材的緣故,趙先生,你覺得如何?”

聽著李信的話,趙秉璋沉默片刻。

許久,趙秉璋才開口說道:“經世致用之學,可以!

聖賢之書,就讓我們這些老夫子去研究吧!”

說著,趙秉璋哈哈大笑起來。

有了趙秉璋的認同之後,李信也對東寧城的學校體係進行了規劃。

按照後世,小學劃分為六個年級,六歲入學,一點一點學習知識。

李信也吩咐印刷局,開始印製教材。

另一邊,也吩咐劉靜軒東寧府衙那邊,開始在東寧城籌建小學校。

隻要是為信王府工作者,家中適齡兒童皆可免費入學就讀!

這個政策,也伴隨著學校建設,在整個東寧城頒布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