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交稅費 得薦書院

時間來到了五月初,馬上就是端午節,一家人忙於生意,又有一段時間沒有回去看望葉長生二老。

葉冬便與葉小豐和蘇氏一起商量回趙家村一趟,並興奮地告訴葉小豐道:“小豐,你知道我們這兩個多月來賺了多少錢嗎?”

葉小豐每天都記了賬的,當然知道店鋪的收入,心裏有底,不過還是問是多少錢。

葉冬高興地道:“昨天我已經付清了所有工錢和從蘇家莊買煤和煤爐的費用,我這裏還有一千二百兩銀子,小豐,這麽多錢,放在店裏很不安全,我心裏很緊張,要不放到銀莊去?”

這年頭把錢存到錢莊,不僅沒有利息,相反還要付保管費,不過也更安全。

葉小豐其實剛剛看了自己記的賬,第一個月純收入是二百多兩銀子,第二個月純收入是一千多兩,後麵的利潤應該還是上升趨勢。

現在,不僅王德榮那個鹽場要供應煤球,整個縣衙,還有各民辦和官辦的作坊及一些學堂也都用上了小豐煤鋪的煤。

葉小豐心想,這是好大一隻肥羊啊,銀子肯定要存到錢莊去,不過光這樣也還是不保險。

首先是官府,縣衙雖然有鄭知縣,可他剛剛上任,也不能一手遮天地罩著他們。

另外就是土匪,隨著大榮朝各種賦稅的加重,加上去年那場雪災,現在的流民越來越多,地方上的土匪估計很快就會出現了。

想到這些,葉小豐說道:“爹,娘,首先,我們都要低調,穿著上可以穿新衣,但不能穿得華貴,記住我們始終是農人。再就是財不露白,千萬不能讓人知道我們賺了這麽多錢,第三,每個月我們必須至少拿出二成收入交給鄭知縣,這二成收入是請他幫忙向縣裏交稅和打點上麵的人,這稅是包含蘇家莊那裏采煤和製作煤爐的,下次舅舅來了我們跟他們說清楚,錢就不用他們出了。”

“另外,我們必須馬上招幾個身手好的家丁看家護院,必須是知根知底的,別到時候被人來個裏應外合反而被算計了。”

聽了葉小豐列出了這麽一二三四點,葉冬心裏一下子踏實多了,連連點頭表示小豐安排得好。

突然,葉冬又想起一件事來,道:“小豐,你不是說那水果能賺大錢嗎?趙家村的水果都快成熟了,還有什麽要準備的沒有?”

葉小豐早就考慮過這件事了,隻不過,現在煤礦生意火爆,他也想與小華和小富一起去上學了,一時間沒有精力去辦水果糖或者罐頭產品了。

再有就是,如果沒有能力保護財產,錢賺得越多就越容易遭來禍端。

於是道:“水果的事,今年沒有精力搞了,我們先一心一意把這個煤鋪搞好,等明年,我們再看,至於那些水果,你就讓三伯抽空回去處理了就行,所有收入也都給他算了,我們反正也不差那幾個錢。”

葉冬點頭表示同意。

之後,葉小豐又跟父母商量他要和葉小華和葉小富要去讀書的事,葉冬說早就已經聯係好了縣城一家最好的私塾,隻是因為這段時間開店離不開葉小豐的幫忙才沒跟他說,既然兒子提出來了,他也非常高興,比起賺錢,他一直沒有忘記張孝德說兒子能考舉人考進士的事。

葉小豐想了想道:“爹爹,娘親,我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件事關係到我們家能不能守住家裏的財產。”

葉冬問葉小豐是什麽事?葉小豐神秘地笑笑道:“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這段時間,葉小豐一有空便自學從店裏買來的四書五經,在他的眼裏,這些真的沒什麽難的,既能背,也能理解,畢竟前世博士畢業,文言文對他來說也是小菜一碟,隻是還要通過上學學習一些諸如用文言文寫文章和破題分析、科舉考試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等。

次日,葉小豐直接拿了二百兩銀子由葉冬陪著去縣衙找到鄭知縣,葉冬隻是把葉小豐送到縣衙門口便轉身回去,他現在很放心,葉小豐處理這樣的事,比他跟著去更好一些。

鄭知縣非常高興地接待了葉小豐。

通過與葉小豐幾次打交道,特別是這次幫他扳倒了孫達潭,鄭永貴從內心深處想幫葉小豐他們,越來越覺得這個十二歲少年不簡單,也越來越不把他當一個小孩子看待。

行過禮之後,葉小豐開門見山:“鄭大人,小的知道在縣城開鋪子和在蘇家莊開采石炭都是需要交稅的,前麵沒有人找我們收稅都是看在大人的麵子上,我們也不能使大人為難,也不知道要交多少,想跟大人討個主意。”

鄭永貴哈哈哈大笑道:“哈哈,果然如我所料,昨天,還有人跟我說起要向小豐煤鋪收稅的事,說是每個店鋪一個月不能低於二兩銀子,這還是看在我麵子上的,我跟他們說你們很守規矩的,不出所料你們會主動過來交稅的,那些人當時還不相信,看來,還是我了解你。”

葉小豐聽鄭永貴這麽一說,笑了笑道:“隻是來得有點遲了,還望大人見諒。”

鄭永貴擺了擺手道:“無妨,你們開店兩個月了,我家一直燒著你們送過來的煤,家人還經常念叨小豐煤鋪呢,我也不能一直白燒你們的,你算一下,需要付多少錢就直說,你們做買賣也不容易,至於收稅,如果你們拿得出錢,就把兩個月交十六兩銀子就行。”

葉小豐忙道:“大人,你家裏能燒得了多少煤,我說過了,我們小豐煤鋪是知恩圖報的,您家的煤以後隻要小豐煤鋪在一天,這煤我們就送一天到您家裏,您這麽幫助我們,這要是還收您的銀子,那不是打我們的臉嗎?”

鄭永貴心想,這葉小豐真不簡單,他也是隨便一說,要是別的人,還巴不得呢,他倒好,我明明是誠心實意地說要給錢,他卻是誠心實意地表示不收,懂事,真是懂事。

便道:“既如此,那本官謝謝你們小豐煤鋪的事了,那你覺得每個店鋪收二兩銀子的稅是不是有點過於重了?”

葉小豐當場拿出那二百兩銀子,放到鄭永貴的書案上道:“大人,這裏是二百兩銀子,這銀子不光是付我家四個店鋪的稅,還有蘇家莊那裏開采石炭和製煤爐的稅費,另外還請你幫忙打點一下縣衙的其他大人,煩請知縣大人代勞了,以後隻要買賣還做得這樣好,每個月都會是這個數上交給大人。”

看著這二百兩銀子,鄭永貴不由得愣了,他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折合銀子也才五十兩,不由得脫口而出問道:“你們兩個月的收成多少?”問完鄭永貴有點後悔。

葉小豐微微一笑道:“不瞞大人,這一百兩銀子是我們收成的五成多一點,不過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大人幫襯,我們那些銀子一文錢也賺不到,所以我們是心甘情願的。而且,兩個月能賺這麽多錢,我們也知足了,隻是還請大人不要讓他人知情便好。”

“自然,自然,我也是隨口一問,你不回答也沒關係的,隻是,你們的誠意也太夠了,好吧,既然這樣,我收下一百兩便可,至於縣衙其他,我會處理好的,你們放心,有我在這裏一天,官府必不會為難你們?”

葉小豐裝著想了想,便也不再矯情,收回來一百兩銀子後道:“如此,小豐謝過鄭大人了。”

鄭永貴收下那一百兩銀子,想到葉小豐幫忙整倒了孫達潭,心裏還是微微有點不安,想了想道:“小豐,聽聞你也快十三歲了,可否想過念書?”

葉小豐當即心頭一喜道:“滿十三歲後,自然是要去念書的,不瞞大人,兩個月前,趙家村的張夫子曾經對我進行過考校,對我非常滿意,還勸我祖父早點送我去他的私塾念書,可當時家裏還欠著外麵二十多兩銀子的外債,實在是供不起才作罷了。”

鄭永貴對於張夫子考校過他的事很感興趣,便問張夫子是怎麽考校他的。

葉小豐便如實將張夫子考校他們五兄弟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也沒有隱瞞一家人因這事起了紛爭然後被迫分家的事。

鄭永貴起身從書箱裏拿出一本《春秋》,翻到中間,讀了一段約四十個字的文章,讓葉小豐跟讀。

葉小豐果然一字不差地讀出來了,這下鄭永貴不淡定了,這分明就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啊。

當即關上書,認真地對葉小豐說道:“小豐,你如果打算念書,我給你想個辦法,不要去私塾了,我把你直接引薦去淩州府的馨雅書院,斯年和惟聰也在那就讀,每半個月還有三天休沐時間,學費是貴了一點,不過你們也念得起,怎麽樣?”

葉小豐當即跪地,納頭便拜,道:“小豐謝過大人,他日念書若有所成,必不會忘記大人引薦之恩。”

鄭永貴十分高興地起身扶起葉小豐,道:“你天資聰慧,是一個念書的好苗子,隻是念書非一日之功,除你的天資之外,若能刻苦求學,將來必有大成。”

葉小豐知道,這馨雅書院可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又在淩州府,大都是富二代和官二代。

馨雅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就是整個淩州城最好的了,普通人家那是進不了的,必須是有人引薦或者通過考試成績拔尖的人才能進去。

葉小豐這要是進了馨雅書院,也算是走後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