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俠客的基因

太祖長拳,相傳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全稱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

大宋以文治理天下,但是一個國家的創立,往往都是馬背得天下,身為開國帝王的趙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人稱他憑借著一對拳頭,一條杆棒,打下了大宋的錦繡江山。

這套長拳就是趙匡胤在行軍打仗時創下的,當時為了訓練精兵,趙匡胤總結了自己畢生所學,又綜合戰場上真拚實殺的格鬥經驗,編製出這一套威力極大的拳法,並傾囊傳授於部下。

當了皇帝之後,杯酒釋兵權,當初的赳赳武夫們都解甲歸田,各回各家,但這套拳法實在是精妙,當初的部下們就在全國各地開了武館,傳授這套拳法給鄉人,所以民間會這套拳法的大有人在。

趙匡胤在“年五十,殯於殿西階”之後,這套拳法就被命名為“太祖長拳”!

相傳宋初時,少林寺想要振興拳法,邀請武林中的各大拳法高手切磋武藝,太祖長拳在當時極負盛名,自然也在邀請之列,少林寺主持看了各家拳法之後,取長補短,將各家拳法的優勢收錄,編製成了《少林拳譜》,太祖長拳自然也被收錄到這本拳譜當中。

開國皇帝,不僅是一位絕頂的武林高手,還是俠客!他的老爹,被當了追封了的宋宣祖昭武皇帝趙弘殷,也是一名俠客!

這與那個時代有著極大的關係,他們都生活在中國曆史上最為混亂的年代——五代十國!

亂世,唯有習武!當兵!

習武可以強身,可苟活於亂世!

當兵可以食祿,可闖出個功名!

憑借著一身不俗的本事,趙弘毅相繼成為了五代“梁唐晉漢周”中,後漢、後周的將軍,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中的天水縣男。

而趙匡胤的經曆則更加精彩,他並沒有借助老爹的萌蔭,反而在青年時和老爹幹了一架之後,離家出走,闖**江湖去了!

江湖的艱辛,讓趙匡胤迅速成長,再見到破碎的山河,還有那亂世下的人間慘事,磨礪了他的心性,千裏送京娘的俠義之事,讓他在民間得到了正人君子、大俠風範的盛譽,而他心中也想著,若有可能他要還這片河山一個太平!還人民以樂業安居!

在當了皇帝之後,他果然減稅安民,推崇讀書人,而不是那種說他是因為被人黃袍加身,就對武人提防,而是因為要改變這亂世,就要改變始於安祿山等人的武人之亂!

他要教化四方,唯有讀書人可以幫他!所以他才將那些武將釋了兵權,讓他們去做富家翁,清除掉橫亙在讀書人麵前的權力大山。

他要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奪回燕雲十六州,這裏不僅有幽州涿郡他的老家在,也更是因為這裏的連綿山脈是天然的戰略屏障,若是奪回這被石敬瑭賣國求榮失去的國土,那麽大宋朝、他的子孫、大宋的子民就可以真正的無憂了!

他想去完成周世宗柴榮沒有完成的事業,但是很遺憾,他這輩子也沒有完成。

自己的那些兒子們又都沒有上過戰場,千古迷案的“燭光斧影”,他對著有過戰陣經曆,比自己小一輪的弟弟趙光義說了那句“好為之!”也許就是希望自己的弟弟成為自己的繼任者,來繼續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而宋太宗趙光義在繼了皇帝位之後,果然進行了三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就是進攻北漢,當時的北漢在趙匡胤的數次征伐中,國力早就消耗殆盡,最後,統一中原王朝的偉業最終在太宗趙光義的手上實現了!

隨後,太宗趙光義馬不停蹄的又進行了兩次北伐,而對手就是如日中天的遼國!

這次北伐的對象就是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東西約六百公裏,南北約兩百公裏,囊括雄偉險峻的燕山山脈和北太行山山脈,萬裏長城就在此處。

在古代,大山在人們麵前就是一道不可戰勝的天險,燕山山脈和北太行山山脈就像兩座相連的城牆屹立在華北平原北部,以騎兵為優勢的北方遊牧民族在此被嚴重阻隔。

而在這崇山峻嶺的南麵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北方遊牧鐵蹄輕而易舉就可一馬平川直下,威脅大宋的首都,而開封唯剩有一條黃河天險可守,但是到了冬季,外族們就可踏冰過河,陳兵開封城下了!

為了開萬世之太平,奪回燕雲十六州,拱衛漢人首都,保衛漢家河山就是北伐的意義。

不幸的是,後兩次北伐都失敗了,在高梁河之戰中,趙光義還身負箭傷,乘著驢車逃走!因此得了一個“驢車皇帝”的不雅名號。

趙匡胤若活著,北伐遼國絕對不會那麽差勁,事實證明趙光義打仗呆板,軍事能力是遠不如他哥哥的。

三次北伐一勝兩負之後,原本強勢的宋朝,元氣大傷,戰略上對遼國采取守勢,也正是在太宗一朝,才正式確立了重文輕武,改變了唐朝末年重武輕文的陋習。

而趙有恭練武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再現祖上榮耀,而僅僅是為了在將要到來的亂世之中,能夠一技傍身,苟活下來。

剛開始的時候,武學世家出身的展陵就對趙有恭說:“學藝先學拳、次學棍,拳棍法明,則刀槍諸藝特易易爾”,所以,趙有恭就開始練習太祖長拳。

一邊練,展陵一邊給趙有恭講大宋開國先祖們的英雄事跡,說趙有恭絕對能夠成為一個武林高手。

趙有恭內心則自嘲的想道:“我真的有這基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