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反思

其實,這一段時間的忙碌,朱舜忽略了許多,這也是他對於明朝曆史不了解吃的虧。

就拿王府來說,整個王府現在就是一個垃圾坑,蛇蟲鼠蟻什麽都有,魏忠賢的人,天啟的人,東林黨的人……,各色人等在這裏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一段時間朱舜的所作所為讓有心者們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魏忠賢是高興的,東林黨是憤怒的,天啟的感情是複雜的。

讓朱舜警惕的事情,還得從王府的一些官員說起。

這天朱舜還想著召集工匠們的孩子來王府上課,但是剛出房間不久,就被一名頭發花白的官員攔住,一通之乎者也,說的吐沫星子到處都是,最後還指著朱舜的鼻子大罵,信王無道,喜奇.**技巧,不學無術等等。

朱舜被這樣的情況驚住了,前麵老者的話,他一句也沒聽懂,倒是最後的話語,朱舜聽明白了,心裏吐槽:這老頭誰啊,不會是瘋人院出來的吧。

後來才知道這老頭是專門負責信王教育的,那好吧,自己多出來一個老師,得好好找他談談。

兩人的談話很不愉快,老人一直勸勸朱舜不要幹那些工匠幹的事情,那是玩物喪誌,要多讀聖賢書……

朱舜聽的青筋直跳,工匠怎麽了?不是他們,你們現在是赤身**的,想去哪兒,隻能步行,更甚至連住的房子都沒有,找個洞穴貓著吧,還看不起工匠,你們有什麽資格!?

已經被氣昏了頭腦的朱舜,已經思考不了太多的東西,他想不明白,這一段時間,他所做的一切這些人,難道看不出來嗎?那些工匠才來時一個個瘦的皮包骨頭,無精打采衣不蔽體的,現在呢?不敢說膘肥體壯,但是臉色紅潤,精神飽滿,包括他們的家人,現在也是這樣,不好嗎?

朱舜越想越氣,這邊剛完,那邊就有消息說是,宮裏來人了。

按壓下心中怒火的朱舜,在前廳看見一個小太監,正在王承恩的陪同下,喝著茶。

對於古時的禮節,朱舜不熟悉,所以,朱舜隻是拱拱手,就大大咧咧的坐在一旁。

這可把王承恩和那名太監看傻了。

“嗯,這位太……,公公,可是皇上有事?”思想走神的朱舜,差點一個太監出口。

宮裏的太監,看著這麽隨意的朱舜,一時間心裏就有些不高興,特別是朱舜沒有說出的那個太監二字,讓他更加不高興。

雖然他就是一名太監,但是那也是皇上身邊的太監,並且還是心腹太監,你作為一名王爺,敢這樣對我?

怒火中燒的太監,心裏如實想:回去我一定要在皇上麵前多替你美言幾句。

“這位公公,我家王爺,這一段時間,身體有些不適,所以頭腦……”一旁陪坐的王承恩看到那名太監的神色,就知道他心中所想,連忙替自家王爺打圓場。

“小的不知王爺身體不適,還望恕罪,等會雜家回到宮裏,一定稟明聖上。”

太監一臉的笑意,仿佛剛才生氣的不是他自己,但是話語中的威脅,溢於言表。

聽到太監的話,朱舜終於回過神來,才發覺,自己剛才失禮了,但是一個小太監竟然敢威脅自己,這就有些太過了。

“嗯,也是,回宮以後,一定要如實匯報給我的皇帝哥哥,等本王身體好些,就去宮裏,找我的皇帝哥哥謝恩。”

那名太監聽到朱舜的話,臉色變幻不定,作為天啟帝的心腹,他可是知道一些情況的。

天啟帝到現在還沒有子嗣,再加上天啟的身體一直不好,所以對於天啟帝的身後事,現在可是有許多人在關注著。

他可是知道,天啟帝對於這個信王,可是十分寵愛。

朱舜正是仗著這一點,才說出那些話語。

對於明朝末期的曆史,朱舜都是通過小說了解的,在後世發達的網絡文學熏陶下,一些事情雖然都是小說作者們的猜測,但是有些猜測,可能很接近事實。

看過許多明末小說,大多數都是萬曆年間或者崇禎年間的事,很少有天啟的,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天啟作為一個木匠皇帝,沒什麽可說的,再加上魏忠賢在後世曆史學家的宣傳下,殘忍暴虐,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哪怕作者們寫的造反小說,也不會發生在天啟年間。

想到天啟,想到後世看過的一些小說和資料,朱舜就有些心疼這個苦命的皇帝。

明朝三大案,或多或少都與他有關,年幼登基,但是後宮幹政,讓他無奈,好不容易擺平後宮,東林黨也開始蹦躂,無奈隻能以木匠身份來到幕後,推出一個魏忠賢和朝中重臣打擂,他才能讓破敗不堪的明朝得以維繼。

後世對他的評價很不好,木匠皇帝,昏庸無道,識人不明,重用宦官等等,這些評價都落在這個早逝的皇帝身上,但是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天啟真的很無奈!

朱舜作為後世人,對於天啟,說實話,是沒有什麽感情的,再加上受到後世史書和一些小說的影響,他從來沒有想過天啟的死活。

他現在有些心急,隻想快點救大明於水火,但是正因為心急,他現在可以說危機四伏。

文官的手段可比宦官們陰險毒辣的多,遠的土木之變,近的明末三大案,未來的天啟之死,等等一係列真實曆史,不管後世史學家怎麽解說,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大事中,文官集團在其中扮演者很重要也很不光彩的角色。

原來曆史上,史書上評價崇禎非常勤政,但是結果呢,十七年,十七年明朝就滅了,天災,人禍,兵亂,外敵等等,一係列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呢?

天災隻要政府救治得力,可以把影響降到最低,山西陝西中原的蝗災,旱災隻要有強有力的救災,就可以避免出現千裏無雞鳴,餓殍遍於野的慘狀,可是事情確實這樣的,朝廷撥發的救災物資,竟然被文官集團貪墨沒了。

人禍,就這樣形成了,可是那些文官把一切責任推給軍隊,太踏馬可笑了。

兵亂,文官對於武將的蔑視,貪墨的加重,底層的士兵已經沒有吃的了,不亂才怪。

邊患,在朱舜看來就更加可笑了,建奴女真才多少人口,明末時期的人口可是在兩億左右,按照古代征兵製度,幾百萬軍隊有困難,但是幾十萬還是很輕鬆的,一換一也能把建奴女真打滅絕。

可是就是這麽可笑,在文官集團這個豬隊友的幫助下,崇禎這個在文官集團眼中勤政的皇帝不僅養出一大批軍閥團體,還踏馬的把明朝玩滅亡了!

如果天啟還在,這些還會不會發生?

這一瞬間朱舜想了許多,猛然驚醒的他,知道自己忽略了許多,自己還是太心急了。

那個王府教師的話語,這個太監的話語,給朱舜敲響了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