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計算資源
回到王宮後,周建國又立刻又讓丹原帶著衛隊繼續去幫助西伯,維持接受丹國人的秩序。
周建國帶著東野澤回到王宮後,第一時間傳了膳。
自從上次吩咐過禁止用青銅器傳膳以後。
侍從們在太後的授意下,給周建國換的全是木製的餐具。
周建國讓東野澤與自己共同用了膳。
心想,既然西伯現在如此真心輔佐自己。
那他的族弟自己也會像對待親弟弟一樣對待。
二人狼吞虎咽用完餐以後,便帶著東野澤再次紮進了天祿閣。
此時的周建國內心充滿急切,所以做事都在爭分奪秒一樣。
斬殺韓山武雖然痛快,但是也帶來的巨大的壓力。
周建國深知自己需要惡補這個時代的東西太多了。
這次他需要讀一讀這個時代的兵書。
東野澤從小最討厭讀書了,但是跟著周建國進了這個地方,隻有書籍。
本想睡大覺,但是在周建國的要求下也開始翻起兵書來。
周建國自己雖然是軍人,但是他過來的那個時代。已經是完全信息化作戰。
但是他出於愛好,從小就讀過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參軍後又多次讀過這兩本書。
小時候覺得三十六計有意思,裏麵全是繪聲繪色的戰例。
各種離奇的陰謀詭計,但孫子兵法裏麵全是大道理跟怎麽處理細節有點枯燥。
長大後重讀幾遍後才發現,三十六計簡直就是一本類似成功學的洗腦書,隻能當故事會讀,根本就不是兵書。
孫子兵法才是真正的兵書,也就是為什麽在信息化戰爭的時代,孫子兵法依然能傳到全世界的原因。
三十六計就像成功學,告訴你如何做就能打勝仗,就好比講成功學的人,告訴你跟他學就能成功一樣扯淡。
孫子兵法從來不教你如何贏,孫子兵法的核心是如何做好自己的細節,首先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
再尋找時機勝之,攻心為上。
孫子兵法裏麵最瞧不起的就是兩軍對壘,圍城爬雲梯。
那都是下下策。
戰爭打的就是錢財,打的就是後援補給。
贏得一場戰爭,並不是三十六計裏麵的個別奇計**巧。
戰爭就是燒錢大賽,誰燒的起誰的贏麵就大。
周建國之所以要看看這個時代的兵書,是因為這個時代基本都是陽謀,沒什麽陰謀。
大兵團基本都是擺開架勢,拚的是排兵布陣。
拚的是戰場臨時指揮跟應變能力。
越是強國,越講究光明正大,這些強國都被名聲所累。
現在的小國會偶爾耍一些小手段。
周建國還記得小時候讀到《曹劌論戰》的時候覺得特別可笑,為何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對麵不動,我還要退回來?當時覺得春秋時期打仗好蠢。
現在回頭讀來的確有他的曆史局限性,不能用後人看當時的國際慣例。
也許更無道德底線的其他文明,也會嘲笑我們二十世紀保護俘虜的《日內瓦公約》。
二人在天祿閣一直待到了下傍晚,東野澤還是沒抗住。看了幾卷兵書以後已經癱在地上呼呼大睡了。
周建國發現這些兵書雖然不係統,但是很多思想與孫子兵法裏麵的契合度還是很高的。
看來孫武也不是憑空寫出孫子兵法,他隻是更係統化,更清晰化的闡明了這些道理。
但許多類似的核心思想很多曆代將軍也在碎片化的表達。
看了一些兵書以後,再結合之前看的周國的財政狀況。
周建國思緒裏有了一個大概輪廓。
周國至今是沒有軍隊的,完全靠諸侯國保護。
唯一的武裝力量就是自己的禁軍。現在國家也身處諸侯國腹地沒有了之前的邊患。
想要擁有軍隊就必須擁有財源,軍隊是一支龐大的燒錢機器。
就算完全奪回朝政,所有稅賦都上交王室。
以現在周國的國力能養活戰時軍隊的極限,也就一兩萬人左右。
如果是長時間維持和平時期常規兵力可能一萬都難以維持。
周建國想組建擁有作戰能力的騎兵,但是這個時代的馬可是非常昂貴的。
維護跟飼養成本就更加的高了。
目前在沒有軍隊的情況下,完全奪回周國朝政的可能性不大。
隻要能從鄭國公那裏博弈來更大的自由空間。
他可以從其他地方,比如從商來集聚財富。
畢竟時代潮流的滾動都在他的腦海裏,每一個新的事物都會成為商機。
這些設想在周建國的腦海裏瘋狂的轉動起來。
周建國計算著自己目前可支配資源,王族直屬地的稅賦支配權要盡快拿回。
因為地方官員暫時自己無法控製,其他的小城市的行政長官都不是自己任命的,所以稅賦也無法控製。
自己可以控製的武裝力量就是自己的禁軍,再加上丹原可以幫自己募集來的丹原人加入自己禁軍。
總禁軍的數量也不會超過一千人。
關鍵禁軍的開支還是太宰府出的,自己多餘募集來的禁軍開支太宰府能同意出軍費嗎?
這也是個大問題。說不定還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目前現狀就是,資金沒有,人員沒有,可支配的土地或者人口資源也有限。
想想現在自己最值錢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頭銜——天子。
要是這玩意能換錢,周建國真想把這頭銜拿出來讓所有諸侯參加拍賣,誰出的錢多直接賣給誰。
周建國心裏抱怨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突然外麵侍從通報“太後到!”
周建國趕忙收拾衣服,整理頭發,迎接太後。
瞟了一眼手上拿著竹簡筒依靠在房柱上呼呼大睡的東野澤,見他睡的那麽香,也就沒去叫醒他。
太後帶著王姬一起進了天祿閣,把侍從都留在了外麵。
周建國趕忙行禮,“王兒,拜見母後”。
陽樂王姬趕忙向周建國行禮“拜見王兄。”
行禮過以後,周建國看了一眼陽樂,雖然神情還是哀傷。
但氣色明顯比之前好多了。再看看自己母後,仍然是滿臉愁容。
太後剛剛要開口,發現地上躺著一個呼呼大睡的少年,指著東野澤向周建國問道,
“這是何人?為何睡在這裏?”
周建國趕忙回答道“這位少年叫東野澤,是王兒的貼身護衛。”
“就這樣保護你的?口水流了一身”太後覺得不可思議。
周建國仔細打量了一下,才發現東野澤的口水流的是挺誇張的。
不知道這孩子是不是太累了。
一旁的陽樂王姬突然“噗呲”一聲笑了起來。
太後看了看王姬,說道“你王兄最近怪異的很,還多了怪異的人。你現在準備就住在天祿閣?”
說完太後看著周建國。
“這有甚不好?我聽聞王兄今日有空就泡在這天祿閣看書。總比之前整日沉迷酒色好吧?”陽樂打趣道。
太後突然歎了口氣,幾步走到周建國的桌案前坐了下去,周建國與陽樂也趕忙坐在身邊。
太後先心疼的看了看自己的這雙兒女,又看著陽樂說道,
“你王兄之前整日沉迷聲色,我現在倒希望他繼續沉迷下去。他現在做的這些事情令我非常害怕。我們顛沛流離了這麽久,好不容易安穩下來。”太後說著說著,滿臉愁雲。
王姬一看自己母後如此憂慮,又想到自己的境遇隨即也神色哀傷。
周建國趕忙安撫道“王妹,母後。不要再悲傷了。母後,不是王兒做事凶險,是身處帝王之家的我們,本就很凶險。王妹與丹國候做錯什麽了?丹國候還不是一夜之間國**死?王妹則喪夫喪子?母後,樹欲靜而風不止。”
太後聽到這裏,抓著陽樂的手安慰起來。
陽樂王姬可能這些日子淚水快流幹了,眼神變得堅強起來。隨即說道,
“母後,王兄。這些事情我都記在心裏了。我不會再自艾自憐了,王兄今日不是處斬了親手殺害我夫君與兒子的凶手嗎?我今日來就是特地感謝王兄的”
陽樂王姬本來性格就剛毅,隻是因為婚配生子,多了幾分柔弱的性格。
如今逢此大難,內心已經早已超越了之前的堅毅。
太後突然想起了什麽,趕忙問道,“聽聞是悟生親手斬殺韓山武的?這到底是何原由?悟生帶著人去你們處刑場的時候,母後是收到消息的。母後當時真希望他能救下韓山武,到時候跟鄭國公還能交代,但為何他當眾親手斬殺韓山武?”
周建國思索了片刻,答道“殺了韓山武的不是姬悟生,是輿論,是洶洶民意,是鄭國公。”
陽樂與太後聽的是一頭霧水,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