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父子

得到劉啟的肯定,劉榮心裏終於鬆了一口氣。

看起來,自己已經初步給劉啟留下了個好印象。

不過現在不是鬆懈的時候,在自己麵前,起碼有三座大山,難以逾越。

其一,竇太後。

作為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一直以來對於劉啟這一支並不感冒。一心想要推自己的小兒子繼位。這一點,朝廷上下,誰人不知?

況且,老太太的身子骨,可不是一般的硬朗。曆史上可是熬過了文景兩位皇帝,真正的長壽之人。

就算劉啟把自己立為太子,將來自己的位子也是坐不穩的。

其二,梁王劉武。

都說小兒子要強,剛烈。這句話放到劉武身上,那是一點都不誇張。

在不久的將來,就是因為竇嬰、周亞夫等反對他做儲君,竟然派出大量刺客行刺,殺的整個長安城人人自危。

其三,王美人王娡。

漢武大帝劉徹(現在的劉彘),有一個善於謀劃,隱忍無比的母親。如同綿裏藏針一般,王娡心思異常縝密。

有此三人在,遠不是劉榮可以放鬆警惕的時候。

況且,現在劉啟還沒下定決心立自己為儲君。

萬裏長征,今天不過是走出了第一步而已。

劉啟的話說完,劉榮像得到大人肯定的小孩子一樣,憨厚的笑笑。

“兒臣愧不敢當,見父皇有心事,沒忍住擅自說了些胡話,請父皇見諒。”

劉啟淡然一笑,頗為滿意劉榮的態度。

不驕不躁,很好。

端起羽觴,劉啟對栗姬感慨道:“今天劉榮,可是給朕出了這個好主意啊。”

栗姬嫣然一笑,道:“這都是陛下教導的好。”

栗姬說起教導,劉啟心裏冒出一個人來。

“劉榮現在的先生是誰?”

劉榮眉頭一挑,劉啟竟有此問,莫非…

栗姬再次給劉啟盛滿羽觴,回答道:“是皇太後給榮兒物色的一人,叫做石慶。”

漢初時期,受到漢高祖劉邦與民休養生息的影響,黃老之學盛行,竇太後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給劉榮找的師傅自然是黃老之學的人。

這時候沒有統一教導的地方,都是私學。說白了,就是各人教各人的,沒有一個專門的學校。

這種情況直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太學才算被打破。

“劉榮,你覺得你這個先生怎麽樣?”

天、地、君、親、師。

尊師重道,在這個時代尤為重要。學生要是說先生的壞話,絕對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的人品不行。

劉榮知道,劉啟估計是想要給自己換個老師。而且如果劉榮猜測不錯的話,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竇嬰。

竇嬰這個人,劉啟很是看中。

除去竇太後那層關係,個人能力很強,更是精於人情世故。僅從這兩點來看,是作為太子太傅的合適人選。

為何?

因為在竇太後那裏,都是竇家人,竇太後就算對劉啟立劉榮為太子反感,礙於情麵,不會過於刁難。

至於石慶,這個人劉榮是知道的。

河內郡溫縣人的石慶,其父是朝中有名的萬石君石奮,從小受到黃老之學的熏陶,是個十分謹慎且忠厚的人。

曆史上,在漢武帝時期正是因為做事穩重被一度任命為齊國丞相,封牧丘候。

劉啟問石慶如何,劉榮還真不好回答。

咽下一口羊肉,爭取些思考的時間,劉榮露出一副尊師重道的表情。

“先生沉穩幹練,皇兒從其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劉啟自然是知道石慶的為人,教皇子尚可,教太子就不行了。

如果一味地教劉榮老實,做個太平諸侯王是沒問題的。可是太子光老實不行,還得精於世故,善於變通才行。

在這方麵,竇嬰就比較擅長。

用大白話來說,竇嬰比較圓滑,不會把太子教導成一個書呆子。

劉啟笑笑沒有說話,劉榮對於石慶的評價很是中肯。不過劉啟並未表達自己的建議,隻是又飲了一觴酒。

見劉啟幾觴酒下肚,已有醉意,而目光不斷遊離在栗姬身上。

劉榮知道,自己該離開了。

匆匆吃完,起身告退。

“父皇,兒臣吃好了,先行告退。”

“嗯,去吧。”

劉榮到門口在小太監伺候下穿上鞋,往自己宮殿走去。

長安皇宮,宮殿很多。

有兩個主要宮殿群,分別為:長樂宮、未央宮兩宮之地。

至於建章宮,是漢武帝才建立起來的,現在是沒有的。

長樂宮是竇太後的居所,未央宮是劉啟以及薄皇後居住的地方。

薄皇後統禦後宮,栗姬以及劉榮,自然住在未央宮裏。

未央宮很大,是一個宮殿群。

未央宮後麵,叫作後宮。

後宮的永巷,是眾多嬪妃居住的地方。

長長的一條巷子裏,在劉榮看來,如同一間間監牢一般,把栗姬在內的嬪妃,全都鎖在了裏麵。

其中,也包括皇子。

直到皇子二十歲成年,由皇帝行冠禮。

而後,便可以不再居住在後宮,和各自母妃一起前往封地。

劉榮雖然是漢家長子,未行冠禮之前,依然是住在栗姬不遠的偏殿裏。

除非…

成為太子,才可以居住東宮。

東宮,就是竇太後所在的長樂宮。因為位於東邊的原因,所以叫做東宮。

立為太子,才能親近竇太後。

說白了,隻有成為太子,才有資格住到太後所在的東宮。不然,還是得住在永巷。但也意味著,以後母子二人不一定什麽時候才能見麵。

後宮裏,所有皇子都盼望著成年。

一來不用再忍受皇宮裏的苦悶,二來也可以讓母妃享受生活,不再為皇宮裏的規矩所困擾。

成為一方諸侯,瀟灑人間,是大部分皇子二十歲以前最大的願望。

可劉榮知道,自劉啟采納晁錯削藩策以來,諸侯王的日子並不好過。

高祖劉邦采用的分封製,以諸侯王為依托,拱衛中央,本意是好的。不過諸侯王日益驕橫,劉啟果斷采取了削藩政策。

到武帝時期,一道推恩令更是把諸侯各國分解的支離破碎。

劉榮就算認命,不想成為太子,做一個安穩諸侯王,恐怕都不行。

因為,漢家是立長子。

坐上了位子再下去,不是你想安穩就行的。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威脅,隻有不存在了,別人才會安心。

所以,為了自己的小命,更是為了栗姬的安全,劉榮必須得拚命想辦法活下去。

生於皇家,尤其是長子,是不幸的。

這道路不能退縮,不然就會萬劫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