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 拜師
李恪之所以對許敬忠如此感興趣,想盡快把對方收為己用,除了對方確實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外,還因為對方善陰謀。李恪的死對頭長孫無忌就是被許敬忠和李義府聯手搞垮了的。
提到李義府,人們心目中不由自主的就會冒出兩個字“奸臣”,因為這李義府為了謀取高位,甘願做武則天的爪牙,為武則天出謀劃策,大肆屠殺李唐宗親。
李義府表麵上隨和有禮,與人說話,總是和顏悅色,但內心褊狹嫉妒、陰狠殘忍。在他位居要職後,凡是對他稍有觸犯者,都會遭到陷害。當時人都說他笑中有刀,稱他為“李貓”。
李義府在被武則天提為宰相後,廣結朋黨,賣官鬻爵,權勢熏天,多有不法之行,為世人所憎惡。
不過,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天生就喜歡作惡,李義府也是如此。
初入政壇時,他也很想有一番作為,怎奈時勢難料、政局險惡,被種種因素裹挾著的李義府最終走上一條奸臣的不歸路。
李義府年少聰穎加上勤奮好學,在八歲時就以名滿鄉裏。貞觀八年,21歲的李義府由於才華橫溢,被人帶到長安推薦給了禦史馬周。從此,李義府正式踏上了從政之路。
馬周之所以看中李義府,除了欣賞他的才華外,大概還有兩個原因:第一,李義府跟他一樣,是庶族出身,兩人惺惺相惜;第二,李義府在他麵前非常懂事,很討他喜歡。
到中央不久,李義府就有了一次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一日,唐太宗在上林苑宴請群臣,席間他一時興起,讓大家以“鳥啼”為題賦詩助興。沒想到唐太宗話音剛落,李義府便第一個吟了出來。
他的睿智馬上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過後,馬周及朝中另一大臣乘機向唐太宗推薦李義府。
唐太宗便召他前來,當場進行“麵試”。盡管坐在麵前的人是皇帝,但李義府卻很從容,對答如流,且頭頭是道。
看著眼前這位年輕人的不錯表現,唐太宗大為高興,隨後下詔,封李義府為監察禦史、詔侍晉王。
監察禦史雖然隻是個八品官,卻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權力一點也不小。上任後,李義府不負皇恩、忠於職守,其政治才華也由此開始顯露。
不過也正是從這裏開始,李義府得罪了一大批違法的朝廷重臣,深為違法官員所忌憚。
詔侍晉王,即在晉王李治身邊工作。唐太宗將李義府安排在李治身邊,其目的就是讓李義府以才華、品行去影響、教導李治。
隨著和李治接觸的增多,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日益篤深。李義府不但身體力行要求李治時時分清善惡、坦誠待人,還專門寫了一篇《承華箴》來勸導李治。李治讀後感動萬分,當即賞給李義府40匹絲帛。
如果照這個形勢走下去,李義府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無奈事實卻並非如此,從那以後,李義府不但再沒有高升的機會,在永徽六年還差點被調離長安。其原因就是受到了權臣長孫無忌的排擠。
長孫無忌出身於貴族,所以對庶族出身的李義府不自覺地就低看一等。因此,盡管李義府很有才華,對工作也一直兢兢業業,長孫無忌就是對他充滿厭惡感,處處打壓他。
李義府在長孫無忌等一批貴族官員的打壓,差點被調出長安,徹底邊緣化,這讓李義府怒火中燒卻又無可奈何。
正在李義府一籌莫展這時,和他同為中書舍人的王德儉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這個主意就是支持高宗想立武媚娘為皇後,正是這個主意讓他進入了武則天的視線,從此走向了不歸路。
這許敬忠和李義府在曆史上都落下一個奸臣的名聲,但作為重生者的李恪來說,這都不是事,李恪相信自己能夠駕馭好他們,即使駕馭不了,待奪嫡成功後,或殺或流放,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
李恪雖然想馬上收服二人,但他知道現在不是時候,特別說許敬忠,因為此時許敬忠還沒有被貶,正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他不一定看得上李恪這位庶出皇子,李恪對於能否收服此人沒有一點把握,所以隻得望而卻步暫時放棄。
因為李恪不敢賭,一旦開啟收服計劃,許敬忠就會知道自己有奪嫡的野心,如果許敬忠不能徹底臣服自己,難保他不會把自己的野心散播出去,李恪知道自己現在還很薄弱,受不得一定風吹雨打,如果自己有奪嫡野心被散播得人盡皆知,那自己將寸步難行。
李義府就更別提了,他是公元614年生人,現在才十二三歲,還是半大孩子,根本不具備任何能力。
“咳…咳…”
岑文本見李恪陷入沉思,久久不語,不得不咳嗽提醒李恪。
李恪這才反應過來,略顯尷尬道:“不好意思岑先生,孤有點開小差了。”
岑文本當然不敢怪罪,隻得道:“沒事…無礙…”
“剛剛給先生說了孤的第一個目的,這二個目的便是恪欲稟告父皇請先生做孤的老師,還望先生不要推辭!”李恪一臉肅靜道。
岑文本對於李恪如此行為,深受感動。他的恩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曾經給他說過,漢中郡王非常希望他做他的老師,那時岑文本以為李恪隻是一時衝動,未必是出於誠心,便沒有放在心上。
岑文本沒想到今天李恪來此,一是為他加官進爵,二是為拜他為師來征得他的同意。
如果,李恪直接讓皇帝下道詔書,他岑文本也不敢違皇命不從。但李恪沒用權力壓他,而是親自來征求他的意見,可見李恪對他的敬重。
岑文本隻是一個書生,一個小小的七品官員,而能讓一個皇子如此看重自己,誠心的兩次邀請自己,這跟當年的劉備三顧茅廬何曾的相似,對於他來說還有什麽能讓他比這更感動的呢?
岑文本有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決定效仿諸葛孔明,為對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