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林氏糧店

當王華看到糧店門口的價格牌時,也是忍不住大吃一驚。

因為糧店門口的糧食價格實在太高了。

陣米,每鬥五十五文(一石等於十鬥,等於一百升)。

粗糧,每鬥六十文。

精糧,每鬥二百文。

這價格,是正常時期的十幾二十倍了。

而就這,在牌子下麵還寫著,每人最多限購一鬥。

對於限購一鬥這個要求,王華隻能表示,這糧店的老板真的黑心啊。

一鬥糧食,看起來不少,但是真用起來其實吃的很快。

畢竟一鬥糧食隻有十二斤。

按一個四口之家來算,就算是一天隻吃兩頓,每頓都是煮粥,一鬥糧食也隻能維持幾天。

但是實際上這是很難辦到的,一般來說,居住在縣城裏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手工業人員。

他們因為沒有田地,一般而言,是通過給其他人幹活,賣東西,來獲得錢財。

比如木匠,鐵匠,走街串巷賣一些雜貨。

很多人都是重體力勞動,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根本無法保證工作效率。

所以一鬥糧食真的支持不了多久。

而限購一鬥,則會讓利益最大化。

如今眉山縣屬於災區,糧食短缺,糧價必然是越來越高。

而限購一鬥會讓人購買糧食的次數增加,比如三天前,購買一鬥糧食可能隻需要五十文錢,而今天則需要六十文錢。

整整增加了十文,而如果不進行限購,比如我直接買好幾石糧食回去,那麽就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再來買糧食。

這會讓糧店少賺很多錢。

而且限購還會引起恐慌,讓人以為糧食數量不足,從而在心理上造成缺糧的狀況。

此時,兩個剛剛買完糧食的男子並肩走在一起,一人抱怨道。

“唉,你說說,這糧食的價格漲的也太快了吧,四天前一鬥陳米的價格不過四十五文,這不過三天就漲了十文錢。”

“有什麽辦法呢?整個眉山縣如今隻有林家這一家糧店,除了這裏,城裏哪裏還買得到糧食,你是不知道,聽說城外都開始人吃人了。”

“可這糧食價格如此之高,我都快買不起了。”

王華來到兩人身前,拿出一吊錢(一百文),拱手道:“兩位兄台,叨擾一下,我想問問,這眉山縣糧食價格怎麽這麽高啊?”

兩人打量了一下王華,見其拿出一吊錢,而且又衣著不凡,知道對方身份不簡單。

一人問道:“兄台不是眉山縣人吧!”

“確實!”

“那就對了,兄台不知道,自打去年洪災之後,我們眉山縣的糧食便大半絕收,洪災又造成了大量的難民,為了安撫難民,縣裏把很多糧食都拉出了城,說是用來安撫難民了,這導致糧食價格飛漲。”

“尤其是最近一個月,糧食價格那是三日一變啊!”

王華問道:“災年時期,本地官府難道就不管管?”

“呸!還管管,你是不知道,我們眉山縣的縣令和那糧店的幕後老板的關係。”

“哦,有什麽關係?”

“那糧店是眉山縣林家開的,林家在我們眉山縣擁有好幾萬畝良田,這次洪災雖然被淹了一些田地,但是林家至少三分之二的田地是一點事情都沒有,所以,在我們眉山縣,林家就是這個!”

那人伸出一個大拇指,對著王華比了比。

王華知道其的意思,這個林家是眉山縣最大的豪族。

隨後男子將著說道:“眉山縣的縣令可是林家的女婿。”

“就是靠著縣令的幫襯,這整個眉山縣城才隻有林家一家糧店。”

“不單單如此,聽說縣令還幫著林家阻止其他地方的糧商賣糧食過來。”

“一些外地的糧商因為沒辦法賣糧食,隻能把糧食賣給林家,聽說那些糧商賣的糧食不過二三百錢一石,結果林家轉手就賣我們七八百錢一石,真是黑了良心了。”

聽了兩人的講述,王華知道了,林家和本地縣令互相勾結,不但瘋狂抬高糧價,甚至為了尋求利益最大化,禁止其他地方的糧商賣糧。

自古以來,最賺錢的生意是什麽?壟斷。

尤其還是壟斷了必需品的生意,那更是能賺的讓人瘋狂。

沒有競爭者的商人,售賣的又是必需品,那麽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提高產品的價格。

而在饑荒時期,糧食就是絕對的必需品。

但是必需品的壟斷固然會帶來令人瘋狂的利潤,但是這個利潤是建立在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痛苦之上的。

其實像林家這樣和當地官府相互勾結的行為,在兗國並不算少,基本上,每個縣都有豪族。

這些豪族往往年代久遠,很多豪族存在的時間比國家都久。

所以有百年王朝,千年世家的說法。

而且這些豪族同時也人數眾多,除了控製著本地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還控製著大量的基層官職,比如負責收稅的稅吏。

在兗國,吏,並不算是官員,雖然也有俸祿,但是吏更多是由本地人擔任。

別看吏在地位上好像沒有有品階的官員高,但是維持地方穩定,稅收,治安,靠的恰恰是這些吏員。

再加上吏往往長期由一個人擔任,所以在很多時候,縣令也不敢忽視吏員。

畢竟鐵打的吏員,流水的縣令。

而這些吏員一般都是本地豪族的族人,或是和本地豪族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一名縣令如果觸犯了本地豪族的利益,那麽他這個縣令是當不長久的。

畢竟皇權不下鄉,縣令的法令在縣城裏麵或許是管用的。

但是無論哪個縣,大部分的人口並沒有居住在縣城裏麵,土地更不會在縣城裏。

所以一個縣令要想自己治下長治久安,那麽和本地豪族搞好關係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本地豪族和官員勾結這種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占據著大量的土地,人口,又在災荒之年大發橫財的人,王華是一點沒有好感。

王華把手裏的一吊錢遞給兩人,說道:“多謝兩位兄台!”

隨後,王華便帶人走向糧店。

雖然說糧食的價格極高,但是作為必需品,買糧食的人還是有不少的。

王華自然不會排隊,隻見他帶著人,直接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糧店裏。

本來糧店門口是有十來名打手的,但是在看見禁軍攜帶的佩刀後,這些打手識相的沒有阻攔。

糧店的夥計一看見王華一群人,就知道,來者不凡。

畢竟王華一群人有十幾人。

“這位客人,您來小店有什麽需要?”

王華走到一處貨櫃旁邊,抓起一把糧食,看了看。

王華並沒有看見石子,麥殼等雜物,明顯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精糧!

對於店夥計的問題,王華沒有回答,而是說道:“把你們掌櫃的叫過來,我有大生意要談!”

店夥計看了看跟在王華身邊的禁軍,看見對方人人配刀,確實符合大主顧的要求。

於是連忙說道:“客人稍等,小的這就去通知我們掌櫃的。”

說完,店夥計便快速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