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巨貪
看完王大丹的賬本,王華終於明白,為什麽粥廠煮不出厚粥,因為沒有糧食。
賬本除了記錄王大丹自掏腰包購買糧食以外,還記錄了每次由朝廷發放到粥廠的賑災糧。
隻是相比於前麵粥廠人員自掏腰包購買糧食,接下來的記載則讓王華看到是觸目驚心。
比如說,最近的一次記錄,寫到由縣裏發過來的賑災糧,理論上一共是三百石糧食。
但是根據王大丹的記錄,三百石糧食裏麵,五十石糧食是已經黴變了的黴米。
不但無法食用,吃了以後還可能致人死命。
另外還有五十石糧食,其實都是穀糠。
雖然說,穀糠也是可能吃的存在,但是就算是這些穀糠,也是不知道放了多長時間的穀糠了。
裏麵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黑色小蟲子。
糧食還有四十石,陳糧,碎米屬於最低等的糧食。
而符合標準的賑災糧隻有僅僅十石。
至於另外一半的糧食,裏麵全都是沙石。
也就是說,王大丹放在地窖裏的糧袋,其實是證據,證明其他人貪墨賑災糧的證據。
因為由朝廷調撥下來的賑災糧糧袋外麵,都有文字,上述糧食發出的時間,途經的地點,以及驗收人。
如果出現糧食黴變,損壞,可以根據糧袋上麵的信息,來一步步追查。
從而確定責任人。
所以這些滿是沙石的糧袋,其實是日後用來追查貪墨賑災糧人員的證據。
而王大丹為什麽要把這些糧袋藏在隱蔽的地窖裏,恐怕也是擔心,把這些糧袋正大光明的放在外麵,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從而引來麻煩。
至於你說,王大丹為什麽不向上級報告?
首先,王大丹隻是一名從八品的官員,按兗國的國法規定,七品以下的官員,如果要寫奏報,必須要先給自己的上官,當地縣令審批。
而貪墨賑災糧這種事情,王華敢肯定,本地縣令一定參與了。
因為粥廠賑災所用的糧食,就是由縣裏發放到粥廠的。
如果不搞定縣裏,糧食是不可能被換成沙石的。
因為兗國的賑災流程一般是由中央朝廷調集糧食,先運輸到受災府地,隨後由受災府地,再分送到各縣。
最後由縣裏,將賑災糧分送到各個粥廠,賑災地點。
如果不搞定縣裏,這些糧食根本不會出現在粥廠。
所以按規定,以王大丹的品級,想向上奏報,必須先把奏報給縣令看,然後由縣令批示過後,再遞呈給知府。
如果沒有縣令的批示,王大丹的奏報是到不了知府的桌案上的,即使放到了知府的桌案上,知府也不會看。
因為沒有縣令的批紅,這就是一份沒有效果的奏報。
哪怕奏報裏的事情是真的,知府一般也不願意理會。
雖然說知府是從四品,比縣令的正七品也高好幾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知府也不理會這種沒有批示的奏報。
因為如果他理會了這種沒有批示的奏報,那麽其管轄範圍內的所有官員,都會有樣學樣。
因此,大多數時候,上官也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願意理會。
所以王大丹要是真的敢寫奏報,恐怕他和粥廠裏的人早死了。
畢竟縣令不可能把告自己的奏報送上去。
想到這裏,王華也是氣憤不已。
在王華看來,作為官員,貪一些錢,其實並不是不可接受的。
因為王華清楚,一生清廉正直的人,分文不貪的人,那不是人,那是聖人,那是百萬中都無一的人。
可畢竟這種人隻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還是會有貪欲的。
喜歡錢,這點並沒有什麽錯,王華也喜歡錢,他也想數錢數到手抽筋。
但是王華也有一個底線,那就是,有些錢是不能貪的。
而現在,有些人不但貪了不該貪的錢,還貪的太過分了。
王華清楚,再這樣下去,或許過不了多久,饑餓的災民便會拿起武器,為了一口吃的,造反了。
這樣的例子王華已經看到過太多太多了。
華夏數千年的封建曆史,因為饑餓造反的人還少嗎?
而此次洪災,涉及兗國十幾個縣,已經讓百萬人成為難民。
一旦有人點燃造反的這顆火星,整個災區很可能會群起響應。
到時候,這百萬災民就是百萬軍隊。
哪怕兗國可以鎮壓下去,也必然會元氣大傷。
兗國一旦元氣大傷,北陳和南梁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本來在兩大強國之間生存便已經是一件難事了,如果再遇到百姓造反這種事情,王華實在不敢想象,兗國會變的怎麽樣。
一旦兗國亡國,自己又會如何呢?
身為兗國皇室成員,王華很清楚,自己就算可以不死,也免不了終身“五星級豪華大茅房”的待遇。
所以想要過上好日子,那麽必須保住兗國。
隻要兗國還在,那麽自己才可以過上人人羨慕的腐敗生活。
這點王華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就在這時,一名禁軍跑了進來,說道:“殿下,出事了,外麵的饑民在鬧事啊!”
王華連忙問道:“怎麽回事?”
“殿下剛剛不是說要給饑民們煮厚可插筷的粥嗎?當時有饑民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結果四周的數萬饑民都知道了。”
“可,可因為糧袋裏麵隻有沙石,沒有糧食,所以,所以……”
聽到這裏,王華反應了過來,自己之前不分青紅皂白的殺了王大丹,並許諾給饑民厚粥,但是沒有糧食來煮粥,本來以為可以喝到厚粥的百姓,發現自己騙了他們。
很可能已經爆發了不滿的情緒。
雖然說王華不認為這些饑民可以攔的住五百精銳士兵。
但是這些饑民可都是兗國的百姓。
自己今天要是敢大開殺戒,那麽王華敢肯定,回去以後,自己一定會被一大群官員彈劾。
“丁子,我們隊伍裏帶了多少糧食?”
“回殿下,我們五百人隻攜帶了大約兩百石糧食。”
兩百石糧食,那就是兩萬四千斤糧食,給數萬災民煮一頓厚粥還是足夠的。
“丁子,你立刻帶人,去把我們的糧食都卸下來,用來煮粥。”
“可是殿下,我們隻有兩百石糧食,這次用完就沒有了。”
“我知道,不過你不用擔心,賴大人,麻煩你挑選一百名禁軍士兵,跟我前去二十裏外的眉山縣。”
“是,老奴遵命!”
“哦,對了,讓禁軍不要穿戴盔甲,隻穿平常百姓衣物即可 !”
“是,殿下。”
隨後王華看了看王大丹等人的屍體,說道:“孟彪!”
“殿下!”
“你去把粥廠所有人員的姓名,籍貫都登記造冊,然後帶人把王大人他們的屍體收斂起來,等此番事了,我再親自為王大人下葬!”
“是!”
王華接著抓緊一隻糧袋,對王大丹說道:“雖然我誤殺了你,但是我會讓那些貪汙賑災糧的人都人頭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