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如此清流,絕不能死

朱棣從睡夢中驚醒,看著光板的消息,也隨之緊張起來。

成祖皇帝永樂:

“說!”

英宗皇帝順天:

“這個秦瑞,原是金陵人士,農戶出身。建文三年爆發旱災,親人相聚離去,成為孤兒。”

“亂軍爆發時,幸而遇到周寧王南下,將其從亂刀之中救下,得以撿回一條性命。”

“後將其收為義子,軍戶身份,具體出生年月不詳。”

“後永樂十三年,秦瑞參加科舉,辛末科克賜同進士出身,三甲名列五十八名。”

“同年八月,被外放至龍泉府清平縣擔任知縣一職。”

“由於為人直率敢言,多次以下犯上,被棄之於清平而不用。”

“永樂二十年,永樂帝驍勇善戰,多次帶兵遠征蒙古,屢戰屢勝。”

“在永樂帝戰績輝煌之時,秦瑞卻上表奏書,認為大明根基已穩,勿需趕盡殺絕,請求停戰,遭到駁回之後仍舊堅持不懈。”

“故此,永樂大帝怒,以擾亂軍心之由,罰禁閉三年!”

“然,三年之後,永樂帝好戰成性,第五次遠征蒙古,多年頑疾複發,病死途中。永樂時代宣告終結……”

“同年,秦瑞終見天日,得知世事變遷,晚歎之餘最終自戕與皇陵,一生無子。”

簡短的幾句話,卻描繪出了秦瑞的一生。

看到這字字句句,朱棣心中感慨萬千。

這不是忠臣是什麽!

“承蒙上天恩德,竟送等良才忠誠!”

雖然隻與秦瑞相處了短短兩天。

回憶起過往點點,雖然這小子嘴欠了一些,可句句都在為大民著想。

試問一下,滿朝文武,有誰敢直言不諱!

有誰能夠將生死置之度外,說出這些忠言逆耳的話?

無他,唯有秦瑞!

之前都覺得是秦瑞狂妄自大。

可是從曆史記載來看,原來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至少,史官不會胡亂寫。

從這些履曆來看,秦瑞一生清廉,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忠臣良將!

成祖皇帝永樂:

“來,可有再具體一些的?”

“咱對他有沒有後代不太感興趣,可有他在龍泉府任職縣令的文獻?”

“比如說那個時候他功績如何?百姓對他的看法……”

英宗皇帝順天:

“曾祖父,那您就有點為難曾孫了。”

“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知己,七品官員,士官怎會浪費這麽多筆墨在他身上?”

“大明祖製亦是如此,故無詳細記載。”

“不過地方文獻,對其倒是略有匆匆幾筆。”

“上邊記載,秦瑞任職七年期間,清平縣年年劇增。”

“糧食產量豐富,百姓富足,比於他處幾乎無乞丐身影,深受百姓追捧。”

“中間途經三年旱澇災害,周邊地區百姓接受影響,糧食銀錢不足,分分前來清平縣避難。”

“秦瑞來者不拒,雖清平縣人數與日俱增,卻無饑餓寒冷之憂,人人得以安置安樂,可說禦民有方……”

看到這裏,朱棣卻不禁皺起了眉頭,忙打斷了他的話。

成祖皇帝永樂:

“能夠在天災麵前獨當一麵,平等對待難民,仍然讓他們保持安居樂業的狀態。”

“如此功績,難道還不配載入史冊,升官加爵?”

英宗皇帝順天:

“這……曾孫就不清楚了。”

“隻不過,這上麵倒是有記載,龍泉府的知府倒是年年拔擢,步步高升……”

成祖皇帝永樂:

“哼!那不就說得通了!”

“肯定是這狗東西,年年搶了秦瑞的功勞,張冠李戴,讓秦瑞做了他的鋪路石!”

“不然,就憑秦瑞的功績作為,隻怕身上一個四品官都不為過!”

“當真是天高皇帝遠,這些上官仗勢欺人,在天子麵前耍把戲。”

“隻可惜了,如此一個清廉聰慧的天才,確定是在那小小的清平線,浪費了整整七年光陰!”

“可悲!可歎可氣呀!”

光板這一邊,代入感很強,朱棣都已經氣得捏緊了拳頭。

也不知道,這七年秦瑞是怎麽忍下來的?

知府張冠李戴,憑借秦瑞的聰慧,怎會不知道將事情上報朝廷?

但是他沒這麽做,是明知其行為卻選擇坐視不理。

他在乎的從來都不是官職名利,亦或是錢財權利。

他要的,隻是百姓和樂,安居樂業!

隻是天下太平,世間和睦!

如此深遠的格局,如此忠誠良將,著實讓人憐惜呀!

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朱棣又忍不住繼續發問。

成祖皇帝永樂:

“那你再查查,明朝太子朱高熾結局如何?”

按照祖製來算,這小子是朱瞻基的兒子。

那朱高熾便是他爺爺。

要是朱高熾不行,那不如就提前下手,將其廢了,省得日後讓這小子撿漏。

當然,朱祁鎮是不知朱棣所想。

隻是回應道

英宗皇帝順天:

“曾祖父,這個就不用查了,曾孫知道。”

“皇爺爺稱帝不過一年,卻在靖難之役時以力挽狂瀾之力,擊退五十萬敵軍,成功保住燕京!”

簡單的幾筆,卻概括了朱高熾輝煌壯舉。

朱棣有些蒙圈。

成祖皇帝永樂:

“他才做了一年的皇帝?”

難不成,朱瞻基謀反了?

不對呀,朱高熾登基,朱瞻基不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完全沒這個必要啊!

英宗皇帝順天:

“唉,是啊。”

“皇爺爺在位一年,功績斐然。也許是上天嫉妒,讓其病死宮中。”

嚇死了,還以為是哪個不知死活的兔崽子又篡位了!

這可不能成為大明的傳統啊!

不過也是可惜。

聽起來,朱高熾還是有實力的。

以英明的統帥之力,擊退五十萬敵軍,可比這敗家子白送二十萬人頭好的多!

人都說虎父無犬子,原來隔輩的不算!

也罷也罷,既是天命,人力無可挽回。

隻能說,他沒這個福氣。

朱高熾死的早,朱瞻基繼位之後,豈不就少了引領之人?

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一個忠心且為大明著想的人來輔佐他!

這個人不會是須臾奉承之人,也不會是膽小如鼠之輩,更不是貪官汙吏之流!

而符合這種條件的。

在朱棣看來,隻有一個人。

那邊是秦瑞!

對!

賭神牛犢不怕虎。

難得朝堂出了這股清流,絕不能將他埋沒!

秦瑞,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