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豎起招兵旗

李正對自己的任務很重視,從最機靈的村民當中挑了兩個當隨從之後,他就立刻動身出發了。

在李正出發的時候,秦漢把自己那支54手槍和50發子彈給了他,還給了他一包青黴素(他們現在都知道了這種神藥的學名了)。

對此,李正感動地得痛哭流涕,這隻54手槍可是秦統製的防身利器,又黑又硬,比笨重的燧發手槍強多了。

雖然李正知道以後這樣的槍會越來越多,但是現在整個村子隻有這一支,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想到這裏,李正摸了摸別在懷裏的機器,心裏一陣熱。

“叔,前麵好像快到王家窩棚了,咱進去嗎?”說話的是李正的侄子李順,今年才15歲,當然這不是他的親侄子。

李順的父親和李正是坐同一艘船來的北美,因為兩個人同姓,所以在船上就結成了同姓的結拜兄弟。這些年來,兩個人說不上一起出生入死,但也算得上同甘共苦。

但是李順爹的點兒很背,在秦統製來到村子的前一天就因為白喉死掉了,但凡能多撐一天,李順也就不會成孤兒了。

李正對這個侄子很重視,所以這次特意帶他出來曆練一番。除了李正叔侄之外,另一個一起出來的村民外號是許大馬棒,撫順人,說話一股子大碴子味。

李順自己也很激動,大家都說秦統製以後是要當皇帝的,自己要是立了功,說不定能封個八府巡按當當。所以這一路上,格外賣力。

“嗯,這個村子好辦,就幾十口人,白人在這建了一個皮毛倉庫,村子裏的人給白人翻曬皮毛,換幾個辛苦錢,是附近這一帶的一個村子。”

“據說,經常一家人隻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能穿。”

“所以待會兒你可別隨便進別人的屋子,要是看到哪個大姑娘的屁股,你就得把她娶回去了。”許大馬棒開著玩笑說道,把李順逗了個滿臉通紅。

說著,三人就進了村子,他們前腳剛邁進去,後腳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皮毛臭味。

環顧一周,看到這個破敗的村子裏曬著不同動物的皮毛,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臭蟲到處亂爬。

李正和許大棒子因為見慣了這樣的場麵,所以倒還好,卻苦了第一次出遠門的李順,才走了不遠,就已經幹嘔了好幾次。

“你們村長在哪兒?”李正攔住一個麵黃肌瘦的中年人問道。

中年人沒有說話,隻是抬起手有氣無力地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座木屋,這座木屋比村裏的其他屋子要體麵一些。

李正讓另外兩人守在門外,自己獨自一人就進去了,雖然村子裏都是華人,但是還是不得不小心一些,畢竟他們是在挖白人的牆角。

王家窩棚的村長綽號是王三錘,是一個六十多歲、幹幹巴巴的老頭,他的雙手因為常年要在水裏洗皮子,所以患上了非常嚴重的風濕病,像極了扭曲的樹根。

王三錘以前和李正見過一兩麵,雖然育空地區的華人都自身難保,誰都沒有太多的餘力,但是身在異鄉自然有一種親切感,平時難免要相互幫襯幫襯。

“喲,李村長,你怎麽來了?”王三錘正在整理皮子,看到李正進來,趕緊讓座。

“今天來找你好事,天大的好事。”李正沒有坐——屋子裏到處都是散發異味的皮草,他實在沒有地方落座。

王三錘苦笑著說道:“李村長就莫調笑老夫了,自從十幾年前,因為被豬油蒙了心,千裏迢迢來到這天殺的地方,我就不知道什麽叫做好事了。”

李正看到王三錘這副模樣,也就沒有了調笑他的心情,趕緊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此……此話當真。”李正親身經曆的那些事情,在王三錘的耳中,不啻於天方夜譚。

“大家都是……”李正想了想,才說出了那個跟秦統製學會的新詞:“大家都是同胞,中國人不騙中國人。”

說罷,李正就把腰間的54式手槍亮了出來,那黝黑的鐵家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王三錘的目光。

這可是一把好槍!

在育空,白人幾乎人人有槍,但是卻不允許別的民族有槍,這支槍能說明的東西太多了。

王三錘再仔細地端詳了一下李正,雖然風塵仆仆,但是麵泛紅光,一看就吃得好睡得暖。

當下,王三錘就做出了決定:“去,我們跟你同去!”

“好,你們認得去我們村子的路,先到老村子去,那裏自然有人接待你們。”

“好,我今晚就跟村子裏的人講。”

“那……這些白人的皮草?”李正揚了揚下巴說道。

“全都帶走,白人平時喜歡搶別人,咱們今天就搶他一次!”王三錘咬牙切齒地說道。

一切商議完畢,李正就帶著兩人離開了,向著下一個目的地趕去。

在主世界的曆史記載中,1785年,也就是乾隆50年的時候,3名華人船員來到巴爾的摩,這是現存的【文字記錄】中,最早到達美國本土的華人。

但這隻是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其實在這之前,華人就已經生活在北美的不同區域了。早在1517年到1550年之間,葡萄牙人就開始在廣東沿海拐賣華工,將其運到南美種植園工作。

這之中的一部分曆經顛沛流離,遷徙到了北美。在接下來的二百多年時間裏,源源不斷的華人沿著【南洋——南美——北美】這條路線進入美洲,他們在曆史文字中是空白,但是也是真實存在過的活生生的人。

在育空地區,大約就有數千名散居在不同地區的華人,李正他們就要把這些華人聚集到起來——隻有把拳頭捏在一起,才能讓人害怕。

離開王家窩棚之後,李正幾個人就這麽一路跋涉,路過一個又一個破敗的定居點,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市鎮穿梭,傳播著三利村的消息。

於是,很快,在1789年的育空地區發生了一次規模不大,卻異常堅決的遷徙活動:大量的華人一夜之間離開自己勞作的崗位,奔向一個名為“三利村”的地方。

華人們口口相傳,隻要到了那裏,就能站起來。

這樣的連鎖反應一旦開始,就不會停下,不同的地方華人都會慢慢地得知這個消息。

“隻要到了那裏,就能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