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驅逐清軍出關
宣化鎮東南方向的懷來衛附近,阿巴泰和圖爾格等清軍將領集結在一處,正在召開重要的軍事會議。
自吳橋之戰結束後,明軍一直追在阿巴泰大軍的身後輪番進攻。麵對明軍猛烈的攻勢,阿巴泰和圖爾格疲於應對,不得不帶著兵馬邊戰邊退從京城西北方向往關外撤。
本來最理想的出關路線是走天津、通州一線,從他們的來路往出退。可是明軍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天津通州一線,留了數萬勤王兵馬,若是繼續走這條路,很可能會麵臨前後包夾的危險環境。
走宣化一線也並不安全,這裏是大明的邊防要塞,既有重兵駐紮,還有無數的邊防堡塞,撤退的清軍隨時有被各部明軍合圍堵住退路的可能。
一路上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總算是到了懷來衛。到了這裏,算是離出關隻差一步之遙了。
臉色鐵青的阿巴泰坐在主桌上,麵沉如水的看著眼前的諸將,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說什麽好。
“滿達海剛剛傳來了消息,他的前鋒營已經破開了龍關,大軍出關的路已經打通。從明日起各部依次出關,不得混亂。”靜默了一會的阿巴泰最終還是率先開了口。這一次入關對他來說並不算順利,前邊在通州一線被壓了數日,後邊又和明軍苦戰一場,最後更是被各部明軍輪番猛打,幾乎是被攆出關的,形象十分狼狽。
“貝勒、咱們隻掠了五萬民夫運劫獲,其中還有不少明國的藩王家眷,這麽匆匆出關恐出亂子。奴才覺得,咱們是不是把這些藩王家眷給處置了?這樣一來大軍出關會輕鬆不少,速度也會快一點。”圖爾格主要負責押送俘虜和後勤物資,最近這段時間由於明軍的緊貼,他遭受的麻煩非常多。民夫們都動亂了好幾次,甚至出現過一眾民夫暴亂衝擊明王室俘虜營,想和他們聯合逃脫清軍控製的情況。眼瞅著就要出關了,他的想法是把這些俘虜的明國藩王及家眷殺一批,驅散一批,免得他們繼續拖累大軍。反正這幫王室的俘虜,幹不了活,還容易添亂。
“不可!這些明國王室家眷是要押到盛京給陛下獻俘的,若是在這裏處置,回到盛京後還怎麽給陛下交代?就是再困難,也得將他們押出關!”阿巴泰不等圖爾格將意見說完,就厲聲製止了圖爾格。
開什麽玩笑,這次入關,雜七雜八的折損了過兩萬兵馬。搶來的劫獲,在河間城丟了不少,大軍撤退的時候,為了減輕負擔,加快行軍速度,又扔了一部分。要是再不把俘虜的明國王室成員押送到黃太極麵前,他怎麽給沈陽城裏的那些人交代?沒有這些俘虜做證,沈陽城的皇太極等人怎麽看他這次入關之戰?肯定會認為他入關一趟,除了損兵折將,連吃敗仗以外,一無所獲!
俘虜的這些明國王室成員,現在不是雞肋,是必須要帶到沈陽取堵人嘴的重要戰利品。除了這些戰利品以外,阿巴泰真沒什麽拿的出手的東西帶回沈陽。現在剩在手中的劫獲銀兩也就六七十萬的樣子,這點錢有和沒有都意義不大,因為和損失了兩萬戰兵相比,這點錢的價值太小了!
戰爭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將俘虜的明王室成員押到沈陽是必須要完成的政治任務!阿巴泰沒有選擇!
在阿巴泰的堅持下,清軍最終還是押著這些俘虜全部出關。這樣的行為就導致,清軍從懷來往龍關外撤的時間足足用了三天。在這三天裏,明軍並沒有閑著,他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拚了老命的衝擊清軍主力,有一千多清軍被永遠的留在了龍關以南。
“虜兵已被我大明天軍盡數驅逐出關!來人、快去京師向陛下和百姓露布報捷,以安民心!”站在剛剛收複的龍關邊牆上,陳新甲情緒激昂的發布了最新的督軍令。
總算將清兵趕出了長城!自己總督勤王兵的任務算是可以交差了。直到現在,陳新甲心中壓的石頭算是能徹底放下了。
這差事看著風光無限,可實際幹的人卻如坐針氈,一個不好就要身敗名裂!萬幸,這次總算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任務。皇帝說要在三月內將虜兵驅逐出關,現在才三月初九,這應該要比預想的好了很多,陳新甲覺得自己兵部尚書的位子坐的更穩當了!
朱由檢在清軍出了龍關的當天,就收到了陳新甲的捷報。看著手中的捷報,他也是長出了一口氣。記憶中看到的曆史是這次入關的清軍直到四月才出的關。現在看來、自己穿越後的布置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讓清軍早了近一個月撤退!
這一個月時間太過重要了!在朱由檢看來絕對是為自己贏得了最寶貴的續命時間。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曆二三月份正是北方春耕的最關鍵的時候。要是把這個時間耽誤了,基本上這一年就報銷了。雖然三月份才開始春耕有些太晚,可好歹還能給地裏種秋糧,若是拖到農曆四月,不要說種秋糧了,就是種草都不一定能有收成。
曆史上記載崇禎十六年的時候,華北大旱!實際上旱災是有,可並沒有到赤地千裏的境地,真正影響華北平原糧產的是這一次阿巴泰的入關。清軍在這一帶長期遊**的結果就是百姓要嗎被擒獲抓到了關外,要嗎躲兵災四散逃離,根本沒辦法種田和搭理農事。春天的時候連種地都沒機會,即使是風調雨順秋天也不可能有糧收。
趕跑了清軍,接下來的工作是抓緊時間複工複產。朱由檢實在沒這個本事將這事幹好,自己這政令出不了紫荊城的皇帝,根本沒可能調動北直隸和山東官府的力量,讓他們將精力放到這上邊來。唯一的指望就是這些地方官員們心裏還有點良心,還能為大明江山和百姓操點心。官府這邊指望不大,真正靠的住的是百姓自己。按道理來說,以大明百姓的吃苦耐勞精神,有了這一個月的寶貴時間,他們應該能做些自救的努力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