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停辦今年的春闈
打發監貢生們去天津組建海關署的時候,看著這幫人,朱由檢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個群體。
今年是春闈之年,三年一屆的科舉會試將在三月舉行。有家庭條件好或者是離家遠的已經趕到了京城,還有大量的舉子因為戰亂等亂七八糟的事耽誤,還沒有來!
這樣的情況下似乎辦會試有些不合適?得想個辦法將今年的科舉給停了!
這種大事不找周延儒商量也不行,有了想法後朱由檢隻得讓王承恩再次去內閣將老周同誌請了過來。
等周延儒見過禮後,朱由檢開門見山的說道:“太師、今年是科考會試之年,然今年的情況卻不適合展開科考,中原、南直隸南部、山東皆有逆賊,估計很大一部分舉子無法上路來京城參考,這該如何是好?”
“聖人所慮、亦是老臣憂心之事。若是情況在三月之前不見好轉,哪就隻能來多少考多少了。”
“如此一來怕是有違國朝選仕儲才之意,來的人太少選的人就不合意,對趕不來的那部分仕子也有失公允,朕覺得不妥。”
“確實有些不妥,可為今之計隻能取權宜之法而用,再無他法啊。”
“今年的科考能不能後延一年?等明年再辦掄才大典?”
“後延一年?陛下此舉不可取!春闈是國之重事,豈可隨意更改時間?天下讀書人,都是按三年一試準備的,後延一年牽扯甚廣,會亂了章法。再說現下京城已經來了不少仕子,春闈後延一年總不能讓他們在京城多呆一年吧,很多都是寒門子弟,他們能湊夠來京的盤纏就不易了,再等一年著實不妥!”
“事急從權、太師、你不能隻說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朕就不信後延一年後出的亂子就沒法解決了?讓地方上的科業按正常節奏辦,不就能將影響降的小一些?後延春闈隻是這屆的事,到了下屆恢複正常。對於已經進京準備科考的舉子,生活有困難的暫時收到萬歲山的國子監裏,讓他們在那裏精進學業,準備明年科考。入住萬歲山的舉子吃住宮裏管了、每月還能領一兩銀子的學具補助。同時向天下發詔,明年春闈的進士名額多五十個,以補舉子們無法如期參加春闈之憾!”
皇上說的似乎有些道理?本來聽著要延後一年辦科舉,周延儒就感覺頭大無比。但經過眼前的這位年青人一拆分講解,感覺好像也不是多麻煩的事。延一年也好,能多來一些人,還能讓朝廷的大佬們少忙乎些事。現在大家主要精力都被東虜入關給牽扯,還要花功夫操勞科考的事,確實有點太忙。“陛下、入萬歲山學監的舉子們有無具體要求?還有就是他們都有舉人身份,再開課授學怕是有些不合適?”
“隻要願意來的都能收,入監後舉人們和貢生分院居住,監裏不開常課、不設考績,隻開些選課,供舉子們長見識用,上不上課全憑自願。”
這哪裏是招生?這是在招老爺啊!從某種角度來說,還真是如此。在後世這些舉人們起碼相當於科級幹部,牛一點的差不多相當於副處級幹部,所以舉人都是老爺。在穿越之前的後世,朱由檢的靈魂見個科長、主任都得小心伺候,遇見的縣處級幹部,哪一個不是牛的要上天?這還是後世、現在的大明官本位的思想更嚴重。
別以為科舉考試中了進士才牛!實際上中個舉人就可以抖起來了。要是中進士那就更了不得了。一般的進士不就是個正七品嗎?扯哪!人家是起點正七品!進士到地方任職,並不是正經的去任職,後世對此有個說法叫下基層掛職鍛煉,人家的組織關係是在朝廷的吏部,不歸地方上管的。
有人會問科舉時代的舉人和進士相當於後世的什麽?舉人、進士不是學曆,而是身份出生,其實這玩意在後世同樣有參照的對象。舉人就相當於省裏部門搞的選調生,進士就是最上邊部門搞的後備年輕幹部大遴選。公務員出身的沒有十分特殊的機緣和關係,一輩子的終點還到不了人家進士出生仕途的起點。
周延儒回去後將這個決議告知了禮部、禮部的官員仔細的討論後一致認為這是一條十分英明的決議。這麽做沒有損害大家的利益,反倒是多出了五十個名額。最關鍵的是,今年這情況禮部的人也明白,搞科舉的條件實在太勉強。要是強整,最終應試的人有沒有一千都是個問題,很可能鬧出三取一這種笑話。
南直隸、浙江是文官利益集團的大本營,清兵現在正好是堵在這幫仕子們北上參加科考的路上,延後正好能讓南方的仕子們多一些參加。
這事從表麵上看,受損失隻有皇帝。他要管今年已經來的舉子們一年的吃住,還要每月給他們發一兩銀子補助。不過這點損失,還是能接受的,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入監的舉子們最多也就一千人,所有的開支下來一年也就多出個兩三萬兩銀子而已。
校舍是現成的,將校堂開春以後計劃搬到西苑那邊。煤山這邊太小了一些,正常的步操開展沒問題,可若是開展騎兵科目和槍兵科目就有點太小。從辦軍校的角度來說,西苑也還是有點小,營房多、實際能用於訓練的地方並沒多大。理想的軍校地址應該是在西山,現階段沒條件,等條件好了再說。
做賠本買賣朱由檢是不願意的,弄這麽些舉人過去,他的目的不純。主要是想著後期再通過一些措施,把一些意誌不堅定的家夥吸收到監貢生這個群體裏,讓他們成為正經科班大學畢業生。
所有人都想著明年的情況要比今年好,真正知道曆史走向的朱由檢卻知道,明年的情況很大概率要比今年還差。今年開不成科舉,明年就更難說了。就不相信,那些入監的舉人們能連續熬兩年而不動搖。從個人素質上來說,依靠舉人辦正經的大學,要比現在的這幫三本生靠譜一些。再怎麽詬病科舉製度,也不能否定科舉出身的官員們的整體素質,從學習能力來說他們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精英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