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雙管齊下之法
此刻大興城中。
楊廣已然登基為帝。
雖然楊廣所為,各處皆有流言傳出,卻無法影響他如今皇帝的身份。
身處皇宮之中。
楊廣前方不遠處,站著的乃是宇文化及。
他朗聲說道:
“宇文化及,朕現在已經是大隋皇帝了,昔日那羅成不識好歹,竟敢拒絕朕的招攬,你說朕要如何,才能讓他付出代價?”
聽得楊廣之言,宇文化及沉吟道:
“啟稟陛下,這羅成乃是羅藝嫡子,如今羅藝執掌北平府,又是聽調不聽宣的異姓王,若是直接動手,怕是沒這麽簡單。
並且如今羅家依舊為朝廷所用,鎮守燕雲之地,在百姓中頗有名望。陛下方才登基不久,還是不要貿然行事的好。”
被宇文化及這一說,楊廣卻頓時變了臉色,他眯起了眼睛,喝道:
“宇文化及,朕找你過來,你便說這些廢話嗎?”
宇文化及頭皮發麻。
隨著楊廣登基,如今情緒越發極端。
但凡與他所想不符,便是惱怒萬分,縱然是自己這個近臣親信也一樣。
雖然宇文化及行事不擇手段。
但他該有的能力,亦是相當不弱。
是以宇文化及解釋道:
“啟稟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雖然羅家情況特殊,但也不是沒辦法對付。
臣現在考慮的,乃是南陽關伍雲召,若他得知陛下抄滅伍家滿門,必定會興兵前來報仇,此人才是陛下的心頭大患。”
見宇文化及所言不似作偽,楊廣也是緩緩點頭,這番話確實有些道理。
其實當初,他並不想殺伍建章。
隻是這老東西太不上道了。
非但不願意配合自己,更是當眾怒罵自己,他可是大隋至尊,豈能任人羞辱?
區區老臣而已,殺了也就殺了。
但後續的問題也不能耽擱。
楊廣若有所思道:
“宇文化及,按你的意思,朕接下來應該先把南陽關伍雲召解決了?”
宇文化及卻搖頭道:
“非也,臣隻是說,南陽關才是首要問題,但此二者可以雙管齊下。”
這讓楊廣來了興趣,他馬上問道:
“宇文化及,你給朕仔細說說,怎麽個雙管齊下之法?”
宇文化及短暫沉吟道:
“對付南陽關,陛下可派遣大軍,以朝中大將為首,將這南陽關叛逆解決。而同時,陛下雖不能直接對北平府動手,卻可設法削弱他們。”
“此話怎講?”
“在北平府之北,便是突厥與高句麗。
陛下何不下令,讓那羅藝直接進攻高句麗,高句麗的實力,雖遠不如我大隋,卻也不是區區北平府可以比擬的。”
聽得宇文化及所言,楊廣眼前一亮,他明白了這個計劃的用意。
以北平府兵馬進攻高句麗,如果羅藝去了,想要獲勝談何容易?
必定損兵折將。
如果羅藝膽敢違命不尊,自己便能以不遵聖旨的罪名,將羅家列為逆賊。
到時候大軍征討,亦是名正言順。
楊廣心滿意足的說道:
“好,宇文愛卿所言,深得朕心啊!”
看著神色變化無常的楊廣,宇文化及隻能繼續堆笑,恭敬說道:
“陛下過獎了。”
朝堂上。
楊廣的目光,落在在場群臣之上。
百官皆是恭敬且畏懼的看著楊廣,這段時間,他用雷霆手段,解決了一批頑固分子,連忠孝王這等人物,亦是被滿門抄斬。
誰人還敢反對楊廣?
很快,楊廣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朕今日召集爾等,是有兩件要事商量。
今南陽關守將伍雲召,乃叛逆伍建章之子,麾下有十萬大軍,若知大興城消息,此人必定興兵謀反,不可不防。
朕欲令人統帥大軍,早日平定南陽關,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群臣麵麵相覷。
其中一人,麵無表情波瀾。
心中卻忍不住兔死狐悲。
想當年,伍建章為大隋立下汗馬功勞,如今被滿門抄斬不說,更是被汙為叛逆。
如今其子伍雲召,亦是立功封侯。
而今卻要被朝廷征討。
此人正是大隋上柱國韓擒虎。
他與伍建章可是故交了。
在楊廣的目光威壓下,眾人隻得拱手附和。
這時楊廣才說道:
“好,看來諸位愛卿沒有異議,那接下來便是此事關鍵,不知由何人領軍合適?”
有大臣出列,朗聲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上柱國韓擒虎可行。”
“韓擒虎?”
聽到這話,楊廣的目光看去。
此刻的韓擒虎也有些愕然。
自己方才一句話沒說,怎麽莫名其妙被眾人矚目,這感覺好尷尬啊!
楊廣微微點頭道:
“不知韓愛卿意下如何?”
麵對楊廣詢問,他隻能站出身來,說道:
“啟稟陛下,臣並無問題。”
站在情義的角度,韓擒虎自然想要拒絕,可要理智看待卻不同。
如果他膽敢在此拒絕楊廣,怕是什麽時候死的都不知道。關鍵是自己家中老小,自己被殺沒有關係,若是牽連家人就麻煩了。
短短時間,韓擒虎想了很多。
最終選擇拱手稱是。
楊廣微笑說道:
“上柱國乃我大隋股肱之臣,此戰有卿作為主將,必定能夠一舉掃平逆賊。”
安排妥當之後,楊廣進入下一個議題。
“朕聽聞高句麗之國,對我大隋屢有不臣之心,如此小國外族,若不懲戒之,豈不讓天下之人,小覷了我大隋?”
聽到楊廣之言,眾人都有些意外。
這好像真的是正事。
但緊接著,楊廣便繼續說道:
“是以朕準備下旨,讓北平王羅藝,率軍征討高句麗,以揚我大隋國威,諸位覺得如何?”
言及此處,眾人恍然大悟。
恐怕這才是楊廣的真正目的吧!
讓羅藝以一府之地,進攻高句麗一個國家。雖然高句麗不如大隋,但也是北方聞名的強國,實力不容小覷。
至於楊廣針對北平府的原因,眾人亦是有所猜測,恐怕與羅成之事有關。
但這,卻不是他們能幹涉的了。
群臣唯有表示支持的態度。
好在楊堅稱帝多年,除了偶爾出兵征討突厥,基本上是在休養生息。
如今大隋的底蘊,還是相當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