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助手

秦有德有好久沒有這樣喝酒了。

自從退下來之後,他怕原來在崗的大腦滿負荷工作,甚至超負荷工作狀態難以一時刹閘,就給自己留足了一個緩衝的機會。

他在臨退前,和子女商量著開了一家書店。

這個商業設計與思考,是他的子女根據他的專業愛好完成的。

他們緊鑼密鼓,加班加點,東跑西顛,奔忙了幾個月才安頓下來。

本來他們就居住在火車站不遠的一個省直居民小區,因此,他們就帶著父親秦有德在火車站廣場東邊租下了一間門店。

他剛退下來的時候,子女們考慮到不能讓他一下子閑下來,就讓他自己在店裏忙活著。

因為開店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所以,他店裏的圖書期刊價廉物美。因此,開店不久就招攬了不少生意,門店越來越紅火。

平時除了秦有德經營,子女們也都抽空來幫幫忙,或者在節假日替換父親,讓他調整一下,休息一下。

子女們認為,既不能讓父親閑下來健康和精神出問題,也不能忙的累壞了他,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

本來娘走得就早,父親退下來之後,白天裏百無聊賴,半夜裏又沒有一個伴,萬一一時想不開,思想出了問題,那可是子女們的沉重負擔啊,再說了,那樣也對不起死去的母親啊!

半年後父親逐漸適應了這種生活,實現了從郵電局局長到一個書店經經理的平穩過度和身份轉換,子女們為此也就放下心來。

現在的問題又來了。

半年下來,父親不僅把書店裏打理的有聲有色,而且,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顧客。父親一時有些招架不住了。

子女們總不能眼看著把父親再累得趴下了,於是就開始和父親張羅著一個助手。

剛開始子女們給父親找的這個助手,主要方向是麵向年齡和父親適當的中老年喪偶婦女,這樣以來,及解決了父親的助手問題,又解決了父親的生活幫手。

結果花費了很長時間,宣傳了大半個城市,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後來就把方向定位在年輕人身上,那個時候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處於非常緩慢的初級階段,城裏人都在想辦法擦亮自己的眼睛,躍躍欲試,大幹一場,對於一個小小的書店店員職位,沒有幾個是感興趣的,時間又折騰了幾個月,還是沒有任何進展。

最後,秦有德想起了老家,想起了老家裏的侄子侄女們,於是又一次把目標轉向了農村。

他哥哥的孩子都大一些,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又都是家裏的骨幹勞動力,家裏也承包了土地,所以,沒有人願意過來幫忙。

大兄弟秦有星家,先後生養了四哥兒子和兩個女孩。

大兒子已經結婚,二兒子也在本村招了胥,大閨女嫁給了鄰村,兒女閨女馬上就要出嫁了,最小的四兒子正在上學,此時的三兒子秦貴友剛剛初中畢業,是最好的人選。

二弟秦有壽那裏,兩個孩子也都在上學。

最後把剛上完初中的侄子三嘎子秦貴友叫到了省會,充當了秦有德的助手。

有了親侄子幫忙,秦有德一下子輕鬆多了,不太忙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到處走走轉轉,和同事一起散散步,和朋友一起吃吃吃飯,和家人一起到景區觀賞一下野外的大自然風景,或者去名勝那裏欣賞一番中國文化的魅力等等。

秦有德的角色在侄子秦貴友到來之後,又一次進行了身份轉換——又從書店經理轉變為自由達人,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退下來的生活。

他開始熱衷於散步、喝茶、聊天、旅行等等,很快他基本就要脫離這個書店了。

大約過了三年多的時間,他的書店主人要翻蓋新房子,他一時尋不找租房,因為侄子的到來,就在火車站廣場附近擺了書攤。

經營一個室內書店相對容易的多,而要經營了室外的書攤,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主要是需要人手,外邊的人非常複雜,常常會有丟書的現象。

於是,他又一次來時尋找書攤助手。

再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需要的工廠企業逐步開始下馬。

秦有德的女兒秦桂芝所在了省會造紙廠首先下馬,他的女兒一夜之間失業了。

很多朋友都勸秦有德找一找熟人,通一通關係,給女兒再另外安排一份工作。

但是思想作風過硬,堅信理想信念的幾十年的老黨員老幹部,硬是頂住了親朋好友各方麵的壓力,讓女兒堅持走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道路。

因為女兒最初參與了父親書店的設計與經營,對書店生意了如指掌。

現在又是圖書銷售的黃金時代,於是女兒欣然接受了父親的安排,也選擇了做書攤生意。

八十年代以來,全國各地文化逐漸繁榮起來,各類報紙、圖書、期刊,特別是文學藝術類圖書,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

女兒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很快進入了正常的經營狀態。

不久,秦有德接到了自己的同鄉戰友郎鬼子的請求,希望能為自己的剛念完初中的二閨女郎菲春找一份工作。

於是,秦有德答應了老戰友的請求,把戰友的二閨女接到了省會城市,讓三嘎子秦貴友把戰友的姑娘郎菲春接到了他的書攤上,開始了新的正常的工作,並成了三嘎子的得力助手。

有了二閨女菲春幫忙,他們家開的兩個書攤一下子紅火了起來。

二閨女盡管長得一般,有點像她娘的雛形——大胸大嘴,皮膚微黑,寬臉寬肩,長眼長臂,苗條中略帶著翹翹臀。

這姑娘最大的優點是眼裏有活,幹活賣力,說話精巧,特別容易吸引購書者。

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深得秦有德女兒和秦貴友的喜歡,尤其是在省城裏幹了四五年的三嘎子的喜歡。

從十五六歲來到省城,到郎菲春的到來,三嘎子秦貴友,已經從一個愣頭青,變成了一個二十三四歲的成熟青年。

這一曆史性的轉變,讓他對愛情的渴望,婚姻的期盼,成為生活的主要構成。

前些年在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的狀態中走了過來。

他現在回想起來,處在省城還沒有處在鄉下好。

這裏都是花花綠綠的世界,都是玩世不恭的女孩,他更覺得自己出身農村,根本就無法跟人家女孩交流,更談不上處對象談戀愛了,甚至就連接近人家的機會都沒有。

要是這樣下去,自己這輩子非打光棍不可。

令人巧合的是,上帝從來都不會虧待一個無辜的男孩,眼下觀音菩薩為他安排了一個年輕的少女,他覺得自己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