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不具姓名的記者

區府會議廳,一位老者慷慨激昂講述:“為實現2000年消除農村絕對貧困這一偉大目標,扶貧工作必須發生深刻轉變,從道義性扶貧轉到製度性扶貧,由救濟性扶貧向開發性扶貧轉變……”

孫連城皺著眉,扶貧開發到地區的方案,壓力很大。同時他很酸,極地公司500萬的分紅明明應該是區府的,結果被李達康奪走。

報紙上通篇累牘對極地公司吹噓,沒錯在孫連成眼裏,這小子就是作秀,保持曝光度。最早和杜聯談判時撕毀協議,就是吸引眼球,為了免費把公司產品推銷,暗地裏和杜聯達成合作意向。

明明是永海化工和杜聯溝通多次,結果甘笛搶奪最大勝利果實,號稱將1.5億股份捐獻。協議中杜聯擔保的無息貸款,化工廠建設不是一蹴而就,同樣也有生產和市場變化風險。

他為了極地公司做出了一次利益最大化宣傳,200元一件,虧他敢要高價,和保健品有什麽區別限,目光短淺,追求短期利益。

現在有扶貧項目,分紅到手了,怎麽就不吭聲了?

這小子適合當明星,趨利避害有一套。就好像那群野路子,熱氣球打橫幅,雇飛機賣產品,老百姓現在就吃這一套。

1440萬的分紅,孫連城心裏癢癢,他才不管甘道梁是誰?投資了嗎?帶來米金了嗎?

攤派吧。

“我記得有扶貧現場會議?企業家參加。”

秘書:“民企報名少。”

“既然喜歡捐款,給甘笛安排上。”喜歡作秀就試試成色,記者在場,看看你能玩出什麽花樣,如果記者深查分紅上千萬一分不掏,光環不再,看怎麽收場。

“那群孩子走了?”電話是從義順打到淄市匯元飲料廠。

朱鑫禮從義順坐上車,93年是他轉折之年,濃縮果汁抵償德國貨款,餘下對歐洲進行銷售,賺到外匯就是香餑餑。

他決定把公司搬遷到燕京義順設廠,這邊附近可以設立種植園,銷售輻射京津冀,準備從德國重金聘請專家,貸款到位後,正式進軍果汁飲料。

“走了,淄市已經是空廠,設備早就搬遷到順儀,她們有點失望。”屬下得到消息後,一直等著,一群孩子而已,領導有點過於重視。

從順儀開往濱海的火車,朱鑫禮放下電話,目光聚集在桌上的報紙,不得不防,一個夏宛無所謂,毫無根基的江資,在漢堡和慕尼黑被自己搶得先機,手下敗將而已。

現在更名為飛流飲料公司,董事長甘笛,9歲商業奇才,崛起於93年底,一個保暖內衣的概念和操盤手法炒作到飛起,令人歎為觀止。

朱鑫禮在市場購買一件火爆的保暖內衣,紅色款220元,保暖性沒問題,穿上很舒服,值嗎?如果從外觀看成本,作為外行看,估計在南方最多60元。結果人家賣爆,供不應求。

在複盤甘笛成功秘笈,發現幾個關鍵節點,設計一個概念,所謂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

極地公司做到在1.5流這樣的規模,一麵推出極地人高端品牌,一麵在廣闊的藍海市場上攻城略地,沒有同行商品比較,自己就是標準。

和果汁飲料細分市場很相似,這片市場尚未開發。

最早期與都市報反目成仇,他認為也是一種策略,是為了吸引記者注意力,現在的無冕之王,眼高於頂,沒有好處車馬費是很難請到。

甘笛利用記者無冕之王追求正義的心理訴求,把自己打造成反派,阻撓對外合作的暴君,吸引記者們長期關注,結果暗中和杜聯合作,引出1.5億的捐獻。

唯獨這點是他搞不懂,無論是米國還是歐洲太難搞定,他當初引進生產線,是從夏宛手中搶得先機。

而且動用手段,如果當時沒有在漢堡遇到嶽全,如果他和嶽全不是老鄉,這條生產線,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歐洲人和米國人不好打交道,朱鑫禮摸摸空癟的口袋,要錢真黑啊。

站在他麵前是一個強大的敵人,尤其對方明確殺入果汁戰場,透過報紙的文字可能有錯判,他不敢低估對手,甘笛手裏有極地人品牌,至少能調動上億資金,有外援杜聯,捐獻化工產後在濱海關係過硬。

想和甘笛聊聊卻被拒絕。

嶽全解釋董事長做事高調,做人低調,從不參加社會活動。

幸好自己提前安插的商業間諜,這次濱海組織的扶貧會議,朱鑫禮必須親自看看,就當是一場昂貴的門票,近距離觀察甘笛是什麽態度。

朱鑫禮在漢堡部署,堅決和阿姆斯設備生產商保持深度合作,將飛流飲料擠出果汁市場,隱晦詢問如果有廠家求購濃縮果汁生產線意向,對方表示無意再次出售。

曹明同樣報名這次的扶貧現場會,主要是支持甘笛董事長。一個月的時間,曹明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開始在濱海和周邊貸款設店,除了保暖內衣,還經營一些潮流衣品。

“怎麽樣?”

江亭華積攢不少這位濱海超新星的新聞,報紙通篇累牘將他從少年貧苦到成長經曆全過程記錄,有一位嚴厲的母親和言傳身教的大哥,一家子清貧而快樂的生活。

語焉不詳的第一桶金,收購絲綢廠,三月賭注綁定改製小組,然後利用杜聯的合作緋聞不斷炒作,最後捐獻1.5億一炮打響。

這是孔家宴酒廠夢寐以求的曝光方式,不過這位超新星之後悄然無聲,上學考試,拒絕接受采訪,深居簡出。

這次濱海市的扶貧會議上總算抓住他的身影。

“極地公司歡迎參觀,但是董事長最近不在公司。”

這位未來95年斥巨資奪得央視標王的廠長,真心想為公司發展取得效益,想跟這位妙手達人學習,雖然他在長安投入大量廣告,才取得1000萬的銷售額。

和甘笛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怎麽又有采訪?”

甘笛很煩惱,身家不過五萬,房貸背在身,分紅被係統捐贈,他已經釋然。但是采訪會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開,裏邊都是淚水。

“這次是東方之子欄目組。”

《東方時空》是93年5月1日成立,在央視一套7點開台,當時一個不具姓名的老記者覺得自己不上相,就把師弟白煙鬆派去新欄目擔當主持人,白煙鬆不負眾望,也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

後來這位不具姓名的老記者,看到《東方時空》高歌猛進,新聞類節目發展,不能輸給師弟,去開創《實話實說》欄目。

“訪談?”

“不是,他們是走訪獲取消息,然後以新聞呈現,早晨7點播報,東方之子大概8分鍾左右。介紹公司發展情況,尤其是您在公司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傳奇經曆,也是市長推薦。”

“不行,不能透露我的相片,我還要上學。”最近就很煩,不光是記者,還有上門拜師,希望學習炒作產品經驗,或者詢問國際巨頭的談判方式。

我特麽也沒搞懂啊。

和學校君子協定,考試周再回去,老師們看他眼神都不對,萬一讓他演講如何在國際形勢多變的環境中,積極爭取企業的生存條件。

想想就頭痛。

鄭春紅無奈,隻好電話給對麵策劃溝通,甘總低調的態度。

“濱海極地公司很大牌啊,連續三次溝通,都以董事長上學為由,不允許拍攝照相,也不能錄像采訪。”欄目組策劃很不滿意,央視這塊牌子很硬,尤其是正麵宣傳力度很強,商業巨子、傳奇人物,運動健將都搶著采訪。

這位19歲少年董事長因為年紀小才有一層傳奇經曆,結果他一視同仁,誰采訪都不接,現在濱海市都搞不懂他為什麽要捐獻1.5億的股份,還有拒絕市府的獎勵,和杜聯合作的關係。

白煙鬆想去一趟,大家開會把選題一分,不具姓名的記者表示非常感興趣,“師弟,19歲企業家,這個選題交給我吧,我去一趟濱海。”

“崔師兄,你怕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吧。”白煙鬆和小崔相反,一個是突出新聞報道,一個是挖掘背後真相。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小崔跨上照相機,背上包,他不相信報紙的言論,小地方這種造星的神話,總要有人來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