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管,放鬆

第11章 不管,放鬆

明明自己是和歐陽紫月一起學習的樂器,隻不過她的小提琴,而自己的是大提琴。

而且自己是比她年紀大一歲的,就算是不談自己比她先學一年半的大提琴,就說自己對於大提琴的領悟能力就不是從小身體不好的歐陽紫月比得上的呀。

但是就是所有的人,包括教自己和歐陽紫月的提琴老師都覺得自己的演奏能力比不上歐陽紫月。

居然連一個專業的提琴老師都分辨不出自己和歐陽紫月的水平,足以看出很多東西的。

起碼說明歐陽紫月的爭寵和貶低他人的水平很高。

但是自己就是傻傻的什麽都不知道,所以現在自己是吃了大虧,怨不得別人吧?

但是不甘心呀,還是不甘心。

無論自己是多麽的努力,多麽的優秀,但是人們首先看見的永遠都是那個性子溫順、怯弱的妹妹呀,而不是這個在背後付出了無限努力的自己呀。

明明現在是自己被錄取了,憑什麽機會就要給歐陽紫月,自己是不會給的。

於是越想心裏越是平靜的歐陽子青覺得自己還是好好拉下自己最喜歡的大提琴吧。

那麽今天是要用來慶祝自己被錄取了,那麽不開心的事情就讓自己忘記了吧。

那拉什麽曲目呀?

既然是美夢實現,那麽就拉夢幻曲吧。

夢幻曲的作者是德國舒曼。

自己最喜歡最崇拜的人就是舒曼了呀。

舒曼,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曾在萊比錫大學學法律,19歲起師從維克學鋼琴,1834年創辦《新音樂報》,刊發了大量評論文章,成為當時德國音樂藝術生活中革新與進步藝術傾向的喉舌。

1840年與維克之女德國鋼琴家克拉拉結婚。1854年精神錯亂,後死於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鋼琴曲《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等,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和生活》,《詩人之戀》;藝術歌曲《月夜》,《奉獻》, 《核桃樹》等。

舒曼繼承發展了舒伯特歌曲創作傳統,進一步豐富了鋼琴伴奏的表現方法,注重選擇富有詩意的歌詞,故享有詩人音樂家的稱號。

舒曼1810年出生在德國薩克森的小鎮茨維考,他的父親開著一家書店兼營出版。童年的舒曼最而不是音樂,並且熱衷於寫作小說和散文。

偶爾也搞一些音樂活動,12歲的時候舒曼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管弦樂隊。之後出於對文學的熱情,又組織了一個文學社,並開始寫作關於藝術和詩歌的論文。

青年時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惱折磨著,他的父親積引導他音樂方麵的發展,然而舒曼的母親希望兒子能學習法律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體麵的工作。

舒曼的父親死後,他果然如母親的願望,去了萊比錫和海德堡學習法律,直到1830年舒曼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從此就立誌要成為一名鋼琴家。

舒曼全心投入成為鋼琴家的練習中,因為起步太晚,舒曼強迫自己大強度長時間的練習,據說他自己還發明了一種機械來鍛煉手指的肌肉。

這種錯誤的練習法使他右手的中指完全麻痹,成為音樂家唯一的希望就隻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然而之後舒曼並沒有放棄鋼琴,鋼琴的創作始終是舒曼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格部分。

23歲時期創作了自己第一部的傑作,同一主題和十二個變奏的《交響練習曲》,之後是1834年至1835年間創作的《狂歡節》,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836年,舒曼26歲時,仍然沒有停止學習鋼琴,這時在維克教授處學習的時候舒曼結識了教授的女兒克拉拉,但遭到維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對。

後經過他不懈努力,1840年終於在萊比錫郊區的sl;nefeld鎮與克拉拉結婚。

之後舒曼投身於藝術評論的寫作,創辦了一份音樂評論雜誌,並用弗羅列斯坦和尤斯比烏斯作為自己的筆名,這兩個人的觀點體現了作者本人的思辨統一。

1850年舒曼搬到杜塞爾多夫,任樂隊指揮。1854年曾一度投萊茵河自殺,幸被船夫救起。之後他被送入波恩一家精神病院。

1856年舒曼因晚期梅毒感染死於波恩。

舒曼的一生是比較短暫但是神奇的呀,歐陽子青最喜歡的就是他的那種不折不撓,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拚命努力的精神。

也正是因為有著舒曼對自己的鼓勵,所以歐陽子青在這麽一個嚴重偏心的家庭裏麵沒有被黑化,沒有變得心裏扭曲。

所以在這裏讓我們感謝一下大提琴,感謝一下舒曼。

所以舒緩的大提琴的聲音就想起了,因為我們的歐陽子青是已經開始進行演奏了呀。

隻要一演奏起大提琴,那麽子青就會覺得自己一下子站在了一個其他人都找不到的地方,自己在這個地方那就是主宰,沒有人可以控製自己,沒有人可以讓自己不開心。

所以每次隻要自己心情不好,子青就會自己一個人呆著別的都不幹就在那裏拉著大提琴。

現在拉著的這首是《童年情景》之夢幻曲,完成於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1838年,熱戀中的舒曼寫信告訴克拉拉:“記得有一回你對我說:‘有時在你麵前我真像個孩子。’無論是不是這句話的影響,總之,我突然有了靈感,即席寫了30首有趣的小品。”在其中,就有《夢幻曲》。

在《夢幻曲》中,可以夠明顯覺察到詩歌般層層遞進但又有些微妙變化的律動感。 樂曲用單主題三部曲式寫成。

一般三部曲的第二段,在曲調、性格、節奏上都有所變化,以便前後形成對比。 人們對那四個小節旋律既熟悉又喜愛,那些輕盈融情的歌,是每個聆聽此曲的人心中的旋律。

它敘述著人們兒時的美麗的夢,也抒發著理想世界的溫暖、深遠與甜蜜。

一支簡短的旋律包容了人們對生活、對愛情、對幻想的追求與希冀,也表達人們對已逝去或將來到的美好的夢幻的熱望與摯愛。

這支旋律可以響在孩子的搖籃邊,也可以在莊嚴的凱旋行列中奏響。

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力和無限寬廣的適應性,顯示出這個夢幻主題是永恒的,也是不朽的,細膩的音樂表情,豐富的和聲語言,引人入勝的表現力,使這首短詩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百聽不厭。

所以現在的子青是忘記了自己剛剛還在和媽媽吵架,忘記了自己還在內心裏覺得妹妹搶走了自己的愛。

但是不是自己忘記了,事情就可以當做沒有發生過。

因為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不應該去糾結一件事,但是這件事的另外的當事人是不會放過你的。

但是沒事的,現在起碼是可以放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