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老和尚說:“齊亮,念先生領著東方先生家的小少爺來了。別再熬小米粥了,今兒晌午就做一點好吃的吧。夏天的時候不是有一個施主送來半袋小麥嘛,你就熬半鍋小麥粥吧。”啞巴和尚點點頭走了出去。

“多好的一個孩子啊,這輩子算是毀了!”說完,老和尚歎了一口氣。“他來多長時間了?”念先生問。老和尚說:“至少有七、八年了吧。”

念先生說:“這陣子香火咋樣啊?”老和尚苦笑著說:“還不是老樣子,這一帶就沒有幾個有錢的,一般的都是長工、佃戶。糧食打下來,大頭都繳了租子,剩下的連一家人自己吃的都不夠。初一、十五,也有幾個人過來,她們到殿裏燒幾把香,還有的連香都買不起,來磕幾個頭就走了,更別提她們捐燈油錢的事了!我是沒地方去了,要是有地方去,我也早走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水來,將來你給他找一個門路,把他帶走吧!”

念先生點點頭,“行啊,我記住這個事。如果能給他找到合適的門路,我就把他帶走!我來的時候,東方先生給我一吊錢,我把半吊放在給你拿的那件棉袍裏了,你留著將來買鹽吃吧!”老和尚又免不了說了幾句感謝的話。

又聊了一會兒,念先生站了起來,“那兩個孩子去爬塔了,我得過去看看。”老和尚說:“我跟你一塊去吧。”

兩個人走出禪房往西走了幾步便順著那條南北甬路向南走。他們一邊走,一邊聊著。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那座塔的旁邊。在塔的右邊有一通石碑,上麵刻了一些文字,念先生停了下來,“別看在這兒住了那麽長的時間,這個碑上的字我還沒有留意過呢!”老和尚笑著說:“那就看看吧。”

念先生小聲讀著這通《壽聖寺重興碑》的碑文:“壽聖寺創於宋,兵燹於元,複建於我朝正統紀元之初......哦,就是說這個寺院是大宋朝建的,元朝的時候毀於戰火,正統年又重新修建的,正統是哪個皇帝的年號啊?”老和尚說:“我以前聽師父說過,正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

念先生笑了,“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俘虜的那個皇帝啊。他這個皇帝當得可不咋地,他當了俘虜,於謙那些個大臣就擁戴他弟弟做了皇帝,封他做了太上皇。瓦剌人看他沒有啥用處了,沒過幾年就把他放了回來,他當了幾年太上皇之後又複辟了,複辟以後把大忠臣於謙給殺了。大明朝就是一步一步亡在這些敗家子手裏!我小的時候就聽說書的先生說過!”

老和尚說:“先生的知識淵博,老僧孤陋寡聞,你說的我以前就聞所未聞啊!”念先生說:“師父一心向佛,而我喜歡看些雜書。論佛法的修為,師父比我高深得多得多。唉,身處這個世道,咱看的這些書都沒有啥用啊!人生憂從讀書始,還不如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人,也沒有那麽多的煩憂了!”老和尚說:“先生人中龍鳳,我豈能與你相提並論啊!”

念先生說:“師父,以後可不能再說這樣的話了,過去的那些事我早都忘得一幹二淨了。都是因為這通破碑,好了,咱不看它了,咱也去看看塔吧!”

念先生往西走了兩步,仰視這座古塔。這是一座九級樓閣式的磚塔,通高十丈有餘,塔體從底至頂漸收勻稱,成正六棱體的錐形。塔頂用鑄鐵鑄成形似寶葫蘆的塔刹,使它得到完美的點綴,給人以挺拔雋秀之感。塔的層簷收放尺寸自然而得體,既保護了塔牆免遭雨雪的侵蝕,又給予塔體以美的裝飾,看上去既規整肅穆又沒有絲毫的呆板感。

塔頂寶葫蘆狀鑄鐵塔刹分為三截,上部為圓球帶尖的部分,中間細腰又為一部分,底座弧形上收為一部分,這三截均為蒸籠式上大蓋下小,以防止雨水、塵土的侵入。

念先生笑著說:“以前在這個院子裏住著的時候,也沒有仔細看過這座塔。今兒個仔細一看,它還真不錯,可惜太破了。這座塔是啥時候建的啊?”老和尚說:“還往前麵走,門楣上刻的有字,你看看是啥時候建的。”

他們往前麵走了幾步,來到塔第一層的塔門。念先生看到第一級殘存的石門楣上,有刻字四行:明道二年癸酉歲三月一日丙寅時戊寅日葬舍利院主僧**建**功德塔。他點了點頭,“哦,明道二年建的,明道是宋仁宗的年號,這是一座宋塔啊!”

老和尚說:“是啊,聽說宋朝的皇帝、太後都來過這兒理過佛呢!”念先生笑道:“真的假的啊?”老和尚認真地說:“你知道這個禪院的名字叫聖壽寺,我聽師父說過,全天下有好幾十所聖壽寺,這都是大宋朝的皇帝賜的名字。”

“皇帝賜的名字?”念先生不解地問。老和尚介紹道:“大宋的天子都敬佛、愛佛,老百姓都信佛。聖壽就是皇帝的生日,在皇帝的生日到來之前,他就賜當時香火旺盛的那些寺院叫聖壽寺,還賜了匾額,可惜匾額早就沒了!”念先生笑著說:“這是你們佛家的榮耀啊,過了將近一千年,你們還一直記著!”老和尚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