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默契

第三節默契

確實是假錢,明朝的製錢是銅六鉛四,而黃石拿出來的錢是銅四鉛六,如果仔細分辨的話,可以看出來這錢更黑、也更厚。

柳清揚是直隸的商人,沈陽陷落的時候連同父兄一起被抓去開礦,去年十月逃出礦山去旅順,中途聽說黃石的名聲後就投奔了更近的長生島。他家族的傳統業務之一就是造假錢,黃石覺得這個來錢比較快,就決心把鑄錢發展為長生島的支柱型產業。

長生島賣掉貨物後換了一批銅錢,黃石告訴毛文龍他想造火銃的彈丸,也要到了些鉛塊。經過反複的試驗和改良,最近出來的這批錢質量已經很不錯了,柳清揚秉承了他家族一貫的厚道,把錢造得比真錢還重一分,讓人掂在手裏就覺得是很不錯的好錢。

“黃將軍,”吳穆已經明白黃石想幹什麽了,但是這個幹係實在不是他一個小太監能攬得下的:“造假錢可是滅門夷族的重罪啊。”

“吳公公聽我慢慢解釋。”黃石一點也不緊張,笑嘻嘻地看著如臨大敵的兩個錦衣衛。

“這些錢幣都是送去海外的,準確地說就是倭國……”

黃石也打算做點海貿,日本自然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目標,曆史說起來很奇怪,日本長久以來一直缺錢,所以始終從明朝進口大批的製錢,在日本市麵流通的統統都是大明的銅錢。

“……倭國有大量的銅和銀……”

到了十七世紀初,隨著日本礦山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越來越多礦山被發現,日本的銅條價格不斷下跌,這種本來是限製出口的戰略物資一度竟然比同重量的製錢還要便宜。而隨著石見銀山的發現,日本的產銀兩也一度高達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倭國使用的都是我大明的銅錢……”

雖然黃石不明白日本人為什麽不早點自己鑄錢,但他並不打算放過這個機會,世上什麽買賣還能比得過印鈔票?雖然開始的盈利估計會很有限(黃石沒有足夠的資本),不過如果能不遭遇到任何海難、扣留或生產事故的話,這是一樁每兩個月就翻一番的滾雪球生意。

“……我大明已經禁止銅錢出海了……”

其實最快捷的辦法就是直接用大明的錢去日本換銅條,但製錢一向是國家的控製物資(金銀也一樣),黃石並打不算去向內閣解釋他為什麽要一船一船地把貴重金屬拉去海外荒島,更不想鬧得天下皆知為自己製造競爭對手。

“……鑄炮需要銅,銀子可以換糧食……”

這樣結論就是隻有自己造才容易保住商業秘密,銅更是長生島將來重要的軍事戰略物資,最後還能鍛煉出一批技術骨幹並獲得金屬加工的經驗——這個也很重要。至於要造成銅四鉛六那是出於風險考慮,還有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當然也要加在商品價格裏了……反正日本友人錢荒鬧得厲害,隻要他們看不出來就好。

“……隻要吳公公點頭,這件事情末將一定可以辦得天衣無縫。”

更何況銷路他也有辦法解決。這個解決辦法居然還是自己送上門的,這就更妙了,黃石最近覺得自己也蠻有點王八之氣了。

聽到黃石不打算往內地銷售錢幣以後,兩個錦衣衛立刻放鬆了表情,這件事情到此已經和他們無關。吳穆則仔細想了很久,權衡著這裏麵的利弊。

黃石充滿希望地望著他,如果這是個文臣就沒有指望了,一條縱容造假錢的罪名就足夠毀了仕途,但太監不在乎名聲,隻在乎是不是能討皇帝開心。

“黃將軍,咱家覺得沒有什麽大問題,這件事情可以密奏聖上,不經過內閣。”吳穆終於同意了,他和黃石一樣關心長生島的軍備。

“如果聖上不許可呢?”——吳穆啊,萬一天啟不同意這事情就黃了,我手裏沒有兵器打不了勝仗,你是不能向皇帝抱怨他沒批準這個計劃的。

“茲事體大,一定要交給聖上聖裁。”——黃石老弟,不是我不幫忙,這麽大的事情紙包不住火,皇帝遲早要知道的,到時候我的小命就沒有了。

“這還隻是一個想法,末將和沒有和其他人商量過,如果確實可行再上奏吧,不然萬一聖上準許,這裏卻行不通,豈不糟糕?”——先幫我瞞兩天吧,大哥。

“黃將軍什麽時候能有準信?——你要我瞞多久?

“年底以前。”

“臘月以前。”——最多六個月。

“謝吳公公。”——成交。

黃石笑道:“這個消息應該可以和捷報一起上奏。”

吳穆聽得又驚又喜:“今年之內一定會有捷報?黃將軍可不要戲弄咱家。”

“吳公公放心,黃某絕無虛言。”

看黃石這麽有信心,吳穆和兩個錦衣衛頓時都大為開懷,這哥三個跑到這個鳥不下蛋的地方來,不就是圖這個麽?

曆史上今年還會有一場勝利——收複金州,從而打開遼南的局麵,不過黃石不打算再去跟著張盤混功勞了,他已經有了另外的計劃。

“那好,咱家沒有異議。”吳穆也笑了起來,開始喝酒了。

黃石覺得總的來說,太監還是比文臣好忽悠的多,他們沒有具體處理過政務,也沒有推敲細節的習慣,處理事情的時候不是手段粗暴,就是方法簡單。

比如明朝大太監劉謹的“寡婦改嫁”案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黃石就此把握到了了明朝太監的典型思維模式:

明律不禁止寡婦再嫁,但此時是一個沒有社會保險的時代,窮苦人家的兒子死後老人和小孩生活會很艱難,所以明朝文官鼓勵守節的行為,可以得到免稅等優惠,如果婦女能得到貞節牌坊,她的父家也會得到利益。

劉謹在台上期間,北京發生了一起命案,事情大概是某個小叔子為了稅務方麵的利益堅決反對寡嫂再嫁,他揚言寡嫂不守滿三年就要把嫁妝扣下(按照明律夫妻離異,或寡婦改嫁時會帶走嫁妝),結果那個女子急怒攻心就上吊了。劉公公聽說之後大怒:“這些刁民為了幾個臭錢,就逼死了一條人命。”

他馬上下令,京師的寡婦一律立刻改嫁,不執行者一律捉拿公爹和父親去打板子。這法令當然演變成了一場鬧劇,北京的百姓紛紛把寡婦哄回娘家,就算還在哺乳期的母親也不能幸免於骨肉分離,她們的娘家也不敢接受這燙山芋啊,可是一時間沒有那麽多人娶妻,不少良家的女子就此被父母當作小妾賣掉。

這個荒唐的法令一直到劉公公倒台才被取消,北京的婚姻狀態才恢複正常。

這次黃石簡簡單單一段話也就讓吳穆鬆口了,更用一個長遠的巨大利益就把他的注意力都吸引走了。吳穆根本不去仔細考慮一下這裏麵的細節,也完全沒有想到黃石會因此得到多麽大的權力。一個有心的人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培養勢力,還可以得到建立從屬於個人的獨立經濟支柱。

吃完飯以後黃石就找來了楊致遠,吩咐他指揮鮑九孫和柳清揚立刻開始準備動工:“這裏是吳監軍的軍備批條,我們以後的貨款中,可以拿一千兩銀子買銅,還可以買些煤炭回來,我們馬上就要開窯鑄錢了。”

天啟三年五月底,張盤率領旅順東江軍北上耀武,後金南關守軍為避開明軍鋒芒,主動焚毀城堡與金州守軍回合。後金軍放棄南關後,更多的難民得以越過封鎖線前往旅順。

吳穆聽到這個消息立刻來找黃石,他的同僚王公公向東江監軍大太監遞上密折的時候,還得意洋洋地寫了一封信跟他吹噓了一番,讓吳公公看完後滿心都仿佛有一群小耗子在撓。

“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現在是農忙季節,黃石隻能訓練他的那小隊預備軍官。

好不容易等黃石有了空閑,吳穆就急不可待地詢問長生島軍何時出擊。

“怎麽也要等七月以後,收割了糧食再說。”

“一言為定?”吳穆馬上伸出了一個手指:“七月出兵。”

“我說吳公公,您先別著急,我是說七月以後,不是七月。”黃石哭笑不得地解釋起來,他得先尋找戰機。

“還有吳公公,我已經鑄好了頭一批銅錢,您要不要看看?”趁著周圍沒人,黃石小聲地問吳穆。

“不看,咱家什麽也不知道!”

吳穆忙不迭地走了,臨行前還拋下了話:“臘月前等黃將軍拿定了主意告訴咱家,咱家再密折啟奏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