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能仁寺

第九百五十三章能仁寺

能仁寺座落在九江市區,舊名承天院,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公元503-52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1498年改名為能仁寺,現存建築多為清代所建。

能仁寺殿寺麵積約3000平方米,為九江市現有最大的古建築群。

能仁寺內有氣勢雄偉的“大雄寶殿”,以及金剛殿、鐵佛殿、左右禪房及藏經樓等古建築。

能仁寺內原有“大勝塔”、“漢陽橋”、“飛來石船”、“雨穿石”、“冰山”、“雪洞”等八景,現在大部遺跡尚存。

能仁寺院建築整體依坡就勢,布局顯得自然寬宏幽深。環境優美,奇異奧寂,別有洞天,引人入勝。

龍感湖一個美麗的淡水湖泊,古稱彭蠡澤,雷池故地,東晉時期著名的成語典故“不越雷池一步”即是這裏。

祁門茶葉生產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

伴著綿綿細雨前行,兩側的美景有如仙境一般。西遞鎮是一個由胡氏家庭幾十代子孫繁衍延綿而形成的古村落。是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之一,是明清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提起西遞,首先想到的就是胡姓,所以我們選擇吃胡家土菜。西遞胡,是有著“真李假胡”和“明經胡氏”之稱的李唐後裔。胡姓先祖胡昌翼是唐昭宗李曄幼子,因避朱溫之亂,隨胡三公避難改姓胡。後一直在西遞繁衍生息。

宏村有“畫裏鄉村”之稱,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各類建築的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隔水相望,畫裏一般。

岩寺位於徽州區東部,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1938年,新四軍在岩寺點燃了東進抗日的燎原之火。到岩寺,主要參觀了新四軍軍部舊址。

歙縣是徽州六縣之一,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素有“東南鄒魯“、徽商故裏”、“文物之海”、“程朱故裏”、”禮儀之邦”等美稱。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出高速不遠,就有個徽州歙硯博物館,愛好書法的可以選購幾方老坑硯台和徽墨。

棠越牌坊群,共七座牌坊,是棠樾鮑氏“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體現。棠樾鮑氏即是我們所熟知的春秋時期鮑叔牙的後裔。

人生,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並不多,順著自己的心意而活,就是最好的生活。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去見你想見的人,去看你想看的風景,這,便是美好的人生。

沿途一路的山山水水,山水相連,連綿起伏。山腰盤旋的那曲折蜿蜒的公路如縷縷飄帶纏繞在那青山之中,成為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像是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看到此場景,隻想感慨一句:“此景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