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朱鈔

“似乎好難哦。”

“所以還要訂下第二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遠大的,可以說是人生的夢想,第二個目標是能實現的。”

朱俊有些迷糊。

“其次最可悲的是訂下目標不去努力。”

“有些目標努力也未必實現。”

“那為什麽不訂下第二個目標?”

“小郎,能不能說明白一點?”

“行,我先說第三,第三就是僅憑努力還不行,必須有方向。比如我第一目標與你一樣,唱名東華門,不過好難,因此要訂下第二個目標。”

“那你第二個目標是什麽?”

“原來第二個目標乃是活下去,所以我養羊,然後呢,我再一邊自學一邊等著長大,隻有長大了,才能做更多的事。這就是第二目標,隻要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

“可是你有了夏國劍。”

“不錯,有了夏國劍,我們兄妹生活可以改善了。但想上進,還必須出去求學,一旦離開寨子進了城,什麽都要花錢,從現在起就得漸漸攢錢。”

“小郎自立讓我十分敬佩。”

“我不是說這個,我問一下,請問二郎第二目標在哪裏?要知道想唱名東華門會有多難?不是我說句讓你喪氣的話,以二郎的天賦若中舉子會有可能,但想唱名東華門會比登天還要難。難道真的為一個不能實現的夢想花費一生光陰?就算它能實現吧,可學習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二郎有沒有為如何學習製訂一個規劃?沒有規劃與沒有人生目標一樣,那就是胡亂的學習,讀死書。”

朱俊沉思。

王巨也是無奈,他嘴上未說,但心中有數。

黑嶴嶺一役,實際不是替朱家賺了一千來貫貨物,而是帶來了麻煩。

朱歡是抱著投資的想法王巨也知道。

但不管怎麽說,自己得了人家的恩惠。

這是人情,得領下來。

所以王巨也在適度地開導朱俊,不是朱歡那種武力開導,而是一種啟發性的開導。

“我應當如何訂下第二目標?”

“你的第二目標應當如何幫助你父親,使你朱家不會敗下去。”

“我不會行商哪。”

“那有什麽,可以學,難道比我十三歲就要養活一家三個人還困難嗎?”

僅一句話,便將朱俊活活咽死。

正說話間二叔匆匆跑來:“不好,胥吏來征稅了。”

宋朝農村稅務主要就是夏稅與秋稅。

夏稅一般自四月開始征收,往往收到七月,秋稅自八月開始征收,收到十月,遲都可能延伸到來年正月二月。

王家寨位於西北苦寒之地,冬小麥與大麥收成很不好,甚至大多數人不種植,因此難就難在夏稅,秋稅一般不難。

以前到了征收秋稅之時,都是隔壁寨子的耆戶長過來打一聲招呼,大家自發將秋稅送到保安軍城,但不會有胥吏來。

“為劍?”

王嵬點頭。

“這些墨吏鼻子挺尖的。”王巨好笑地說,迅速趕過去,不僅有一名胥吏,還有兩名衙差。

“你們鑄了多少把夏國劍?”

“不能稱為夏國劍,是仿造夏國劍打了一些劍。”

胥吏古怪地看著王巨,怎麽這個寨子讓一個小孩子與自己對話?

“多少把劍,售得幾何?”

“二十把劍,售得四百貫。”王巨老實答道。

既然人家找上門來了,一定聽到了一些風聲,想瞞也瞞不住。

這就是宋朝的商稅。

其實宋朝的商稅不重,坐地客商交納交易額百分之三的往稅,販運商每過一個場務交納交易額百分之二的過稅。但是自慶曆戰爭後,一切便亂了。

慶曆戰爭前宋朝商稅一般維持在八百幾十萬緡的收入,那幾年國家辰光不好,國家匆匆忙忙發起戰爭,可是幾年拉據戰打下來,前後花費幾億之巨費用。因此隻好重征重稅,包括商稅,連賣菜的農民都要交納瓜果菜蔬稅務,各州縣層層設場務,反複征稅。即便一頭一尾也要反複征稅。

如最初交易時無論是客商或者生產商隻要有一方交納即可了,但那幾年生產方也要交往稅,采購商同樣要交往稅。最終交易後,販運商要交最後一道過稅,零售商要出售給百姓,因此又要交往稅。

於是那幾年商稅一下子膨脹到兩千多萬緡錢,幾乎增漲了近三倍。

若以宋朝商業,兩千多萬緡商稅實際不多的。

然而關健無論士大夫家的商販,或者權貴豪強家的商業,胥吏不敢得罪,公開漏稅。最終這個巨大的商稅不得不由中小商人來承擔,造成許多中小商人破產,再加上交子胡亂發行,物價上漲,民不聊生,正好遇到旱災,便誘發了關中與河南地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包拯等大臣便不斷上書,戰爭停下來了,要給百姓解壓。

可這個頭開開了,哪裏能收回來?

國家商稅收入看似又回到從前,但下麵各場務胥吏依然在盤剝著商人。

王全臉色也變了。

王巨使了一個且安務躁的眼神,非是這百分之三的往稅,他擔心還會有其他稅務。

胥吏眼睛珠轉了轉,又道:“非是夏國劍,一把劍能售二十貫乎?若是夏國劍,一把劍豈能僅售二十貫乎!”

王巨剛剛與朱俊講了文章要講道理,胥吏也在講道理,但他講的乃是偽道理。

王全臉色劇變。

胥吏張了好大的嘴巴,若是真按夏國劍的價格來征稅,天知道得征多少稅?

“請問差公尊姓大名,場務何處?”

“某姓穀,場務乃是保安軍城場務。”

“二叔,麻煩你到我家拿下紙筆。”

王嵬去拿紙筆。

“小子,難道你想抗拒稅務?”

抗稅的結果便是抓捕,關押,拷打。

從趙匡胤起便有了,朝廷也多次下旨釋放關押的欠稅百姓,寬免百姓的欠稅。

不過沒有嚴格中止。

緊了百姓會對國家產生怨恨,鬆了百姓便不怕朝廷便不交稅了,這也是“中庸”之道。實際就是人治中的“彈性治理”。

穀胥吏前麵說話,後麵兩個衙役虎視眈眈。

“穀公,小子那敢抗拒稅務呢。”王巨微微一笑,又道:“我隻是想寫一段文字給程公。”

“程公讓你不納稅嗎?”

“非是,元黑叔打造出來真正的夏國劍,小子想請程公上書朝廷,讓朝廷重用元黑叔。”

“你做夢……”穀胥吏話音突然停下。

夏夏國劍與西夏弩、冷鍛鎧甲聞名天下,但成本高,產量少。

然而宋朝行啊,宋朝一年的軍費,幾乎相當於唐朝三四年的稅務總收入,宋朝鐵產量也非是西夏可比擬的,西夏雖然武器精良,本身產鐵量少,大多數鐵礦石是從宋遼兩國私市或互市中換來的。要錢有錢,要鐵有鐵,一旦讓宋朝得到夏國劍的技術,便可以大幅度推廣。

這個道理與後來的神臂弓一樣,西夏族酋李定來投,他帶來了西夏的弓弩技術,再與宋朝弓弩技術結合,於是發明了神臂弓,前麵發明,後麵立即推廣,並且不斷改良,拉力從原先的二石改良到一石二。雖然宋朝工匠地位有些低,然而發明了這種利器,宋神宗然下詔嘉賞了李定,並且給李定官職。

若是元黑子真有製造夏國劍的技術,一定會轟動朝野。

若沒有,他這次便是來敲詐的。

可想而知,一旦這個奏呈到了程勘手中,會鬧出多大的風波。

邊境要維穩的!

“敢不敢,難道寨子鄉親要保護我,你還能將我抓走嗎?或者等你帶來更多衙役官兵之時,也許我寫了幾十篇奏呈,遞到了延州,甚至京城,甚至到了京城聞鼓院!”

“你,你……”

“可以伸手啊,但不是什麽借口都可以用的,用夏國劍為借口,弄不好就是一個黠字配軍!”

“你,你……”

“這樣吧,穀公既然下來了,那麽開五把劍的朱鈔。”

這是給穀姓胥吏台階下了,隻是王巨心中哀歎,宋朝高薪養廉,應當來說官員貪汙現象在史上是比較輕的,可這些胥吏呢?王安石變法豈能不敗!

老虎要打,蒼蠅更要拍啊。

ps:宋朝征稅以“鈔”為憑證,未納稅之前其鈔未用印,稱白鈔。納稅後蓋上稅務團印,條印,稱朱鈔。為防偽造印鑒,團印上蓋日期,定期更改印鑒款式,各地印鑒也不相同,改印後舊印銷毀。同時還有一套嚴格的賬薄備份與保管處理措施,以便知道各地的經濟情況,方便管理,減少小金庫的危害,考核官員政績。某些措施即便是現在,也值得借鑒。當然古代落後,不免弊端多多,這是無奈的事,畢竟生產力落後,又是皇權時代。

王巨要求五把劍的朱文,餘下的十五把劍三百貫九貫稅錢,就是給三個人跑腿費的,不然事情就會僵持下來了。

上一章頁麵顯示正在審閱,但我打開了章節,各位有沒有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