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修養的途徑和方法_第一節 築牢理想信念是關鍵

第一節 築牢理想信念是關鍵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信仰、信念、信心、信任與社會實踐緊密聯係在一起,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變化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新的曆史時期,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與築牢理想信念是密切相關的,“三觀”、“四信”修養是幹部素質的關鍵,是樹立新“三觀”的基礎。

建設一支適合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我們黨要鞏固和發展好的形勢,解決前進道路上麵臨的問題,完成我國新世紀發展的各項任務,主要靠三點:一是正確的理論和路線的指導;二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奮鬥;三是黨的各級組織堅強有力。這三條中,幹部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正確的路線和政策要靠幹部貫徹落實,人民群眾要靠幹部組織和動員,黨內和社會上存在的影響凝聚力、戰鬥力的問題要靠幹部研究和解決。鄧小平同誌講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道理就在這裏。

一、“四信”是幹部素質的根本

信念是主體堅信某種學說正確,堅信某種事物發展規律與趨勢及未來價值的持久的觀念。正確的信念以真理性的認識為基礎,以對未來價值的肯定為動力,也是對美好事物的堅定追求。因而,信念是真理確認與價值認同基礎上超越現實、超越自我,堅信未來美好結果的穩定的自我意識,是堅信正確並必能產生良好結果的穩定、持久的觀念,體現了主體對真、善、美的追求。信念的形成,是一個過程。信念首先是“信”,是由相信到信心,再到信任,在信心、信任的基礎上再形成信念。信念比信心、信任更堅定、更持久,具有穩定性。它以對真理的堅信與對價值的認同為基礎,堅信有美好未來。

信仰是主體超越現實、超越自我、追求最高價值的自我意識,是對具有最高價值的對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並以之統攝自己的精神生活,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思想傾向,是主體對終極價值的追求。信仰表現了主體對最高價值的追求,也表現了主體對真、善、美的追求、向往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企盼與憧憬。一個人的信仰,會成為他行動的指南,事關人之靈魂、國之興衰。信仰以信念為基礎,是信念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本身也是一種信念,是一切信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居於統攝、支配其他信念的最高信念,統率和影響著不同層次的理想信念,形成一個完整的精神導向。信念受信仰的影響和協調,支撐著信仰。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力量,是人們在社會實踐行動中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信心一般建立在一定的經驗使自己有把握完成某種任務之上,是比較具體的心理狀態,它是實現某一奮鬥目標的堅定心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信心所指向的具體事物雖可能不同,但它對信念起著重要的支持功能,使正確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信仰能持久堅定下去。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如果始終對自己所為之奮鬥的共產主義事業抱著必勝的信心,他的信仰就不會動搖,信念就不會喪失,就會不懈地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拚搏。戰爭時期,有多少共產黨員唱著“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走上了敵人的刑場;建設時期,有多少共產黨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而一個幹部一旦對自己所追求的事業失去了信心,他的信仰就會動搖,信念就會喪失,意誌就會衰退,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甚至有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努力,從對事業的追求轉而變成了對金錢的追求,完全走向反麵,落得可恥的下場。

信任,主要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幹部的信任,實際上也是對黨和國家政權的信任。進一步來說,則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製度的信任。領導幹部隻有通過稱職有效的工作和嚴於律己的行為才能取得這種信任。由於我們絕大多數黨員領導幹部具有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由於我們的成就和力量,我們覺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戴,這是我們的事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但是,也有一些領導幹部在曆史的變革中,經不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的考驗,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要求,熱衷於追名逐利,甚至貪汙腐敗,為非作歹,失去了人民群眾的信任。這種狀況影響了黨和國家的聲譽,影響了社會主義的聲譽。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整個黨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我們的國家正經曆著令人鼓舞的曆史變革。但是,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革也必然引起人們思想意識的相應變化。正確的思想與錯誤的思想相互交織,進步觀念與落後觀念相互影響。有的幹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產生某種疑慮,對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產生動搖;有的幹部在物質生活或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托;有的幹部在各種誘惑麵前隨波逐流,甚至見利忘義,唯利是圖,腐敗墮落。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領導幹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修養,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

的一個緊迫任務和重大課題。胡錦濤同誌指出,必須努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寓改造主觀世界於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用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效來推進改造客觀世界的進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對領導幹部來說,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著力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問題,真正形成並永遠堅守共產黨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質,特別要解決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人類曆史上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先進的世界觀,構成這一大廈的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它吸收了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成果,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們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江澤民同誌曾經指出:在黨內首先是黨的高級幹部中,要提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特別是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掌握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鄧小平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立足中國又麵向世界,總結曆史又正視現實、放眼未來,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些根本問題作了正確的回答,指引我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新的境界,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核心就是要牢固確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聯係今天的曆史背景和現實情況,黨員領導幹部加強世界觀建設尤其要突出兩個問題。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二要抓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核心問題。具體地說,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第一,要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政治方向。一定的政治方向,集中反映著一個民族或一個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誌。中國隻能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已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誌。如果偏離社會主義方向,或者走回頭路,固守以前的僵化模式,中國人民就會失去團結奮鬥的共同政治基礎,甚至導致國家分裂。所以,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是現階段每個黨員和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這是一個關係全局的、關係到黨和國家榮辱興衰的根本性問題,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積極技身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認識必須充分清醒,態度必須充分鮮明,行動必須充分自覺。決不能因為暫時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而對社會主義產生懷疑和動搖。第二,要站穩正確的政治立場。立場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立場,不單是指階級立場,它是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根本立足點。對於黨和領導幹部來說,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來想問題、辦事情,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和平時期都是十分必要的。黨員領導幹部站穩政治立場,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是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為人民幹實事。那種置人民安危於不顧而隻顧自己蠅營狗苟的腐敗行為,那種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屍位素餐的官僚主義行為,都是從根本上喪失了人民的立場。第三,要把握鮮明正確的政治觀點。“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了靈魂”。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隻有在工作中牢牢把握鮮明正確的政治觀點,才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屋建領地觀察和處理各種問題;才能站穩堅定的政治立場,以高度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以及靈活性,堅持做到目光遠大,胸懷全局,善於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帶領群眾為實現黨的綱領、目標而奮鬥。第四,要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講政治紀律,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講政治紀律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守黨章,按黨章的規定去做。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都必須按照黨章和有關組織紀律的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都堅定不移地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五,要有高度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首先,要加強學習,重視實踐。隻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善於從政治上判斷形勢、鑒別是非和分析解決問題,才能堅持原則,明辨是非,區別真偽,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其次,要堅持從戰略和全局上看問題。要重視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和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和發展前途,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若幹重大關係。再次,要善於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洞觀毫發,防微杜漸。黨員領導幹部要善於從細微之處,察覺並判斷那些起於青萍之末的思想動向,隨時抓住帶有傾向性的問題,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行為引導,力爭各種問題見之於未萌,防之於未發,不斷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和科學性。

深刻認識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總體價值目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此,每個黨員的價值觀建設都必須服從於這個社會總體價值目標,都必須也隻能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是共產主義的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觀的特點是: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統籌兼顧,並以國家利益為重,義和利相統一,既承認和維護個人的合法利益,又要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不見利忘義;奉獻和獲得相統一,既在工作和社會公益活動中盡心盡力,又按成績大小、效益高低獲得相應的合理的報酬和榮譽。

二、增強“三觀”修養的時代感

正如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性一樣,由它指導的共產黨人“三觀”建設同樣也具有時代性。在當代,以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背景,與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總目標相聯係的共產黨人“三觀”建設,也必然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第一,要自覺適應發展的要求不斷賦予共產黨人“三觀”以新的內涵。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實踐的產物,也有個與時俱進的問題,並非凝固不變。隨著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演進,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感悟、對價值的體驗也在不斷地深化著,所以,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總要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比如,在當代曆史條件下,我們共產黨人的科學的“三觀”不僅與尊重客觀實際和客觀對象相聯係,而且與更加注重弘揚人的主觀能動性相聯係;不僅與堅持和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相聯係,而且與更加注重發揮解放思想對實事求是的先導作用相聯係;不僅與堅持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最高理想相聯係,而且與具體實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相聯係;不僅與徹底劃清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界限相聯係,而且與大膽學習借鑒資本主義文明的成果相聯係;不僅與發揚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相聯係,而且與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在發奮成材中不斷提高服務社會的實際本領相聯係。當前,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三觀”建設納入“三個代表”的軌道,要把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時代精神吸納到共產黨人的“三觀”體係中來。

第二,勇於麵對時代發展的挑戰,努力解決“三觀”建設中的現實問題。在當代曆史條件下,國際戰略格局的劇烈變動,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挫折,中外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麵給共產黨人“三觀”建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經濟成分和利益主體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求我們必須把市場經濟條件下多重社會角色與堅持共產黨人“三觀”融為一體。共產黨員既要成為以合法利益主體而存在的“經濟人”,又必須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既要成為國內甚至國際市場的競爭者,又必須始終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既要成為追求更多更大效益的優勝者,又必須始終模範地維護社會公正;既要成為善於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弄潮者,又必須始終把實現社會價值放在第一位;既要成為現行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又必須始終胸懷並致力於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扮演無可回避的多重社會角色與保持共產黨人特有的人格統一起來,與堅持共產黨人的“三觀”統一起來。黨的領導幹部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要保持自己“三觀”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觀”,對違背人類理性的極端主義的“三觀”,必須與之進行堅決的鬥爭,絕不能搞“和平共處”。

第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促進共產黨人“三觀”建設。重視製度創新,特別是加強民主法製建設,已經成為時代性潮流。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把主觀世界的改造看成是與製度環境元關的道德教化過程,以為隻要注重了政治教育和道德修養,即使製度環境有什麽問題,人們也照樣能夠達到和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曆史留下了大量的、深刻的教訓。一些在戰爭年代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重大考驗的人,在和平時期卻沒有經受住權力、金錢和美色的考驗,其主觀世界的變化與製度約束乏力不能說沒有關係。在幹部使用問題上,如果相關的製度還不完善,還不足以保證群眾公認的原則得到有效貫徹,還不足以杜絕少數人說了算,那麽,即使對幹部進行思想教育,也難以真正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和權力觀。因此,我們在充分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這個優勢的同時,要十分注重製度環境對人的主觀世界的改造和塑造作用。越是在社會生活充滿物質利益和精神誘惑的情況下,越要重視優化製度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對主觀世界的改造作用,努力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製度,來保證自己牢固樹立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三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