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

“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

2003年10月15日上午,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即將發射之前,一位滿頭華發的老科學家,向身著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員穩步走來。他握著航天員的手,滿懷深情地說:“年輕人,放心飛吧,你一定會平安歸來,我等著你平安歸來!”隨後,老人在發射任務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戚發軔。字字千鈞,如一個承諾。

對於戚發軔來說,“一個人一生受過的屈辱也是財富,受過屈辱的人才倍感祖國親,獻出的情也真”。他1933年出生在遼寧一個農民的家庭。從小經曆了被剝削被壓迫的日子。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戚發軔已經上高中了。他出現在後方抬運傷員的隊伍中,望著這些被美國飛機炸得奄奄一息的誌願軍戰士,他心中一顫。望著那轟鳴的飛機從頭頂上掠過,戚發軔心中立誌為祖國造飛機。

高考那年,戚發軔填報的三個誌願都是航空,他要為實現心中的理想而努力。通過刻苦的學習,戚發軔如願考上了清華大學航空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畢業後,戚發軔參了軍卻沒能做上與航空相關的工作。但是,戚發軔沒有氣餒,他的目標不變。

20世紀60年代末,在錢學森的領導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開始了對載人航天的研究探索,並取得了大量的技術成果。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後,工程飛船係統總設計師的重任落在了戚發軔的肩上。

當時,已經59歲的戚發軔,院長、總設計師兩副擔子一肩挑。他清楚地認識到,這項工作的意義重大,是整個民族的期盼。祖國把希望和重任交付給自己,就應該竭盡全力,義無反顧地去拚搏!

中國載人航天該如何起步,航天領域的專家經過反複論證和爭論,達成了共識:中國載人航天應該從飛船起步,技術難度較小、經費較低,同時還有較為成熟的衛星研製經驗可以借鑒,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和國力。然而,對於造什麽樣的飛船,各路專家的意見分歧很大,使主持載人飛船總體方案的戚發軔一時陷入了兩難境地。

那些日子裏,戚發軔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在反複篩選專

家意見的同時,又靜下心來研究國外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經過審慎地分析,他覺得中國的飛船研製必須有自身的獨到之處,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雖然起步晚,但起點要高,飛船應是多用途的天地往返工具。通過無數次的計算、論證、驗證,他提出飛船的總體構型應為“三艙一段”,即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一個附加段構成,並撰寫出了《載人飛船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報告》,以白皮書的形式上報,得到了批準。

全新的事業、全新的隊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零起步。同時,擺在既是院長又是總設計師戚發軔麵前的是接踵而來的困難。他卻說:“困難麵前不能退縮,解決一個就前進一步。”

航天城基建和“神舟”飛船初樣設計齊頭並行。戚發軔常常是上午在基建工地解決問題,下午又和工程技術人員研究設計方案。為了“神舟”飛船的早日騰飛,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力,用不完的勁。

載人航天器與無人航天器最大的區別在於“載人”,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是重中之重。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要攻克環境控製和生命保障、應急救生、儀表與照明、測控通信、著陸衝擊等5大技術難題。為此,戚發軔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將這些難題分解成“載人飛船返回控製技術”、“返回艙舷窗防熱與密封結構技術”、“主用特大型降落傘技術”、“著陸緩衝技術”等17個關鍵技術,並一一突破。這麽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被突破,為“神舟”飛船的初樣研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工程進入實施階段掃平了障礙。

1995年以後,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全麵鋪開,進入了攻關階段。戚發軔剛剛卸下了院長的重擔,又擔起了總指揮的重任。他與各部門商量決定,把總體任務分解成13個分係統進行試驗,共同完成。“神舟”飛船結構複雜,係統也複雜,一艘飛船所用元器件有10萬多隻,電纜網節點8萬個左右,計算機軟件語句幾十萬。每個焊點、每根導線、每一行語句都不能出錯。因此,戚發軔要求設計人員,必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來對待疑點、消滅疑點,凡是能預想會出現的問題,甚至是不太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都要千方百計地去尋找

、去發現。雖然這種尋找和發現就像大海撈針,但絕不能放棄。

當時,有人提出:“火箭升空到一定高度工作結束,該與飛船分離的時候,萬一分不開怎麽辦?”針對這個問題,工程總體要求飛船上再增加一項能保證航天員手控發送分離指令的功能,以防萬一。

然而,增加指令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把指令從飛船送到火箭上,需要有獨立的電源作為支持,牽扯到的部件很多,相對棘手。飛船的一些工作人員開始有些抱怨,增加指令,這不是飛船係統自己可以解決的,還需得到火箭係統的支持。有沒有必要一定要增加這個功能?火箭為什麽要接收飛船的指令?

在這種情況下,戚發軔找到有“心結”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耐心的講解,平複了他們的抱怨情緒。隨後,他果斷宣布:“為保成功,保航天員安全,再大的代價也要幹!”戚發軔正是以這種嚴謹、細致、科學、務實的作風影響和帶動著飛船的研發團隊。

在一次返回艙綜合空投試驗後,現場工作人員在返回艙裏聞到一股異味,經檢查發現,艙內有害氣體超標!這對航天員身體將會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會危及航天員的生命。飛船總體與有關係統人員立即匯聚在一起,嚴查有害氣體來源。經過多次分析試驗,問題的根源終於找到了——多種火工品(又稱火具,在戰略導彈、核武器及航空航天係統等軍事工程中廣泛應用)工作後產生的氣體泄露到了返回艙。為了解決艙內有害氣體的問題,戚發軔和他的同事用了兩年時間,做了無數次試驗,最後用先“疏”後“堵”的辦法,把有害氣體排出艙外,消除了隱患。同時,他們還新研製了一個有害氣體過濾器,做到了雙保險。

戚發軔把全部智慧凝聚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國航天史上以及共和國曆史上許許多多的“第一”也自然地融入到他的生命中:第一枚導彈、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試驗飛船、第一次載人航天……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的那一刻,飛船整流罩上的五星紅旗格外奪目。看著那鮮豔的五星紅旗,戚發軔老淚縱橫。在他眼中飛翔了無數次的“神舟”號,終於搭載著中國首位航天員騰飛太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