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備——艾平

文武兼備

——艾平

艾平同誌的英勇果斷,光榮犧牲,是很有價值的,頭道河線之役,全殲敵二十一師,並擊潰其四十三師,獲得極大戰果。

——艾平犧牲後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政治部發來唁信

艾平(1915~1947),江西省瑞金縣綿塘村人。1930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夏參加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通信員、宣傳員、青年幹事、支隊政治部主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等職。1947年11月,犧牲於錦州市義縣,時年32歲。

成長為全麵型人才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正式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此後,中國共產黨人在湘、贛、粵、鄂、豫、皖、閩、浙、陝等地紛紛發動武裝起義,走上“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裝,開辟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此後,中國共產黨相繼開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陝甘、海陸豐、左右江等革命根據地。

1929年,在江西瑞金,毛澤東、朱德領導率領工農紅軍挺進贛南,開辟了贛南革命根據地,瑞金人民終於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春天。工農紅軍進入瑞金後,土地革命在瑞金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天,紅軍召集當地百姓到謝屋祠堂開會,為大夥分發打土豪得來的糧食和財物。黑暗的舊社會,生活在窘境中的人民飽受壓迫,不敢挺直腰板做人,自認窮苦命。他們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對於工農紅軍更是一知半解,生怕出了狼窩又入虎穴。圍成一團的群眾心裏開始打鼓,誰也不敢上前領取財物,甚至沒人敢發出聲音。正在這時,14歲的艾平從人群中鑽了出來。隻見他敏捷地跳上主席台,伸手從籮筐裏抓了一袋銅板,用帽子盛著,挺胸昂頭地走下了主席台。在艾平的帶動下,鄉親們打消了對紅軍的懷疑和恐懼,相繼走上主席台領取財物。朱德見此少年之勇敢,連連讚許。

在紅軍的領導下,江西瑞金已成為紅都,周邊地區也逐漸被影響,革命的種子不斷在根據地生根發芽。出生在農民家庭的艾平,曾經飽受地主土豪們的壓榨和剝削,如今他成長在革命的中心,在紅色的革命之光下茁壯成長。紅軍的一舉一動感染了艾平,他未滿17歲就主動提出參軍,成為了紅一方麵軍第三兵團的一名通信員。

軍隊像是一個家庭,也是一所學校。艾平在部隊中感受到了溫暖,也學習到了軍事、文化,從一棵小樹慢慢成長為棟梁之才。和紅都瑞金一起成長起來的艾平,參加了保衛這塊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戰鬥,在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中表現卓越。經曆了戰火的洗禮,艾平對黨、對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1932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臨行前,艾平留下一個公文包給家人作紀念。看著家人不舍的神情,他說:“革命勝利了,我一定回來看你們!”艾平的話如此平實,如此篤定。

長征期間,艾平跟隨部隊翻山越嶺,突破敵人不計其數的圍追堵截。同時,他的寫作才華也得到了施展。從10歲到17歲,艾平一直在縣城維新學堂東關小學讀書,知識基礎紮實。長征路上,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提高自己寫作水平和知識儲備,正可謂,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當時艾平負責紅三軍團四師的宣傳工作,頌揚紅軍精神,宣傳紅軍的標語均出自他的手筆。難能可貴的是,戰火紛飛的時期,艾平仍握筆從容,用真實的筆觸記錄下了長征中的點點滴滴。翻開艾平的日記,槍聲、雨聲、廝殺聲,聲聲不斷;雪山、草地、大渡河,處處留下紅軍的足跡。

“赤心寫紅軍,妙手傳群英。”艾平的文章描寫了紅軍長征中的苦與樂,更是難得的戰地紀實。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時,紅四師師長洪超身先士卒,英勇獻身;進攻遵義,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親自上陣指揮戰鬥,不幸犧牲……這些為了革命事業甘灑熱血的紅軍烈士事跡,都記錄在艾平的筆下。

長征勝利後,紅軍落腳延安。在此期間,艾平悉心整理了自己的日記和文稿,加之過往的經曆,撰寫了回憶長征的文章。其中《第六個夜晚》、《占領古陂圩》、《飛機休矣!》和《“倮倮”投軍》被選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長征記》一書,為後人了解真實的曆史和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提供了珍貴的曆史資料。

1940年9月開始,艾平先後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和中央黨校學習。已經在軍隊中小有成就的艾平絲毫沒有驕傲,而是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期間,他刻苦鑽研馬列主義理論,深入學習軍事和文化知識。當時,後方的經濟蕭條,物質匱乏。艾平就積極投身到生產自救活動中,下地幹活,上山砍柴。與此同時,他還自學了攝影和書法。無論是生活還是戰鬥,艾平都能夠應付自如,成為了紅軍隊伍中不可多得的全麵型人才。

政治工作的先鋒

1946年上半年,艾平調任冀東十四分區政治部主任,主要負責部隊的政治工作。這項工作對於走過萬裏長征,熟知馬列主義理論的艾平來說,可謂是駕輕就熟。

抗戰剛剛結束,隊伍中偶現驕傲自滿、心浮氣躁的情緒。發現這一問題之後,艾平作出表率,帶領政治機關的工作人員積極發動群眾,以政治攻勢配合軍事鬥爭。敵占區形勢緊張,艾平就親自化裝成老百姓,張貼宣傳標語,召開群眾大會,傳播

革命思想。敵占區的很多百姓都被表麵的現象所蒙蔽,殊不知敵人正在采取“蠶食”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對解放區進行侵略。為此,艾平挺身而出,到敵人據點喊話,大聲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在解放區的種種劣行。

日積月累,艾平的政治攻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群眾識破了敵人的“蠶食”陰謀,陸續加入各個村落的武工隊,聯合起來抵抗國民黨反動派,從而瓦解了敵人多處據點,很好地保衛了難得的勝利果實。

抓緊群眾宣傳工作的同時,艾平注重部隊的宣傳教育。戰士們屢屢征戰沙場,常會忽視思想認識的提高。艾平關注到這一點,利用一切可能影響戰士們思想的機會,對他們進行宣傳教育。通過戰士分房的事情,就能夠看出艾平的用心良苦。

1947年8月中旬,冀東軍區獨立第十旅經過改編,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二十五師。在二十五師即將出征東北作戰之前,恰逢冀東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政策。部隊中很多戰士的祖籍都是冀東,很慶幸得到了屬於自己的農田和房子,同時也因此心生猶豫。一邊是待耕種的莊稼和寬敞明亮的新房,另一邊是遠離家人、征戰遠方,一些人陷入了矛盾,不願出關打仗。針對這一情況,艾平組織召開幹部會議,強調隻有出關作戰,才能徹底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還國家和人民一片安寧。對那些思想負擔較重的戰士,他更是利用休息時間為他們講“舍小家為大家”的道理。在艾平的諄諄教誨下,戰士們轉變了思想觀念,認識到出關作戰對於建立和保衛東北根據地的重要性,堅定了保衛祖國、保衛家鄉的作戰思想,從而使部隊順利出關,進入東北作戰。

1947年5月,艾平前往赤峰參加了冀熱遼黨代會。會後,艾平在兩名警衛員的陪同下返回冀東。一行人在烏丹縣柴火欄子村宿營時,不料被土匪包圍,被困的艾平和警衛員與土匪展開了交戰。其中一名警衛員在拚殺中英勇犧牲,而另一名警衛員卻心生恐懼,想要臨陣脫逃。幸好,艾平最終突圍成功回到部隊。歸隊後,保衛部門要對那位準備逃跑的警衛員處以死刑,卻被艾平攔了下來。警衛員沒有在危急時刻保護自己,艾平不但不怨恨,反而替他爭取寬大處理,並為他安排了更加艱苦的工作崗位,希望他在工作中提高認識,將功補過。年輕的警衛員既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萬分懊悔,也對艾平充滿了的感激之情。在此後的工作中,他積極參加戰鬥,並在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艾平無論在部隊還是在百姓中,都發揮著“政治先鋒”的作用,像春雨般滋潤到每個人的心間。在戰士們眼裏,艾平既是嚴於律己的領導,也是平易近人的兄長,遇到任何思想上的困難,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艾平。

保衛承德

“第一次承德保衛戰,夜襲順義,攻克武清、通州、昌黎的攻堅戰,舊門阻擊戰,綏中破交戰,解放朝陽城”這些解放戰爭中鮮為人知的戰役中,都曾有過艾平的身影。沒錯,艾平的才華不僅僅表現在政治方麵,在軍事指揮上同樣是業績超群。作為師(旅)領導的艾平,身經百戰,早已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他卻總是謙虛地說:“無論戰役大小,都是我學習軍事指揮的課堂。”

艾平從中央黨校畢業後,參加的首次大規模戰役就是1946年1月打響的第一次承德保衛戰。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雙方進入僵持階段。重慶談判中,國民黨提出讓共產黨退出承德和整個熱河地區的無理要求,遭到了拒絕。為此,蔣介石大為震怒,執意要回師熱河,奪取承德。早有預料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發出電令,強調“國民黨企圖在停戰前占領熱河。因此,熱河的命運可能在近日決定。”一方要攻占,一方要保衛,承德之戰不可避免。

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當天中午,蔣介石就悍然撕毀協議,並密電下屬,要在停戰令生效之前搶占戰略要地,目標就是熱河地區的承德,同時,派兵搶占北古口、建平及淩源。熱河地區南鄰長城,西靠蘇克斜魯山脈,東南方又與遼寧相接,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承德是熱河解放區的重要城市之一,國民黨軍隊已經派出千軍萬馬,企圖攻占承德。

得知敵九十二軍、九十四軍大部,偽河北省3個保安團和日寇殘敵8000多人已向石匣、古北口發動進攻後,艾平代表冀東十四軍分區首長,率隊按照“堅守承德”的指示趕往古北口。年初正值嚴寒之季,冰雪覆蓋了整座城市,部隊行進麵臨著諸多困難。艾平一馬當先,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不時帶領戰士們唱起軍歌,鼓舞士氣。到達古北口,戰士們還沒得到喘息的工夫就投入了緊張的戰鬥。對方是十倍於己的敵人,能否保證保衛承德的勝利在此一舉。

艾平僅僅帶領一個團的兵力,能打贏嗎?其實,他心裏早就盤算好了幾個戰鬥方案,望遠鏡舉在眼前,仔細觀察敵軍的陣地,分析好當前的態勢,從容不迫地指揮戰鬥。在艾平的指揮下,一個團的兵力毫不遜色,擊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績。

屢次進攻失敗,敵人仍不甘心,決定采取人海戰術。凶狠的敵人像一股惡浪由遠及近地襲來。敵人不吝犧牲兵員,一組接一組的人牆向解放軍陣地衝過來,妄圖耗盡解放軍本不充足的武器彈藥。然而,經驗豐富的艾平早就猜透了敵人的計謀,他審時度勢,親自帶領部隊爬上戰略製高點。天然的巨石成了阻擊敵人最好的武器。“一、二、三,推!”隨著艾平一聲令下,戰士們鉚足了勁兒推動巨石。形狀不一的石頭相繼落下,砸向蜂擁而至的敵人。就這樣,艾平領導隊伍,憑借地理優勢和巧妙的戰術粉碎了敵人的又一次

進攻。

再次失敗,敵人殺紅了眼,派出更多兵力向艾平所在的陣地衝過來。由於沒有重型武器,解放軍沒能在短時間內遏製住敵人的衝鋒。眼看敵人像烏雲投下的陰影,大麵積地朝陣地襲來。艾平舉起步槍,插好刺刀,最先跳出戰壕,大聲呼喊:“同誌們,跟我來!和敵人拚了!”聽到艾平的命令,戰士們一個個奮不顧身,衝出戰壕,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白刃戰。

一片廝殺之中,艾平端起刺刀,毫不留情地向敵人刺去。明晃晃的刀尖插進敵人的胸膛,放倒了一個再殺一個。半個多小時後,衝過來的敵人已被消滅,陣地上滿是鮮血、彈片和倒在一起的屍體。整個戰鬥持續了一個晝夜,共殲敵1500餘人,為保衛承德之戰拉開了勝利的序幕。戰役中艾平沉著應戰,指揮有方,率隊守住了古北口地區,受到了通令嘉獎。

血染戰旗

“通縣城內敵無正規軍,隻有留守人員和地方武裝上千人,因忙於過年,而戒備不嚴,無戰鬥準備。”1947年1月,艾平剛剛從十四分區調任十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就收到了這樣一份情報。情況緊急,艾平立刻配合旅長開始製定接下來的戰略戰策。根據情報的內容來看,對於解放軍方麵的確是個好消息,盡快抓住這個時機,肯定能夠打一場大勝仗。在徹底分析清敵情以後,艾平最終決定趁敵不備,突襲通縣。

戰術確定以後,十旅和十四分區迅速組成野戰司令部。2月9日,艾平率領部隊在寒風中急行徒步跋涉100餘裏路,隱秘而迅速地接近敵人的據點——通縣城關附近。戰鬥在即,艾平開始部署進攻計劃。此時,一封緊急情報打斷了進程。情報中稱,駐守在通縣的敵人已在9日下午新增援兵,共達2000人。得知情報後,參加戰略部署的人出現了意見分歧。有人認為既然敵人的數量增多,就應該放棄原定計劃,另謀新策;也有人認為已有的計劃翔實周密,可以繼續使用。根據大家的意見,艾平和旅長一起分析了利弊,甚至對戰鬥中可能出現的不好後果也做了應對,最終決定按照原定計劃實施。

零點以後,部隊按照進攻與佯攻配合作戰的計劃開始分頭行動。艾平率領十四分區,衝鋒在前,向通縣正門發動佯攻。緊接著,旅長曾雍雅率領主力部隊從後門進攻。前後夾擊,使敵人措手不及,慌忙逃竄。戰鬥共持續了6個多小時,艾平和旅長率領各部分別從前後魚貫而入,通縣城內一片沸騰。硝煙彌漫,通縣城被人民解放軍成功占領,同時也配合了平漢線的作戰。

1947年8月15日,冀東地區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下轄第二十五師的政委正是艾平。上任後,艾平與師長緊密配合,率隊參加了破襲北寧路、阻擊錦西、興城援敵等戰鬥。此後,部隊接到了“切斷錦(州)承(德)線和相機解放熱河省會承德,迅速向錦承線集結,攻占朝陽”的任務。

朝陽城古稱龍城,位於遼西錦承路中段,東經義縣、南至錦州、西連承德,北到阜新,是四通八達的咽喉要道,更是曆來的兵家必爭之地。負責駐守朝陽城的國民黨中將軍長李守信,憑借兵力和裝備的優勢,將朝陽城裏外加固了一層又一層,既有鐵絲網攔擋,又有壕溝阻隔。在他的威逼之下,朝陽城內的百姓不得不做苦工,被迫在城邊修築碉堡,挖通地道。除此之外,城外還埋有地雷、絆馬索等。在城外護城河的庇護之下,國民黨反動派自以為整座城固若金湯,無人能敵,美其名曰“鐵打的朝陽”。

鐵打的朝陽城,要用鋼鑄的榔頭砸!攻克朝陽,勢在必行。10月19日,冀察熱遼軍區前線指揮部下達“第九縱隊限於10月21日拂曉前,將朝陽包圍後,再攻取朝陽城”的命令。接到命令後,艾平所在的二十五師急行至三家子、於家窩鋪、七道泉子及孟克一帶,並派出先遣團包圍了朝陽城東北、西北兩麵。

各部到達指定地點後,奪取朝陽城的主力軍九縱隊進行了攻打朝陽成的戰略部署:限各部隊在21日黃昏之前,掃清朝陽城外圍之敵,當日晚8點開始向敵發起總攻,力求天明登城,殲滅城內守敵。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21日黃昏,部隊順利清掃外圍敵人之後,於晚8點開始攻城,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第二天深夜,展開了第二次攻城,艾平所在的第二十五師集中西門至西北角段攻擊。來自各個方向的攻擊,使得守城之敵毫無招架之力,落荒而逃。

11月1日,為追殲從朝陽城逃竄出來的敵人,艾平率部進至義縣西側。根據敵情狀況,艾平帶領戰士們隱藏在莫窩山,準備發動最後的總攻。等待總攻號令的間隙,艾平站在莫窩山上時刻關注著敵情變化。透過望遠鏡,他發現被圍困的敵人已有部分開始向東移動,大有向東逃竄之勢。於是,艾平立即將這一敵情轉告給師長,並建議部隊向前移動,將準備逃之夭夭的敵人一舉殲滅。

提議得到批準以後,艾平率領部隊逐漸向敵人圍攏過去。負隅頑抗的敵人發現了解放軍的隊伍,集中火力襲擊莫窩山。艾平身先士卒,衝在隊伍的最前麵。突然,一顆冒著濃煙的炮彈落在了隊伍跟前,艾平被飛散的彈片擊中,遍體鱗傷。行進的隊伍當即停止了前進,戰士們頓時紅了眼眶。艾平倒在血泊中,用盡全身力氣,對戰士們說:“不要管我,繼續前進,消滅敵人!”而後,年僅32歲的艾平久久地閉上了雙眼,血灑戰場。

“將軍百戰死,戰友淚灑襟”。艾平犧牲後,全軍上下悲痛萬分,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政治部發來唁信:艾平同誌的英勇果斷,光榮犧牲,是很有價值的,頭道河線之役,全殲敵二十一師,並擊潰其四十三師,獲得極大戰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