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

為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

——李公樸

沒有主義就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就沒有力量。

——李公樸

李公樸(1902~1946),原名李永祥,後改名公樸。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傑出的社會教育家。1926年初,在廣東參加國民革命軍。1936年,參加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同年11月與沈鈞儒、鄒韜奮等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成為了震驚全國的“七君子事件”。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公樸獲釋。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七君子事件”

當國家領土遭到侵略,當人民生命受到威脅,必然有人站出來救國救民。然而,在動蕩年代,那些有識之士和進步青年卻因愛國而有罪。1936年11月23日,發生在上海的“七君子事件”轟動全國,包括救國會領導人李公樸、沈鈞儒、王造時、沙千裏、鄒韜奮、章乃器和史良在內的七位愛國民主人士被捕。

事件的發端要從1935年12月27日說起。當天,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宣布成立,沈鈞儒、李公樸、鄒韜奮、馬相伯等35人成為執行委員。次年1月28日,上海成立各界救國聯合會,李公樸等為執行委員會委員,為組織領導上海市內的抗日救亡運動積極運作,會後,救國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年過六旬的沈鈞儒和左臂受傷的李公樸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端,並帶領隊伍經北河南路、寶山路至大場路,沿途吸引了很多群眾駐足觀看,有的還參與到示威遊行中,抗日救亡運動的呼聲越發高漲。

5月31日,上海召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代表大會,李公樸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全救會”自成立以來,陸續發表《為綏東事件宣傳》、《公開信》、《告同胞書》等文章,宣傳救國救民的方針政策,呼籲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抵抗日寇,同時不斷披露國民黨消極抗日,走親日派路線的罪惡行徑。

從“上救會”的示威遊行到“全救會”的強烈呼聲,這一係列的抗日救亡宣傳,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同時也被國民黨政府視為“眼中釘”。1936年11月23日淩晨兩點,國民黨下令抓捕了李公樸、沈鈞儒、王造時、鄒韜奮、沙千裏、史良和章乃器。李公樸等七人被抓後,頓時引起一片嘩然,上海各界紛紛譴責這種非法逮捕行為。在輿論的壓力下,上海市市長奉命在11月26日的《申報》中發表聲明,稱“李公樸等自從非法組織所謂‘上海各界救國會’後,托名救國,肆意造謠,其用意無非欲削弱人民對政府之信仰。近且勾結赤匪,妄倡人民陣線,煽動階級鬥爭。更主張推翻國民政府,改組國防政府,種種謬說,均可複按。……竟複由言論而見諸行動,密謀鼓動上海總罷工,以遂其擾亂治安,顛覆政府之企圖。”

當然,這樣的聲明僅僅隻是無理無據的“空談”。國內乃至國外的各界人士紛紛聯名致電,提出盡快釋放“七君子”。

12月4日,李公樸等人被移送至蘇州看守所。途中,李公樸帶領大家唱起《義勇軍進行曲》,在奮進的歌聲中,彼此相互鼓勵,發誓絕不動搖。隨後,李公樸等人被蘇州高等法院以“危害國民為目的而組織團體,並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之主義”提起公訴。“七君子”及辯護律師以“被告等愛國之行為而誣為害國,以救亡之呼籲而指為與宣傳違反三民主義之主義,實屬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摧殘法律之尊嚴,妄斷曆史之功罪”進行了強烈反駁。

公訴未果,國民黨卻不肯罷休,將“七君子”關押在看守所長達8個月之久。“救國無罪”是李公樸矢誌不渝的信念,“拚七人的自由,爭取四萬萬五千萬人的自由”是李公樸在獄中與敵人鬥爭的強大動力。

1937年6月11日、25日,法庭先後開庭審理“七君子案件”。站在“被告”席上的李公樸,在法庭上正義辯駁、據理力爭,充滿革命熱情,救國救民的堅定信念,全都顯現在那一問一答之間。

“救國會的宣言、綱領和宗旨是什麽?”

“抗日救國。”

“聯合各黨各派就是共榮,難道你不承認?”

“聯合各黨各派,是‘九一八’以後,國難會議以來,上下的共同主張。為的是化解成見,共同抗日。”

“共產黨主張抗日,而救國會的宣言和綱領也主張抗日,你怎麽解釋?被共產黨利用?”

“四萬萬人都要抗日,我相信審判長也要抗日的,難道也被共產黨利用嗎?”

法庭上,李公樸睿智且從容,有力地駁回了法庭對他的公訴。關押和審訊都沒能使“七君子”屈服,國民黨開始變換策略,使出“攻心法”,讓杜月笙和錢新之前去“勸降”。杜月笙和錢新之都是上海有頭有臉的人物,與李公樸等人有過交往,國民黨想通過他們之間的關係,加之高官厚祿作為條件,令“七君子”在思想上有所改變,並寫下悔過書。

“關於悔過書一點,在最早的時候,就有人暗示過,我們曾堅決地明白說,這是不可能的。……吾人是決不會簽署任何有失立場、有喪人格之文件。”李公樸在日記中表露了心聲,同時,“七君子”表示了態度:我們沒有“過”,用不著“悔”。

“入獄入獄,是誰所欲!愛國有罪,入獄何辱。”李公樸在心底一遍遍地呐喊。麵對遙遙無期的囚禁,他是多麽想離開這裏,繼續爭取抗日救亡,呼籲民主團結!與李公樸有著同樣愛國熱情的宋慶齡,組織何香凝、張定夫、胡愈之、張宗麟等16人發表《救國入獄運動宣言》:“沈先生等七人並沒有罪。所謂罪隻是愛

國罪,如果愛國就是有罪,那麽中華民國的國民,還有人敢去愛國嗎!”“七位先生已為愛國而入獄了,我們也願和他們一起入獄。”隨後,宋美齡同胡愈之、彭文應等人趕赴蘇州,要與“七君子”共患難。這件事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極大關注,使國民黨反動派備受輿論譴責,“七君子”定罪一事被迫擱置。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內形勢突變,形成了全國抗日戰線。此時,國民黨已無力“製裁”李公樸等人。7月31日下午5時,“七君子”獲釋。出獄後,李公樸感慨地說:“被捕時手槍對著我們,我們認為最多不過是個‘死’。但我們不怕死,因為我們相信死後會有成千成萬的人繼續起來的。我們要以死的決心爭取中華民國的抗日勝利。”為救國而入獄,李公樸將生死置之度外,因為他有一顆愛國、救國的心,他誓要為人民民主、爭取人民解放而貢獻一生。

為“抗戰教育”而奔走

生於憂患的李公樸,從青年時期就懷有“呼喚民眾”的雄心壯誌,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不斷探索,不斷嚐試,曆經千萬坎坷仍不屈不撓。曾經的求學經曆,使他更加堅定了愛國之心,誓要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而鬥爭。他深信:雖不在戰場殺敵,同樣也可為國效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在國內全麵爆發,戰區及周邊地區一派兵荒馬亂,民眾手足無措。對於抗戰,李公樸鮮明地指出:“自抗戰爆發直到今日為止,我們不能諱言,我們尚未進展到真正全民族的全麵抗戰,戰爭並未照全民的布置。戰爭的動員,還隻限於軍事的部分。政治、經濟、文化、民眾的動員,不是不夠,而是還未開始,其他交通、技術,宜甚落後。戰爭的準備,戰術的確定,都嫌尚待消極以為,不是積極的攻勢。”此後,李公樸輾轉東西兩戰場,及時推行“抗戰教育”,使戰地民眾有組織、有紀律,為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當時,華北地區是全國抗戰的主戰場。李公樸於1937年8月29日出發,輾轉太原、大同、徐州、連雲港、濟南、德州等地,對戰區進行了大範圍實地考察。其中,李公樸在山西停留了近一個月,並且在周恩來的提議下,擔任了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的委員和宣傳部長。從前線到後方,他積極了解組織生產情況,慰問軍民。9月3日到達大同後,還拜訪了傅作義將軍。10月1日,回到上海的李公樸未做停留,又動身趕往東戰場各線,即戰地附近的嘉定、真茹直至昆山等地,用時將近一個月。

李公樸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喚醒每個中國人有寧為抗戰而死,不願偷生而做亡國奴的決心,萬眾一心,必得最後的勝利”。他深知“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持久的抗戰已不可避免,怎樣取得戰爭的勝利才是關鍵。在山東期間,戰事連連,李公樸積極推行“抗戰教育”,並向山東省主席提出具體措施:

(一)動員全省人民保衛山東,提出老百姓保衛山東的口號,改變過去單獨軍事抗爭而非全民抗爭的缺點。

(二)號召全省民眾自動組織團體,由省政府設立民運指導機關領導之,但絕對不能幹涉民眾合法的愛國運動。

(三)迅速召集各黨各派以及無黨派人士團結起來,集中力量,肅清過去相互猜忌、觀望懷疑、散漫等態度,在各黨各派間,建立經常聯係,精誠坦懷,共赴國難。

……

經曆了兩個月的戰地考察,李公樸深有體會,陸續發表了《為全民動員告國人書》、《全民抗戰的必然過程》、《怎樣挽回華北危局》、《大同失守的前後》、《我所認識的犧盟》、《山東老百姓起來保衛山東》、《加緊上海戰區的民眾工作》、《上海戰區的教育問題》和《戰區民眾教育計劃大綱》等著名文章。他總結道:“今日尚沒有動員全民族的力量作一係統的戰爭。這是當前這一階段戰爭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弱點。”

在太原期間,李公樸經周恩來批準,創辦了“全民通訊社”。身為社長的李公樸“決定以新聞作武器,以筆杆作大炮,為國家民族湔洗奇恥大辱,和中華民族不共戴天的敵人搏鬥”。全民通訊社自成立以來,及時報道華北抗戰情況,並轉載於上海、香港及英美地區的各大報刊。後因太原失守,全民通訊社遷至武漢。當時,武漢是全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於全民通訊社來說倒是個不錯的轉機。在李公樸的帶領下,通訊社辦得如火如荼,宣傳抗戰的文章日益增多,從而加強了民眾對抗戰的積極性,大大推進了全民抗戰的發展。

1938年初,李公樸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學任教。當時山西已經淪陷,民族革命大學所在地臨汾成為了抗日前線。李公樸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這裏,正是為了把“抗戰教育”實施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剛到民大,李公樸就連夜草擬了一份《民族革命大學綱領》,特意強調“實行全國總動員、堅持抗日民族團結、實行抗戰教育”,為民大學生堅持團結、走向抗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李公樸立誌“要使每個中國人認識自己有著抗日的任務,並要了解怎樣能各就範圍地去執行任務”就“更要加緊一般的政治訓練,以增強抗日的力量。這樣把廣大群眾和民族解放的鬥爭聯合起來,把救國的工作和民主運動聯合起來”才能真正取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

在民大,李公樸通過講課和寫文章,積極推行“抗戰教育”,號召民主團結。課堂上,他總是激昂慷慨,救國救民的革命熱情感染了所有的聽者。李公樸曾經的學生回憶說:“教授中李公樸享有很高威望,他兩目炯炯有神,談吐詼諧風趣。他講過《半年來的抗戰形勢》和《民主

政治》,指出半年來戰爭中敵我力量的對比、變化,證明我們抗戰有很大潛力,全國上下一心,敵愾同仇,建立牢固的統一戰線,必然取得最後勝利。而隻有發揚民主精神,才能發展和鞏固統一戰線。他論理有據,語調鏗鏘,很有說服力。”

理論加上實踐是最好的組合。李公樸在東、西兩戰場考察後所發表的文章,集結成冊,取名為《民眾動員論》,作為抗日救亡文叢類書籍,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發行。在“民大”任教期間,李公樸對“抗戰教育”做了更進一步的詮釋。他認為,戰時教育一方麵要培養優秀的軍事、政治與精敏靈活的組織人才;另一方麵要造就國防工業以及生產建設的各種技術人才,而且必須使學其所用,用其所學,以發揮每一個人的智力與才能。作為推行“抗戰教育”的先驅,李公樸認為實施“抗戰教育”必須要做到:中國化、地方化、主義化、實用化、大眾化、革命化和戰鬥化。他指出:“戰時教育,並不是中斷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在抗戰中它能適合需要,培養出中國廣大的、優秀的、民族革命的戰鬥員,就是在抗戰勝利以後,它仍能奠定國防教育、生產教育的基礎,擔負起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使命。”

抗戰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它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很強。戰爭中的中國,更需要增強民族凝聚力,更需要弘揚民族精神,李公樸正是帶著求民主、求解放的使命,為“抗戰教育”傾注心血,為推行和實施“抗戰教育”而奔走。

為真理獻身

“我從來都堅信中國革命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血肉鬥爭。其實,一說到革命,是沒有不流血的。我流的血,不過幾百CC,隻是血海的幾滴而已,這算得了什麽呢。為了民主的勝利,為了中國的前途,隻要能夠團結起更多的人來,死又何足惜。”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李公樸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抗戰時期,很多愛國誌士蓄須明誌,李公樸也不例外。抗戰勝利後,他見到好友聞一多把胡子剃了,便開玩笑地說:“一多,你的胡子未免剃得太早了。”見聞一多顯現出不解的神情,李公樸接著說:“抗戰結束,內戰在即。反內戰,爭和平,反獨裁,爭民主,是我們當前的緊迫任務。”在出席西南聯大詩歌朗誦晚會上,李公樸還特意朗誦了一首名為《不要教勝利衝昏頭腦》的新詩,提醒人們要保護好勝利果實,為爭取全國解放共同努力。

1946年1月10日,在共產黨的強壓和人民的呼聲中,蔣介石最終簽訂了停戰協定。2月10日,為慶祝停戰協定及和平團結民主統一六項決議的簽訂,各界代表在重慶較場口舉行大會。然而,國民黨特務卻在會上尋釁暴打與會者。其中,身為主席團成員及大會總指揮的李公樸傷勢最嚴重。事後,李公樸說:“為了和平民主,為了祖國的統一,我受點傷算不了什麽,我要更加堅強起來,力爭人權、民主自由。”

李公樸深知,教育是強國的根本。他和陶行知於1946年在重慶創辦了社會大學,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樹立了榜樣。然而,推行進步教育卻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阻撓。學校被國民黨軍警查封後,李公樸沒有氣餒,他始終認為:教育也是鬥爭。學校就是戰場,戰場也是課堂,是抗戰的教育,是建國的營房。的確,鬥爭並沒有停止,戰場無處不在。

6月26日,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和政治決議,再次挑起內戰。事發突然,為穩定民心,李公樸和聞一多發動了“呼籲和平宣言”的萬人簽名運動。正因如此,國民黨反動派對李公樸展開了報複行動。李公樸的家被特務監視,並收到恐嚇信。對於這些,李公樸毫不理會,一心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為祖國的統一,為民族解放,他說自己隨時準備犧牲。

國民黨反動派見恐嚇對李公樸毫無用處,便采取了極端行動。7月11日晚,李公樸與妻子張曼筠在外出返回的路上,被幾個國民黨便衣跟蹤了。李公樸夫婦到站下車,跟蹤他們的兩名特務緊隨其後。當晚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燈光昏暗,周圍一片漆黑。李公樸走著走著,突然感覺腰被狠狠地撞了一下,然後側身倒地。張曼筠以為李公樸是由於雨天濕滑而摔倒,下意識地將其扶起。誰知,李公樸再次傾倒。原來是特務用安裝了消聲器的手槍擊中了李公樸的腰部。

看著不斷流血的李公樸,張曼筠大聲呼喊求援。正巧,雲南大學的學生在此經過,立刻把李公樸送往了附近醫院。經醫生檢查,子彈已穿出李公樸的腰部,在腸腔留下了多個彈孔。由於彈孔很大,鮮血止不住地向外噴發。手術過後,李公樸仍因失血過多而昏厥。對於這一段經曆,張曼筠永生難忘:“公樸在昏迷地喘息著,在拚著全身的精力和死亡鬥爭著。他時而昏迷,時而比較清醒。三點多鍾,他神誌清醒,睜開眼睛望著我們,自言自語地說:‘我早就有準備了。’四點鍾,疼痛使他咬緊牙關,他又睜開眼睛喊:‘完全為了民主,完全為了民主!’十分鍾後,又狠狠地痛罵:‘卑鄙!無恥!’”

就在黎明即將到來之前,李公樸含恨離去。他恨的是獨裁專製的反動統治,恨的是日寇鐵蹄的踐踏。正是這些恨,讓李公樸不怕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和恐嚇,不怕犧牲。國民黨反動派的監視、鎮壓以及迫害,在儒雅的李公樸眼中都不能夠泯滅自己心中燃燒的革命之火。作為一名堅定的民主革命戰士,李公樸曾在日記中寫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們追求真理,服務人群,抗戰到底,爭取民族解放,均應取此態度。”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建立一個民主、和平的新中國,李公樸傾注了畢生的心血,直至“在真理旗前倒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