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不朽——八女投江

英靈不朽

——八女投江

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寫於日記中)

“八女投江”中的“八女”指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中的8名女兵:第二路軍第五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這8名女官兵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最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投江殉國。

憶英雄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跡是一段不可遺忘的曆史。事跡中的八位女戰士,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崇高民族氣節。她們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兒女。它以一種無形的強大力量,推動著人們前進的步伐,賦予人們取得勝利的鬥誌與決心。

可惜的是,這八名女戰士的名字雖然均有記載,但她們生前經曆,隻有三名戰士有據可查。這三位分別是:冷雲、楊貴珍、安順福。

先說冷雲。冷雲原名鄭誌民,是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人,曾在佳木斯縣立女子師範讀書。受到先進文化洗禮的冷雲,懷抱著對祖國的滿腔熱血,於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領導下秘密進行抗日活動。1936年夏轉入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因受過高等教育,她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夏初,冷雲隨五軍一師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同年10月犧牲,年僅23歲。

再說楊貴珍。楊貴珍是黑龍江省林口縣東柳樹河子人,家境貧困,母親在她7歲時去世。因此,楊貴珍小小年紀就嫁了人。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早逝,在婆婆家受盡欺壓與淩辱。1936年,抗聯來到她的家鄉。十幾歲的楊貴珍接受了新思想,擺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毅然加入抗聯五軍,成為了一名接受革命思想的優秀女戰士。她曾在抗聯密營被服廠工作,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楊貴珍隨抗聯五軍西征,任班長。同年10月犧牲,年僅18歲。

最後是安順福。安順福是朝鮮族人,出生於黑龍江省穆棱縣。她從13歲開始就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31年因遭叛徒泄密,安順福的父親與弟弟被日軍殺害。之後,她背負起國仇家恨,進入抗聯被服廠做廠長,成為了優秀的共產黨員。1938年,抗聯四軍、五軍西征,安順福與四軍女戰士一同並入五軍婦女團。她犧牲時,年僅23歲。

很遺憾,除了這三人外,其餘的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李鳳善五人,隻有名字永垂史冊,其生平事跡均未有詳細記錄。即使如此,她們依舊同冷雲、楊貴珍、安順福一樣,是抗聯的優秀戰士,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她們八人的精神將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踏上西征路

事件要從抗聯西征說起。

1938年7月2日,抗日聯軍第四軍、五軍在襲擊了牡丹江沿岸三道通之後,正式開始西征。

西征路上,部隊一邊與敵人戰鬥,一邊在各個村鎮進行抗日宣傳。此次西征的部隊中有許多女兵,她們大多都頗具文藝才能。在村鎮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時,她們經常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宣傳活動,有效地對當地百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西征過程中,雖沒有大規模戰役,但小規模戰鬥層出不窮。在攻打樓山鎮時,平時看起來隻會搞文藝、文化宣傳的女戰士們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女戰士,拿著筆時可以是才華橫溢的文藝工作者,拿著槍時她們又可以變成英勇無畏的戰士。

樓山鎮的戰鬥勝利結束後,抗日聯軍第四軍、五軍兵分兩路向西進行。出於戰略安排,兩軍的女戰士合並為一個團,隨五軍西征。一路上,女兵同男兵一樣不顧艱難險阻,跋山涉水,徒步行軍。部隊進行原地休整,男兵都開始休息時,女兵們又開始忙碌起來:做飯、洗衣、縫補軍裝。女兵們從來都是不辭辛苦地為戰友們服務。這個合並的婦女團,可以說是西征部隊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1938年8月,第五軍西征部隊到達五常縣。部隊在五常縣境內的五常山附近活動時被敵人發現,雙方立刻展開交戰。敵人來勢洶洶,被五軍戰士多次打退後,仍不斷圍攻,致使五軍第一師與第二師失去聯係。隸屬第一師婦女團的戰士們在交戰中充分展現了抗聯戰士機智勇敢的

特性,作戰表現之優秀,令人歎服。但畢竟兵力懸殊,抗聯五軍一師的戰士與敵人激烈交戰多次後,傷亡慘重。第一師為了減少傷亡,率隊實行突圍,拚死返回至牡丹江沿岸休整,以尋找第五軍大部隊。

經過五常山一戰,婦女團中許多戰士都在戰鬥中光榮犧牲,隻剩下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這八名女戰士。

在返回牡丹江沿岸的途中,八名女戰士不顧身體疲勞,克服體力不足等劣勢因素,和男戰士一樣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輾轉數千裏。她們不怕苦、不怕累,餓了就以野果充饑,累了就以地為席。她們拋卻了“弱女子”的身份,全身心地將自己投入到黨的事業中去。她們將自己曆練為堅不可摧的戰士,以完成部隊的戰略任務為行軍信念,堅定不移地向著目標進發。

悲壯之歌

經過艱苦的長途跋涉,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終於隨第一師到達了牡丹江沿岸。部隊從海林的半砬子截獲了敵人木造營的三隻船,乘船渡過牡丹江。渡江之後,部隊一直向西行軍,直到行至烏斯渾河邊柞木崗山下才停下腳步,決定在此地稍作休整,露宿一晚,待明日繼續行軍。

當時已進入秋季,東北地區秋季的夜晚已經開始讓人覺得寒冷。陣陣秋風襲來,寒意難擋。部隊為了讓大家盡可能休息舒服,在山林間的隱蔽處燃起了篝火,供大家取暖。火光燃起,侵襲全身的寒意逐漸被驅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陣令人倍覺安心的暖意。八名女戰士依偎在一起,靜靜地聽著篝火中細微的“劈啪”聲。她們實在是太累了,連續幾日的戰鬥與長途跋涉讓她們疲憊不堪,這樣一個看似靜謐安詳的夜晚與眼前篝火的溫暖,讓這八名女戰士終於放鬆下來。睡意開始侵襲,很快地,她們就進入了夢鄉。

第一師的其他戰士再也難以抵抗疲勞與困意,除了放哨的士兵外,大部分都圍著篝火進入了夢鄉。

整個山林仿佛被黑色的幕布籠罩,隻餘篝火之光在試圖撕裂噬人的黑暗。偶爾響起的蟲鳴與戰士們的鼾聲為這靜謐的黑夜帶來一絲平和的氣息,使這些備受炮火硝煙考驗的戰士們難得地感覺到遠離戰亂的平靜與安詳。

有光的地方就有暗。在這樣一個動蕩戰亂的年代,一切平和都隻是躲在暗處的危險假象。戰士們為了取暖點燃的篝火雖然盡量選在安全隱蔽的地點,但還是暴露了目標。住在樣子溝的大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戰士們的篝火,連夜將此情況報告給了當地日本守備隊,他帶領日本守備隊前去抗聯戰士露營的地點,並在周圍埋伏好,準備天亮進行圍殲。

夜色漸漸褪去,清晨即將來臨。八名女戰士同其他戰士一起整裝待發,準備乘船渡過烏斯渾河,去對岸尋找第五軍大部隊。當時正值烏斯渾河漲水,水流湍急。這次渡河要比之前乘船渡江危險許多。指導員為了安全起見,先讓水性極好的金石峰參謀遊到對岸,以試探河水深淺急緩。若是適於渡河,就讓八名女戰士先行過河。

參謀金石峰二話不說跳進河中,很快就遊到了對岸。看來這河水雖然比往時湍急,但渡河還是沒有問題的。指導員鬆了口氣,準備讓金石峰遊回來,好護送八名女戰士渡河。就在這時,槍聲驟起,一直埋伏在不遠處的日本守備隊向抗聯戰士發起了進攻。

敵人這次來勢凶猛,兵力強大,如果在此硬拚恐怕凶多吉少。指導員審時度勢,連忙率領部隊邊反擊邊向柞木崗撤退。

冷雲知道,這樣下去即使撤退成功也必定會損失慘重。看著凶猛進攻的敵人,冷雲在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定。她將其餘七名女戰士分成三組,向這七名女戰士說道:“同誌們,向敵人開火,咱們把敵人引開。”說著她就率先向敵人發起了攻擊。其餘七名女戰士在領會了冷雲意圖後,也紛紛有計劃地展開戰鬥。不出所料,日本守備隊迅速被她們的攻擊所吸引,以為中了埋伏,連忙分散一部分力量向冷雲等人發起進攻。

大隊指導員發現敵人的炮火突然減弱,連忙向另一方看去。這一看才發現冷雲等人已經將一部分敵人引開。指導員連忙要率隊前去支援她們幾人,但為時已晚,敵人已經將冷雲等人團團圍住,部隊根本無法突破強大的火力包圍圈前去支援。大隊長看到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心中萬分焦急,明知解救希望渺茫仍舊再次帶著隊伍進行突圍,試圖解救八名女戰士於危難。但敵人火力實在太過強大,非

但多次突圍沒有成功,部隊損失也極為慘重。

另一邊的冷雲發覺指揮員要率部隊支援她們,連忙對幾位女兵大聲說道:“同誌們,為了抗日到底,衝出去!”這是對女兵們的命令,也是在對大部隊傳達訊息:不要管我們,迅速撤離!

指導員看到突圍過程中負傷的戰士越來越多,繼續下去隻怕會全軍覆沒。指導員眉頭緊皺,看向包圍圈中奮勇殺敵的八位女戰士,她們用落後的武器與敵人周旋,沒有遲疑,沒有膽怯,她們頭也不回,眼中隻有麵前的敵人。這一刻,指導員終於明白,隻有讓部隊大部成功撤退,保留有生力量,才是對這八位女戰士最好的幫助與支援。他在心中下了最艱難也是最痛苦的決定:率部隊繼續向柞木崗撤退。

這時日本守備隊終於發現他們中了誘敵之計,但此時再去追擊大部隊為時已晚,喪心病狂的敵人隻好調集全部兵力將矛頭轉向這八位女戰士。冷雲等人不是主力軍,武器裝備極為落後,彈藥也沒有多少,她們隻能堅定信念背水一戰,盡量拖延敵人,以保部隊安全撤離。

此時,敵人也已經發現與他們作戰的隻是八名女子,狡猾的敵人想用巧言誘冷雲等人投降,派出偽軍高喊道:“你們還是快快投降吧,皇軍是不會虧待你們的!”

對著這樣的利誘喊聲,八名戰士嗤之以鼻,在她們看來,沒有什麽是比抗日勝利,振興中華更大的“利益”了。麵對敵人的利誘,她們毫不動容,繼續沉著應戰。敵人見這八名女戰士毫無投降的跡象,又像餓狼一般向她們幾人發起進攻。冷雲毫不畏懼,沉著指揮其餘七名戰士。待敵人進入射程,她一聲令下,幾名戰士迅速、準確地向敵人陣群中投擲手榴彈。“轟轟”,爆炸聲頓起,敵人死傷一片。

遭到迎頭痛擊的敵人停止了進攻,退守到原來位置以待下次衝鋒。八名女戰士知道敵人還會如狼群一般不斷向她們發起攻擊,而她們手上的彈藥已經不多了。但這並沒讓她們氣餒,冷雲趁敵人還沒有發起新一輪進攻,將幾名戰士剩下的子彈與手榴彈檢查了一遍,可是,彈藥也隻能再抵抗一次敵人的進攻。冷雲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再次安排好接下來的反擊部署。

喪心病狂的敵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為了迅速將她們八人活捉,敵人加大了火力,集中了兵力向她們猛烈攻擊。她們幾人隻能依靠簡單的土坡、石堆做掩體,炮火不斷地在她們周圍炸開,子彈密集地從她們頭頂、身側掠過。敵人在一輪猛烈的炮火過後,開始嘶吼著向她們衝來,冷雲瞅準機會,發出號令,幾名戰士再次擲出手榴彈,又一次將敵人打退。

敵人暫時的退卻,沒有讓冷雲感到絲毫的輕鬆。在剛才的戰鬥中,黃桂清、郭桂琴、胡秀芝幾人都受了傷。尤其是班長胡秀芝,剛才有一顆炮彈就落在她身邊不遠處,她被飛濺的彈片碎石擊中,傷勢嚴重。除此之外,她們的彈藥也幾乎用盡,隻餘下三枚手榴彈和少得可憐的幾發子彈,她們已經沒有力量再去阻擋敵人的下一波進攻了。

冷雲和另外幾位未負傷的戰士,帶著三位傷員悄悄向後退去,逐漸退至烏斯渾河河岸。她們不會遊泳,想要勉強渡河是行不通的。此時,她們麵前隻有兩條路:光榮地死或屈辱地生。幾名女戰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沒有說什麽,但她們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共同的選擇。

炮火聲再起,敵人的新一輪進攻來臨。

此時的太陽已經躍出地平線,溫暖的陽光灑在冷雲等人身後的烏斯渾河上,河麵呈現一片耀眼的金色。嶄新的一天已經來臨,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美好又令人欣喜。幾名風華正茂的女戰士,手挽著手,表情堅定地向猶如一片金色海洋的烏斯渾河中走去。身後的硝煙漸漸離她們遠去,她們高唱著國際歌,仿佛走向的不是死亡,而是至高的榮耀……

冷雲、胡秀蘭、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一共八人,就這樣消失在烏斯渾河中,以身殉國。

八名女戰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她們寶貴的生命,她們中最大的23歲,最小的隻有13歲。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在得知這件事情後,當即題寫了:“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1986年9月7日,為紀念八名女烈士,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為八女投江英烈群雕親筆題寫了“八女投江”四個大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