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豪傑——王克新

燕趙豪傑——王克新

王克新(1904~1927),河北井陘東焦村人。1923年在直隸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被黨組織調往河南開封,先後擔任中共杞縣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中共豫陝區委委員、組織部長兼農運部長,中共開封市委和鄭州市委書記,豫西軍事委員會書記,河南省委宣傳部長、農民部長,豫東南特委書記等,是豫東南農民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者。

少年揚名

王克新出身於一個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家裏孩子很多,他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作為家中的老幺,王克新從小就在嗬護中長大。略顯偏心的父親為了心愛的小兒子不再重複他們在土裏找糧食的老路,決心將王克新培養成一個讀書人。懂事的王克新知道這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他也看見了全家人為了供他讀書而省吃儉用,勤勞耕作。這一幕幕在他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家庭的逆境和親人的關愛促使他更加奮發學習,終於在1923年考上了河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

此時,新文化思想早已在國內廣泛傳播。而第四師範學校由於地域關係是一所接受進步思想較早的學校。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進步書籍之一,李大釗等人的每篇文章都會在學校中引起大範圍的討論。在這種風氣下,王克新很快接受了新文化思想的熏陶,並且開始對那些投身到時代大潮中,高舉革命大旗的勇士們心生向往。

那個時期,在河北的鄉下,尤其是王克新的老家一帶,村民們大都信奉流傳一時的“長毛教”。所謂的“長毛教”其實就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遺留的產物,是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頭領們利用迷信發動和發展起來的一套宗教理論。

王克新的家鄉就建有供奉“長毛神像”的小廟,並且每年都要請來戲班,搭台唱戲祭祀神明,祈禱來年風調雨順。這年冬天,放寒假回到家的王克新主動攬下了操辦當年廟會的任務。他組織起家鄉的青年人,向他們宣揚新文化思想,領著大家排練新文明戲,教唱愛國歌曲。新文化的氣息終於吹進了閉塞的鄉村,就像把石子投進了一潭沉寂的死水泛起層層漣漪,小鄉村變得熱鬧起來。新鮮有趣的節目讓村民們大開眼界,掌聲和歡呼聲不斷響起。節目表演完後,王克新趁機發表了一番演講,告訴了大家外麵世界的變化,說明了堅持封建迷信的危害,宣揚了民主和科學的新思想。演講的最後,王克新鼓勵鄉民們應該徹底破除迷信,將勞民傷財的神像推倒砸碎,利用空出來的廟宇來成立小學堂,幫助家鄉的孩子們讀書識字。

王克新的話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年輕一點的人還好接受一些。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古董們一個個氣得發抖,敲著拐杖大罵王克新大逆不道,褻瀆神明。

一個本家的宗祠長老王墨規指著王克新罵道:“你個渾小子簡直無法無天了,今天你要敢把神像毀了辦上學堂,我們這些老家夥就都不活了。”早就想到會有人阻攔的王克新大笑著說:“總不能因為你們幾個人而毀了幾代人的前途吧,這神像我今是拆定了。”說罷指揮著早已說服的青年們一擁而上,將廟裏的泥胎神像推倒在地砸了個粉碎。

不久,在村民的聯名申請下,縣政府向東焦村委派了教師表示支持。從此,王克新可謂少年成名,勇砸神像的故事在十裏八村傳揚開來。

革命浪潮擴散至農村

天昏地暗滬江邊,英日逞強權,殘殺我青年。彈如雨,血如泉,人死奮空拳。屍橫大道前,血染黃埔灘,此仇不共天。同胞莫忘五月卅,民國十四年……

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了舉世震驚的“五卅”慘案,帝國主義走狗公然槍殺了數十名請願的工人。消息傳出,引起了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反帝愛國運動。正如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所說:“五卅運動以後,革命**,一瀉汪洋,於是構成1925至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

這場席卷全國的浪潮也震動了中州大地。在河南信陽,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各界群眾紛紛湧上街頭,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運動。而這次運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就是王克新。

原來,王克新剛剛從河北省立第四師範畢業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各種革命活動,直至1924年第

一次國共合作和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此時的國內工人運動迎來了**階段,出於工作需要,王克新受黨委派來到河南信陽,以教師的身份為掩護開展工農運動。

就在信陽聲援五卅運動的浪潮愈演愈烈的時候,有20多名日本浪人來到信陽。他們冒充成中國人當眾掘開了位於信陽城南的美國教會墓地,意圖挑起中美兩國矛盾。

事件發生後,在信陽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跑到了駐河南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師師長蔣世傑麵前,誣告此事完全是過激派的共產黨員的行為,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陷蔣世傑於不義,在美國人麵前失去麵子。受到挑唆的蔣世傑果真前往信陽的國民黨黨部,當麵質問起在指導工作的王克新和另一位共產黨員劉少湭。不料王克新早有準備,第一時間就帶人抓住了那幾個日本浪人。證據麵前蔣世傑不由得羞愧難當,第二天就貼出了“國民革命第十二軍無保留支持信陽革命運動”的通告。這件事的妥善處理,對團結信陽各階層力量深入開展“五卅”運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為響應中國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對於農民運動問題之決議案》,王克新提出將此番革命浪潮擴散至農村地區的設想。很快,他就深入到信陽等地的農村,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鼓舞大家團結起來和城市的工人階級連成一體,共同迎接這場改天換日的時代巨變。在王克新的努力下,當年8月間,柳林鎮成立了農民協會,這也是河南地區農民運動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此後,王克新又倡導組織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即仿照廣東模式進行教學,培養農運骨幹。講習所的創辦,為在信陽境內大範圍的開展農民運動做出了貢獻。

紅旗在中州飄揚

正當河南境內革命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之時,中原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在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敗逃湖北的直係軍閥吳佩孚,經過幾年發展實力有所恢複,再一次對進駐河南的國民革命軍發起了進攻。守衛信陽城的國民軍第十二師在苦戰48天後,終因彈盡糧絕而繳械投降,信陽城再次落入軍閥之手。

城破之後,信陽的工農運動遭到了嚴重破壞,成千上萬的無辜群眾死於非命,信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王克新毅然接受了黨中央的委派,承擔起信陽地區的組織領導工作。為了保存革命火種,王克新安排信陽黨組織分散潛離城市,紮根於軍閥勢力難以顧及的農村。同時,他也前往擁有一定群眾運動基礎的杞縣擔任地方書記,準備將此地發展成河南革命運動的後援地,為重燃革命之火積蓄力量。

有了之前在柳林地區的工作經驗,王克新在杞縣的工作很快便得以開展起來。為了傳播火種,培養更多堅定的群眾運動骨幹,杞縣地委開辦了農民運動輔導站。王克新經常前往輔導站給這些尋求積極進步的青年農會會員授課,講授農民運動的組織常識及如何提高革命覺悟等問題。在王克新的正確引導和杞縣地委的配合下,信陽地區的農協組織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

不僅如此,王克新還團結了當地一批不弱的民間武裝力量——紅槍會,既壯大了農民協會的聲勢,又為不久後的北伐戰爭提供了強有力的後援。

原來,紅槍會組織是一個遍布北方各省的民間組織,是義和團的曆史遺留。為了把紅槍會從自發的農民反抗鬥爭引上正確的革命軌道,共產黨中央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上專門討論並通過了《對於紅槍會運動決議案》。這個決議案要求各地組織逐步消除紅槍會各自為政的局麵,組成武裝農民的聯合辦事處,並通過紅槍會發展農民協會。王克新就是在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下,漸漸將信陽地區紅槍會教育整頓成為了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裝力量。

同年七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下,國民革命軍由廣東誓師北伐。為調動全省農民武裝策應北伐軍作戰,王克新被調回中共豫陝區委工作。由於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漢,形勢緊迫,開封各學校提前放寒假,王克新號召各學校黨、團員和進步青年迅速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團。

當時正在開封工業學校求學的楊靖宇響應號召,在確山組織農民協會、農民自衛軍,並效仿王克新的工作經驗爭取、聯絡紅槍會武裝,於192

7年一舉攻占確山縣城,將一麵鮮豔的紅旗插在了城頭,成立了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

這是河南省第一個人民政權,紅色旗幟第一次公開飄揚在中州大地上。消息被正在進行戰地采訪的外國記者傳到國外,英國《泰晤士報》發出“中國河南出現蘇維埃”的驚呼,一時轟動了全世界。

壯誌未酬英雄隕

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信陽建立和發展的時期,也是黨的革命統一戰線發展的最好時期。在此期間,王克新和其他共產黨員一起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特別是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王克新全力領導廣大民眾為支援北伐軍順利攻占河南做出了極大貢獻。但是,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在此時發展為了投降主義,鼓吹放棄武裝力量,放棄革命主導地位的思想,導致革命力量在接下來的劇變中損失慘重。

1927年,當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向革命群眾發起突然襲擊的時候,黨內竟然不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以致大革命走向失敗。這時的信陽也同全國一樣,遭受了嚴峻的考驗。叛變發生後,即有大批便衣進入信陽城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的領導者。白色恐怖的陰影籠罩在信陽上空,不斷有來不及撤退的革命組織被破壞,共產黨員被抓獲殺害。短短1個月間,信陽的共產黨員由三百多人驟減至一百多人。

為了應對如此嚴峻的鬥爭形勢,同年9月河南省委召開會議,決定響應“八七”會議提出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任命王克新為豫南特委書記,籌備領導豫南武裝暴動和革命鬥爭。

王克新接受任務後,首先考慮到己方手中掌握的武裝力量太過薄弱,人員和槍支嚴重不足。而在信陽西南有一座四望山,山上盤踞著數百號“土匪”,其實原本都是活不下去的窮苦農民,被逼無奈之下才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王克新了解到情況後,馬上派地下黨員王伯魯喬裝上山,以辦學為名鼓動山上群眾團結起來共同革命。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山上“土匪”與王伯魯結成莫逆之交,表示願意接受共產黨指揮,共同對付那些把窮苦人逼得活不下去的反動勢力。

王克新把“招安”的四望山人馬編入農民自衛軍,實力得到增強。在經過縝密的籌劃後,王克新率領農民自衛武裝於當年11月在確東縣一帶發動了豫南秋收起義。參與起義的農民武裝作戰英勇,一舉消滅了當地數個反動民團,建立了臨時蘇維埃政權。但是,如此激烈的反抗鬥爭引發了國民黨的恐慌,國民黨河南省政府嚴令確山駐軍限期剿滅“造反刁民,以儆效尤”。當月,國民黨確山駐軍就拚湊起一千餘人向農民武裝撲來。

此時,王克新正率隊在汝南縣王樓村打土豪分糧。得知敵人來犯的消息後,馬上組織疏散了周邊的百姓,就地設伏,準備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果然,匆忙追來的敵人如同無頭蒼蠅般亂撞進了包圍圈。王克新一聲令下,頓時子彈如雨傾瀉而下,打得敵人抱頭鼠竄,狼哭鬼嚎。初戰告捷後,王克新並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他考慮到敵我數量上存在的差距,擔心敵人一旦組織起有效的防禦會給農民軍帶來巨大的傷亡,於是果斷下令窮寇莫追,不要戀戰。

但是缺乏組織性的農民革命軍在初戰告捷後,不待發出命令就衝鋒上去。無奈之下,王克新也隻有率人衝出去掩護,不幸被流彈擊中前胸,跌倒在地,戰士趕忙將他扶起,後撤出陣地。在敵人敗退後,他不顧自己傷勢嚴重,仍堅持搶救其他傷員,把牛車讓給別的傷員坐,自己步行30多裏才到駐馬店醫院,終因傷勢過重,失血太多無法調治,於12月8日晨 4時與世長辭,時年僅23歲。

王克新犧牲的消息傳出後,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第六期刊出了一篇紀念文章,這樣寫道:

在豫南風起雲湧的土地革命怒潮中,在廣大的貧苦農工群眾聯合起來武裝暴動,鏟除地主豪紳、國民黨軍閥的對壘中,我們的戰士王克新同誌死了,與地主、軍閥的軍隊做殊死戰時光榮戰死了!克新的戰死,是中國共產黨員為完成他們的任務,成千成萬的犧牲者中偉大的一個,是革命的巨大損失!

王克新英雄犧牲了,但是他在中州大地播撒下的革命火種卻必然代代相傳,永世不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