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曆史的選擇_走進西柏坡

第一章

曆史的選擇

這裏是崇山峻嶺的太行山麓,紅旗遍插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這裏有一個山明水秀的小山村——西柏坡。它是黨中央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一出雁門關,泱泱走代縣,匍匐過定襄,跌宕下五台,依依別盂州,慷慨入平山”,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包含了滹沱河自西向東蜿蜒曲折流經的幾個地方,同時恰如其分地描述出黨中央撤離延安、輾轉陝北、最後安家西柏坡的艱難過程。

默默無聞的寂靜山村因為毛澤東和黨中央的到來,頓時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被推到了曆史的風口浪尖之上。西柏坡是黨中央進入紫禁城的最後一站,也是毛主席和黨中央指揮解放戰爭、解放全中國的最重要一站,更是建立新中國雛形的第一站。

走進西柏坡

在綿延千裏的太行山東山麓,有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裏有秀麗的自然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以及曆史悠久的文化底蘊。一條蜿蜒曲折的滹沱河從太行山腳下潺潺流過。它穿過這片神奇的土地,在太行山深處拐了個彎。一個恬靜的小村莊躺在滹沱河的臂彎裏,好似睡在媽媽懷抱裏的小寶寶。這個小村莊就是西柏坡。

據《平山縣誌》記載,西柏坡始建於唐朝。由於村北坡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柏樹,這個村一開始取名為“柏卜”。五代後周時期,滹沱河發生洪災,大水衝毀了柏卜村

。這裏的村民流離失所,隻得遷居他處。直到宋朝初年,部分村民又回到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重建了柏卜村。那場洪災讓原來的村子麵目全非,之前的空地變成了一片蘆葦地,它把整個村子隔成兩半。村民們將東邊的村子稱為“東柏卜”,西邊的村子稱為“西柏卜”。

民國初年,村子裏一位有學問的教書先生,將“卜”字改為“坡”字。“西柏卜”遂改稱為“西柏坡”。

關於西柏坡,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

西柏坡原本是一個盆地,村子三麵環山,一麵環水。東麵有一個一千米寬的豁口,滹沱河順著這個豁口流向渤海。

在村子的南山上,有一隻羽翼豐滿、色澤絢爛的金雞。千百年來,這隻金雞站在南山頭上,每天按時打鳴,叫聲婉轉動聽。村子裏的人們在金雞的啼叫聲中開始一天的辛勤勞動。他們在這裏繁衍後代,過得美滿幸福。

不知何時,村子的北山腳下爬來了一隻金龜。人們慢慢發現,隻要南山上的公雞一打鳴,北山腳下的金龜就往前爬。隨之變化的是,北山坡也在慢慢地生長,逐漸地接近了南山坡。金雞天天叫,金龜天天爬,南山坡和北山坡越來越近。

如果這種勢頭不加控製,整個村子就會麵臨非常危險的局麵。因為南山坡和北山坡連在一起,整個村子就會被水淹沒,變成湖澤,村子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正當村裏的人們不

知道該怎麽辦時,人們發現,一向悅耳動聽的金雞啼叫聲,突然變得恐怖起來,北山坡向南山坡移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危險更加劇了,村子隨時都有被淹的可能。人們開始恐慌了,紛紛收拾家中的細軟,準備走上逃難之路。

就在這時,村裏出現了一個白發白須的老人。他動作敏捷地爬上南山坡,抓住金雞,封住了它的嘴,使它無法再啼叫,並牢牢地將它拴在南山頂上。向南移動的金龜此後停止了爬行,北山也不再向南山靠近。村子安然無恙,人們躲過了這次劫難。當人們想起向那位白發白須的老人道謝時,卻早已不見他的蹤影。

在西柏坡村,人們相信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因為村前的龜島,形狀好像一隻伸長脖子的烏龜,正使勁地朝南山爬著;而南山頂上確實有一塊金雞石,它昂著頭,似乎在婉轉啼鳴。

物轉星移,由於革命形式發展的需要,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西柏坡村走到了曆史的前台,成為中國革命勝利前的一個總指揮中心。在這裏,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在這裏,毛澤東和黨中央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在這裏,共產黨人召開了具有曆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在這裏,新中國的雛形得以奠定。

今天,當我們踏上這片熱土,走進西柏坡,瞻仰一個個故址遺跡,緬懷老一代革命家的革命豪情,追憶那段崢嶸歲月,可以自豪地說:“新中國從這裏走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