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_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概況

榆林楊家溝革命紀念館位於陝西省榆林米脂縣城東二十公裏的楊家溝扶風寨,主要包括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張聞天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十二月會議、西北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中央前委擴大會議、慶祝宜川大捷大會和東渡黃河動員大會舊址,以及“亞洲部”保衛科、供銷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機關醫院和新華社舊址等。2009年5月,楊家溝革命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楊家溝是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轉戰陝北的最後一站,也是他轉戰陝北時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並在此寫下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11篇光輝著作。1947年11月22日,毛澤東、周恩來率領以“亞洲部”為代號的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來到這裏,1948年3月21日經吳堡川口東渡黃河,走向解放全國的戰場。

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舊址是一處清朝時期的窯洞四合院。會議舊址內,恢複了會場桌椅的擺設,正麵牆上懸掛著原中國美院院長靳尚宜創作的一幅巨型油畫《十二月會議》,畫上的毛澤東神采奕奕,巨手揮舞。

走出會議舊址,來到毛澤東、周恩來舊居“新院”的大門前,大門頂上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新院地處楊家溝扶風寨半山腰,是馬氏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院落。它把西方建築文化和陝北窯洞建築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體現西方建築之典雅,又體現了陝北窯洞建築的雄渾,堪稱是中西建築結合的典範,中華民族窯洞建築的瑰寶。

周恩來舊居在毛澤東舊居左側,為兩孔相通的窯洞。走進周恩來的舊居,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陳舊、粗製的木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賀龍、陳毅等中央領導人都曾經在這張木桌前作過重要報告。往裏是中共中央前委的小會議室,在這裏召開、

研究、討論、製定綱領性決策的會議。走進裏間,是周恩來辦公兼住宿的地方。

防空洞是1947年中共中央前委來到楊家溝後,當地民兵為了確保毛澤東和中央領導的安全專門開挖的。現防空洞總長120米,共有96個台階。

經過防空洞來到“毛主席轉戰陝北紀念館”門前的小廣場,廣場正中央豎立著全國唯一的一塊“勞動人民翻身紀念碑”。1947年3月7日,米脂縣河岔區2000多農民在這裏召開了慶祝勞動人民翻身大會,為了表達對共產黨的感激之情,他們推倒了為豪紳樹的“功名碑”,樹起了勞動人民的“翻身碑”。

毛主席轉戰陝北紀念館前身為原馬氏家族的講堂和祠堂,分為前後兩個院落,前院為1911年修建的“馬氏講堂”,後院為續建的“馬氏祠堂”。這是一個頗具特色的陝北窯洞院落。紀念館籌建於2005年9月,2006年6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匾上的字蒼勁有力,是人民文學先驅茅盾的手書真跡。整個紀念館占地6000多平方米,共分為9個展室和一個多媒體音像室,共收藏265幅珍貴革命曆史照片,35件革命文物。這些照片和文物詳細記述了毛澤東當時在陝北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

首屈一指的窯洞建築

“新院”地處楊家溝扶風寨半山腰,是毛澤東、周恩來曾經住過的地方。“新院”二字是主人馬築平親自題寫的,從內心深處表達出主人的美好願望——新的院落,新的風貌,新的起點,一切重新開始。

馬築平出生於楊家溝馬氏地主之家,20世紀20年代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曾去日本學習土木建築,後因病回到故鄉,擔任家族學堂校長。1929年陝北發生嚴重旱災,馬築平以工代賑,開始修建新院,精心設計,親自監造,改變了陝北窯洞一線齊的陳舊呆板建築樣式,建為三關兩套,就是三麵突出,兩麵縮

進,如果俯視,是一平睡的“山”字,意味著他的住宅和家業穩如泰山。中間突出的為西方教堂式風格,意味著主人寄托著神的力量。左麵縮進去的為日式風格,是為了紀念主人留日學習的經曆。右邊縮進去的為陝北窯洞建築,寓意為主人根在陝北、永不忘本。整體窯麵上設置了八根通天柱,通天接地,天地合一。窯簷建築更是民間獨有,龍頭螭虎(螭虎:傳說中沒有角的龍),精雕細刻,穿廊抱廈,搭檁飛簷,簷隨窯轉,回折連接,落落大方,讓人看後心曠神怡。

整體院落後靠高山,前為130多米的高崖,看起來好像騰龍的九個黃土山峁,掩映著這處雄偉不俗的院落。毛澤東當年來到門前稱:這是一個既懂軍事又懂建築的設計家。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周熙瑞,帶著自己的研究生多次來到楊家溝,並在《重回楊家溝》一書中稱“新院”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窯洞建築。

據房主人馬築平的後代講,起初準備安九個龍頭在窯簷上,但風水先生極力反對,九五之尊,九為極數,隻有皇家可用,一個平民百姓,難以服住,小心遭災。主人無奈,隻安了八個。1961年主人去世時,對他的兒女說:“我如果知道毛主席住我建造的窯洞,我一定要安上九個龍頭。”

但曆史竟是如此巧合,一代偉人毛澤東來到了這裏。正中3孔是毛澤東辦公、休息的地方,也是設計最精華之處,3孔進出門建在側旁,一線相通,陝北窯洞通風難的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屋內設有洗澡間,采用地下取暖,牆壁均用地方土建材料,完全是一個環保建築。就在這裏,毛澤東戰鬥、生活了120個日日夜夜,寫下了光輝文獻,編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有《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11篇,編入毛澤東文集第四、第五卷的有29篇,為新中國的建立製定了政治、軍事、經濟及土改等一係列綱領性文件。楊家溝的曙光,照亮了全國勝利的征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