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_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

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

概況

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位於寧夏鹽池縣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內,占地400餘畝,於2005年9月開工建設,2006年9月竣工,2009年5月被中宣部評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紀念園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和中國灘羊館兩大主體建築以及解放廣場、解放紀念碑、紅軍陵、王貴與李香香雕塑、大生產磨房、群羊雕塑等附屬工程。

紀念館為二層(局部三層)框架結構,建築麵積3380平方米,展出各類文物千餘件,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麵再現了鹽池13年輝煌而曲折的革命曆程。

解放廣場用紅磚鋪成,取意“紅場”,占地19.36畝,寓意1936年鹽池解放。解放紀念碑為寫意的三把刺刀,為不鏽鋼材質,總高27米。橄欖環以下6米,以上21米,與19.36畝的廣場共同表達1936年6月21日淩晨3時解放鹽池。

紅軍陵由豐碑、緬懷廣場、祭台組成,共雕刻79位鹽池籍烈士的英名事跡,是紀念園內重要的緬懷場所。

鹽池革命根據地

鹽池革命根據地是陝甘寧邊區的西北門戶和前哨陣地,是寧夏從1936年起唯一堅持到全國解放的一塊紅色根據地。在陝甘寧邊區23個縣中,鹽池位居西北邊緣,西與寧夏馬管區(寧夏軍閥馬鴻逵統治區)交界,北與國民黨控製的綏遠省毗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寧綏反動派對邊區的每一次侵擾,鹽池必首當其衝,因此毛澤東曾從戰略高度指出:“定(邊)鹽(池)失則邊區失去了西北門戶”。

抗戰時期,鹽池“三寶”(食鹽、皮毛、甘草)是邊區軍民生活和組織出口的支柱產業,對支援邊區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毛澤東在1941年就予以肯定:“定(邊)鹽(池)是邊區的經濟中心”。鹽池所產食鹽,不僅滿足了陝甘寧邊區軍民的食用和藥用,也是邊區的主要外貿商品。鹽池人民為緩解邊區的經濟困難,支援抗戰,做出了無私的貢獻。

在開創與建設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歲月中,鹽池根據地的回漢人民在共產黨領導和紅軍支持下,建立革命政權,發展人民武裝,打土豪分田地,努力生產,支援前線,踴躍參軍參戰,湧現出眾多的英雄模範人物。根據地人民用鮮血和汗水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正如毛澤東在1949年10月26日給延安和陝甘寧邊區人民的複電中所說,“延安和陝甘寧邊區人民對於全國人民是有偉大貢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