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_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概況

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位於太平鎮的長征街,是一座小青瓦的三層小樓。在600多平方米展廳裏,陳列著200多件當年紅軍留下的彈藥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著當年這段金戈鐵馬的曆史。2001年6月,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被中宣部評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的領導下,為甩開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施北上計劃,發動了四渡赤水戰役。

四渡赤水之戰是紅軍在戰略轉移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是毛澤東用兵如神的生動體現。為了緬懷先烈,四川省古藺縣在四渡赤水主戰場太平鎮,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再現了紅軍四渡赤水的輝煌戰績。

紅色古鎮

太平鎮位於赤水河穀的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與貴州省習水市醒民鄉一衣帶水,一橋相通,成為古藺出川入黔的東大門,很早以前就是享譽川黔的水陸碼頭,是商賈聚散地之一,繁華富庶,素有“小重慶”的美稱。

戰國至先秦時期,這裏屬古習國部落和夜郎國,當時的人們將太平鎮叫“落洪口”。蜀漢時諸葛亮南征,還曾在這一代排兵布陣。自從明代以後,來自江西的一個名叫朱複桐的商人,他為紀念先輩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傳道,就將“落洪口”更名為“鹿平場”。後來,朱氏的後裔為了懷念祖上的家鄉“太平堡”,又將這裏改稱“太平渡”,這個名字被沿用至今。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在川黔滇三省邊界沿赤水河流域進行了聞名世界的“四渡赤水”。紅軍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時就是從太平渡過河的。這裏,因為四渡赤水的軍事神話而被載入史冊。

據不完全統計,僅太平鎮就有紅軍紀念遺址80多處,紅軍渡口、長征街、長征大橋、長征電站等以紅軍長征命名的景點隨處可見。長征期間,太平渡創造了許多與紅軍有關之“最”:如“四渡赤水”的次數、渡口最多,收養、救護紅軍傷員、失散人員最多,幫助紅軍渡河、當向導、籌軍糧、搞宣傳的人最多,紅軍留下的遺物最多,紅軍留下的故事最多……太平鎮,這座紅色古鎮,散發著它獨具特色的魅力,成為赤水河流域一道亮麗的風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