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_黎平會議會址

黎平會議會址

概況

黎平會議會址坐落在黎平縣城(德鳳)東二郎坡52號。它原為城東翹街胡榮順店鋪,晚清建築,前低後高,分為三進,是黎平城建築十分講究的古式木樓。第一進為店鋪;第二進為住宅,有明間、次間、稍間;第三進為後院花園。會址有大小天井8個,四周為青磚空鬥封火牆,高約20米。2005年11月,黎平會議會址被中宣部評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會址總麵積800餘平方米。第一進的門麵左牆壁上書有“鍋鼎瓷器”四個行書大字。第二進有一較大的天井,正堂雕塑“二龍戲珠”,正堂對麵雕塑兩隻大鳳,雕刻精美。牆頂有一屏峰台,塑有獅、鳥、兔類。左右為格扇門書房,房後為小天井,放有青石水缸。牆壁上繪有以曆史故事為題材的壁畫。整個建築高大、寬敞、森嚴,是黎平縣城內屈指可數的老式民房。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紅軍長征由湖南通道一舉攻克黎平縣城。18日,黨中央在此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黎平會議”。會上否定了“左傾”冒險錯誤的進軍計劃,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這次會議是紅軍離開江西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緊要關頭改變了紅軍的戰略方針,變被動為主動,並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這所普通的民房,因黎平會議而成為重要革命文物。

黎平會議

黎平在貴州省的東南部,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與湖南通道縣相鄰,西接榕江,南麵毗連廣西,北與劍河、錦屏相望,苗嶺山脈貫穿全縣。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曾留下紅軍的足跡。

1943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後,於12月11日占領湖南通道縣城,紅軍由出發時的八萬餘人,銳減到三萬多,折損過半。此時,蔣介石調兵遣將,前堵後追,妄圖消滅紅軍。12月12日,中央軍委在湖南通道召開了臨時軍委擴大會議,毛澤東提出了一路向西、進入貴州的方針。這一主張被會議采納,中央紅軍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道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刊發。

中央紅軍入黔後消滅了貴州軍閥的防守部隊和一些地主武裝,於12月14日占領黎平縣城。城內外苗、侗各族群眾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歡迎紅軍。紅軍把沒收豪紳的糧食、衣物分給群眾,把從敵人那繳獲來的槍支彈藥也送了一些給當地的人民。紅軍還幫助當地人民建立武裝自衛組織,號召他們走紅軍的道路。

12月18日,在黎平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王稼祥、張聞天等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周恩來主持。會上,經過毛澤東的不懈努力,肯定了紅軍進入貴州這一重要戰略決策,進一步肯定紅軍西進的方向。會議還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定》,並決定取消八軍團建製,對部隊進行了改編。

會後,紅軍向黔北挺進,所向披靡,直抵烏江南岸,打亂了敵人原來的布置。自此,戰局才開始出現了轉機。黎平會議為不久後召開的遵義會議奠定了思想基礎,是實現中國革命曆史性轉折會議的前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