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_“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

“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

概況

昆明“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坐落在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即西南聯合大學原址)內。1997年7月,“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被中宣部評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烈士陵園安葬著1945年在“一二·一”慘案犧牲的四位烈士,他們是:於再、潘琰、李魯連和張華昌。墓道前方矗立著兩根石柱,頂端是鮮紅的火炬;石柱基座上,刻有聞一多先生撰寫的《一二·一運動始末記》,墓後石屏為自由神浮雕。浮雕下,刻有感情真摯的悼詩:“死者,你們什麽時候回來?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這裏。死者,你們怎麽走不出來?我們在這裏,你們不要悲哀。我們在這裏,你們抬起頭來。哪一個愛正義者的心上沒有我們?哪一個愛自由者的腦裏沒有我們?哪一個愛光明者的眼前看不見我們?”整個墓地莊嚴肅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群眾來這裏瞻仰、憑吊,廣大青少年常到這裏掃墓、悼念。

紀念館內設有“一二·一”運動展室和西南聯大校史展室。“一二·一”運動展室陳列著有關“一二·一”運動的文字資料、圖片、圖表和實物,以及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展覽共分“運動的曆史背景”、“一二·一運動”和“運動的深遠影響”三個部分。此外,還有1946年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的李公樸、聞一多兩先生的衣冠塚及生平事跡展覽。

“一二·一”運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舉國歡騰,希望實現和平民主。但很快,人民又麵臨著國民黨蔣介石發動全國內戰的嚴重局麵,美國暗中支持的蔣介石,其“剿共”的野心不可抑製。10月13日,國民黨雲南省政府突然改組,駐軍發生了衝突,使得無辜

的市民飽受牽連。昆明市民喘息未定,接著蔣介石在全國各地挑起內戰。麵對再一次的國家危難,昆明憤怒了!

1945年11月25日晚上,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雲南大學、私立中法大學和省立英語專修學校等幾個大學學生自治會,在西南聯大新校舍草坪上,召開了反對內戰呼籲和平的“時事晚會”,民主人士吳晗、周新民、聞一多參加了討論會,錢端升、伍啟元、費孝通、潘大逵幾位教授就和平民主、聯合政府等問題作了講演,當天到會的人員有五六千人。

反動派們感到了恐慌。在教授們的講演聲中,會場四周企圖威脅到會群眾和擾亂會場秩序的機關槍、衝鋒槍、小鋼炮一齊響了。一位教授正在講演時,會場外響起了衝鋒槍聲,子彈從人們頭上掠過,會場引起一陣混亂,但很快人們就平靜下來。槍聲越來越密,而講演者們毫無畏色,會場氣氛十分熱烈,每個人的愛國之心全被點燃了。

槍聲沒有嚇倒愛國誌士,可沒想到的是,威脅之後緊接著是誣陷。第二天清晨,國民黨《中央日報》竟然發出一條新聞:“西郊匪警黑夜槍聲”,汙蔑開會的教授和學生是“匪警”。

大家群情激憤,幾個大學的教授、學生決定罷課抗議。各大學聯合組織“罷課委員會”,發表《罷課宣言》和《致杜魯門書》、《致美國人民書》,呼籲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一起製止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阻止美國政府不合理的對華政策”,要求杜魯門“停止以武器及物資供給中國政府進行內戰”。

12月1日,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上午9點,大批的特務和身著製服的軍人,手執棍子、石頭、手槍等,衝進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等學校,一通亂打亂砸,師生們在棍棒下不斷倒下。在西南聯大新校舍門前,暴徒們突然扔出了一顆手榴彈,南菁中學的教師於再當場被炸成

重傷,當天晚上在雲南大學醫院逝世。同時在聯大師範學院,正當鐵棍、石頭飛舞之時,三顆手榴彈飛向了學生,聯大學生李魯連,被炸得滿身鮮血,奄奄一息。同學們趕緊抬著他送往醫院,正走到半路,又被特務們攔住,一頓毒打之後,李魯連氣絕身亡。聯大的女學生潘琰看到同學被炸,衝上去搶救,自己卻被第二顆手榴彈炸成重傷,喪心病狂的特務們追過來用尖鐵棍朝她的身上亂刺致死。在犧牲的四位烈士中,張華昌更小,他是昆華工校的學生,隻有16歲。在這場運動中,各校師生共被打傷數十人。直到下午,暴徒認為“任務完成了”,就高呼著口號揚長而去。

慘案發生後,昆明3萬多師生立即掀起更大規模的反內戰、爭民主運動。在繼續堅持罷課的同時,每天出動100多個宣傳隊到街頭、工廠和郊區農村宣傳。從12月2日起,昆明為四烈士舉行公祭。一個半月中,參加公祭的各界人士有15萬人,近700個團體。全國各地學生紛紛舉行集會遊行,聲援昆明學生的正義鬥爭。

昆明學生的鬥爭在全國激起強烈的反響。延安各界舉行群眾大會,周恩來在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讚揚“青年是爭取和平民主的先鋒隊”,指出“我們正處在新的‘一二·九’時期,昆明慘案就是新的‘一二·九’”。中國民主同盟、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等民主黨派、陪都各界反內戰聯合會及各界知名人士,也先後發出聲援函電。重慶、成都、上海、遵義等城市都興起群眾性的聲援活動。

烈士的血沒有白流,“一二·一”運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陰謀,是國民黨統治區當時正在發展的民主運動的標誌。對於“一二·一”運動,後人給予了高度的讚譽:1935年的“一二·九”和1945年“一二·一”運動,是“五四”傳統精神的發揚,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統治者的兩次重大戰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