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嚴以修身:打鐵還需自身硬_◎【品讀經典】

第一章

嚴以修身:打鐵還需自身硬

1912年10月,奉天(今沈陽)東關模範學校的一位學生,寫了一篇題為《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的作文。文中說:學生讀書的目的和任務不應為個人名利,而應為擔負和完成“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中國要圖富強,應該從根本上做起,把教育辦好。老師非常欣賞這篇隻有900多字的作文,並在評語中說:“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學不如此不足以言學,學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學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奉天教育成績展覽會把這篇文章作為甲等作文展出,上海兩家出版社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中學生國文成績精華》兩書,也收錄了這篇作文。

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時年14歲的周恩來。在奉天讀書期間,周恩來盡管還是髫齡少年,卻已經顯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高尚誌向、出眾才華和勤勉好學精神。有一次,兼任“修身”課的魏校長在課堂上問同學們:“諸生為什麽而讀書?”同學們有的回答“為明禮而讀書”,有的回答“為光耀門楣而讀書”,也有的說“為了家父而讀書”。當魏校長問到周恩來時,周恩來回答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沒想到,這個十幾歲的孩子,竟然懷有如此遠大的抱負。他激動地對同學們說:“有誌者,當效周生啊!”

周恩來在奉天讀書的兩年多時間裏,在學業上刻苦精進,成績優異;在為人處世方麵,他待人熱情,團結同學,樂於幫助別人。一位同學因為有殘疾,有時候會缺課,周恩來常常主動幫助他補課。一位姓吳的校工年紀大了,工作很辛苦,周恩來就常常早一點到校,幫助他掃地、燒水。一次這個老校工病倒了,周恩來就把身上僅有的8個銅元送給他,幫他治病。

周恩來出生在南國水鄉,到了寒冷、幹燥的關外,身體在短時間內不大適應。但是,他以頑強的毅力“錘煉”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學校附近的萬泉河邊跑步,持之以恒地堅持了3年。他還堅持徒步上學。到了冬天,他要冒著刺骨的寒風,走在冰天雪地裏;在風沙天氣,他要冒著撲麵而來的風沙前行。艱苦的生活條件,砥礪了少年周恩來的意誌,也幫助他鍛煉出強健的體魄;遠大的理想抱負,成為他修身成才的動力,涵養了他的品德,激發了他的才華。1962年8月,周恩來曾經在和親屬談話時,回憶起這個時期的生活。他說:“到東北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是把身體鍛煉好了。在上小學時,無論冬天、夏天都要做室外體育鍛煉,把文弱的身體鍛煉強健了。再一個好處是吃高粱米,生活習慣改變了,長了骨骼,鍛煉了胃腸,使身體能適應以後的戰爭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什麽是“修身”?古人說:凡立誌,先修身。修身的基礎,是一個人遠大的理想抱負。修身不是讓一個人“閉門思過”、“閉門修養”,而是身體力行的實踐,是讓自己的道德修養日臻完善、讓自己的本領日益提高、讓自己的體魄日益強健的實踐活動。少年周恩來在奉天讀書時的修身生活,就是他一生嚴以修身的起點。

同時,我們必須知道,修身不是“一時”的事兒,而是“一生”的追求,是時時刻刻保持著的一種優良習慣。我們還是以周恩來同誌為例:他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學校以注重學生修身著稱。學校門口有一麵鏡子,上麵寫著教育家嚴範孫先生起草的容止格言:“麵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周恩來不僅在學校期間,而且在一生之中,都用這短短幾十個字的箴言,規範自己的衣著、儀表和一言一行。1916年,周恩來曾經撰寫過《函索鏡影》一文,記錄了美國教育家格瑞裏向南開學校索取鏡子和“容止格言”照片的事,文中談到,容止格言“為資警勵全校師生之用”。容止格言的要求,周恩來嚴格恪守了一生。

1943年,周恩來已經是一位成熟的革命家、政治家。這年的3月18日,是他45歲(陰曆)生日。當天,南方局的同誌們準備為其祝壽,但他並沒有出席,而是在辦公室寫下了一份《我的修養要則》,全文如下:

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

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

四、 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

五、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

六、永遠不與群眾脫離,向群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

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從這篇短短一百餘字的修養要則中,我們可以看出周恩來對自己修身的標準之高、要求之嚴和持之以恒。今天,我們都知道周恩來同誌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但是,我們從他一生治軍理政的經曆中,更可以看到一位從少年時期就懷抱遠大的理想、樹立救國救民的堅定信念、畢生嚴以修身的典範。他一生為中國人民創造的豐功偉績,和他的理想信念、修身習慣與偉大實踐是分不開的。

◎【品讀經典】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白求恩同誌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麽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白求恩同誌是實踐了這一條列寧主義路線的。我們中國共產黨員也要實踐這一條路線。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誌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誌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誌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誌是

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係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我和白求恩同誌隻見過一麵。後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選自《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劉少奇:共產黨員為什麽要進行修養

無論是參加革命不久的共產黨員,或者是參加革命很久的共產黨員,要變成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須經過長期革命鬥爭的鍛煉,必須在廣大群眾的革命鬥爭中,在各種艱難困苦的境遇中,去鍛煉自己,總結實踐的經驗,加緊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對於新事物的知覺,這樣才能使自己變成品質優良、政治堅強的革命家。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封建思想家在這裏所說的是他自己修養的過程,他並不承認自己是天生的“聖人”。

另一個封建思想家孟子也說過,在曆史上擔當“大任”起過作用的人物,都經過一個艱苦的鍛煉過程,這就是:“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共產黨員是要擔負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須注意在革命鬥爭中的鍛煉和修養。

我們共產黨員的修養,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必需有的修養。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群眾的、特別是無產階級群眾的實際革命運動。

毛澤東同誌說:“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我們的黨員,不但要在艱苦的、困難的以至失敗的革命實踐中來鍛煉自己,加緊自己的修養,而且要在順利的、成功的、勝利的革命實踐中來鍛煉自己,加緊自己的修養。有些黨員受不起成功和勝利的鼓勵,在勝利中昏頭昏腦,因而放肆、驕傲、官僚化,以至動搖腐化和墮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這在我們共產黨員中,是個別的常見的事。黨內這種現象的存在,應該引起我們黨員嚴重的警惕。

在無產階級革命家出現以前,曆代的革命者,一到他們進行的事業得到勝利和成功以後,少有不腐化、不墮落的。他們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成為革命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物。在中國近百年的曆史中,或者說得更近些,在近五十年的曆史中,我們看到許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革命者,在得到了某些成就,爬上了當權的位置以後,就腐化墮落下去。這是由曆代革命者的階級基礎所決定的,由過去革命的性質所決定的。在俄國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世界曆史上的一切革命,結果總是一個剝削階級的統治由另一個剝削階級的統治所代替。所以,曆代的革命者,在他們成為統治階級以後,就失去他們的革命性,反轉頭來壓迫被剝削的群眾,這是一種必然的規律。

然而,對於無產階級革命來說,對於我們共產黨來說,無論如何決不能是這樣。無產階級革命是消滅一切剝削、一切壓迫、一切階級的革命。共產黨所代表的是被剝削而不剝削別人的無產階級,它能夠使革命進行到底,從人類社會中最後消滅一切剝削,清除一切腐化、墮落的現象。它能夠建立有嚴格組織紀律的黨,建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的國家機關,經過這樣的黨和國家機關,領導廣大人民群眾,來和一切腐化、墮落的現象進行不調和的鬥爭,不斷地從黨內和國家機關中清洗那些已經腐化、墮落的分子(不管這種分子是作了多大的“官”),而保持黨和國家機關的純潔。無產階級革命的這一特點,無產階級革命黨的這一特點,是曆代革命和曆代革命黨所沒有的,而且也不能有的。我們的黨員必須清楚了解這一特點,特別注意在革命勝利和成功的時候,在群眾對自己的信仰和擁護不斷提高的時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緊自己的無產階級意識的修養,始終保持自己純潔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品質,而不蹈曆代革命者在成功時的覆轍。

革命實踐的鍛煉和修養,無產階級意識的鍛煉和修養,對於每一個黨員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權以後更為重要。我們共產黨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中國社會中產生的。每個黨員都是從中國社會中來的,並且今天還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還經常和這個社會中一切不好的東西接觸。不論是無產階級或是非無產階級出身的黨員,不論是老黨員或是新黨員,他們會或多或少地帶有舊社會的思想意識和習慣,這是不奇怪的。為了保持我們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的純潔,提高我們的革命品質和工作能力,每個黨員都必須從各方麵加強自己的鍛煉和修養。

(節選自《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習近平:談領導幹部的修養

一、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重大課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必須做到教育和實踐兩手抓,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深深植根於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的有效途徑,必須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清除黨內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須以整風精神嚴格黨內生活,著力提高領導班子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講認真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態度,必須做到無私無畏、敢於擔當,把認真精神體現到黨內生活和幹事創業方方麵麵。

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20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

(節選自《黨史縱橫》,2014年第2期)

二、多讀書,修政德

我們國家曆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

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為政之道,務於多聞。”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包含了豐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實踐。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並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廣大黨員幹部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的重要途徑,成為淨化靈魂、培養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澱在我們的血液裏,融會到我們的從政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選自習近平著《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三、追求“慎獨”的高境界

《禮記》有雲:“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黨員幹部要“慎獨”。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不僅要主動接受組織、製度的監督,而且還要不斷加強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劉少奇同誌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就將“慎獨”作為黨性修養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黨員幹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獨”。

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明確的政治方向,遵守鮮明的政治原則,珍惜個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內在的“定力”。

其次,要時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講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潔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養德,增強防腐拒變的“免疫力”。

同時,還要辦事公開透明。黨員幹部也是普通的人,難免存在各種弱點,會犯各種錯誤,而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隻要辦事講民主、講程序、講紀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減少各種誘惑的“滲透力”,防腐拒變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選自習近平著《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春秋〕曾參:修身為本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3)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4)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7)其知。致知在格物(8)。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9)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10)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11)者薄,而其所薄(12)者厚,未之有也!

(選自《四書集注·大學》)

【注釋】

(1)大學之道:指大學的原則、宗旨。大,舊讀“太”,古人8歲入小學,學習基礎文化知識和日常禮儀;15歲入大學,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

(2)明:動詞,使……彰明;明德,光明的德性、美德。

(3)親:同“新”,動詞,使……革新。

(4)止: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即上文所稱的“至善”。

(5)得:獲得,指獲得“至善”。

(6)齊家:齊有“治理”、“整治”的含義,“家”指的是整個家族。“齊家”是說讓整個家族齊心協力。

(7)致:同“至”,指達到極點。

(8)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9)壹是:一切,全部。

(10)本亂:根本遭到破壞,紊亂,指本性敗壞。

(11)厚:重視、尊重。

(12)薄:輕視、忽略。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人應當怎樣活著

卑劣地、愚蠢地、放縱地、邪惡地活著,與其說是活得不好,不如說是慢性死亡。

追求對靈魂好的東西,是追求神聖的東西;追求對肉體好的東西,是追求凡俗的東西。

應該做好人,或者向好人學習。

使人幸福的並不是體力和金錢,而是正直和公允。

在患難時忠於義務,是偉大的。

害人的人比受害的人更不幸。

做了可恥的事而能追悔,就挽救了生命。

不學習是得不到任何技藝、任何學問的。

蠢人活著卻嚐不到人生的愉快。

蠢人是一輩子都不能使任何人滿意的。

醫學治好身體的毛病,哲學解除靈魂的煩惱。

智慧生出三種果實:善於思想,善於說話,善於行動。

人們在祈禱中懇求神賜給他們健康,不知道自己正是健康的主宰。他們的無節製戕害著健康;他們放縱情欲,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健康。

人們通過對享樂的節製和對生活的協調,才能得到靈魂的安寧。缺乏和過度慣於變換位置,將引起靈魂的大**。搖擺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的靈魂是既不穩定又不安寧的。因此應當把心思放在能夠辦到的事情上,滿足於自己可以支配的東西。不要光是看著那些被嫉妒、被羨慕的人,思想上跟著那些人跑。倒是應該將眼光放到生活貧困的人身上,想想他們的痛苦,這樣,就會感到自己的現狀很不錯、很值得羨慕了,就不會老是貪心不足,給自己的靈魂造成苦惱。因為一個人如果羨慕財主,羨慕那些被認為幸福的人,時刻想著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不斷搞出些新花樣,由於貪得無厭,終於做出無可挽救的犯法行為。因此,不應該貪圖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應該滿足於自己所有的東西,把自己的生活與那些更不幸的人比一比。想想他們的痛苦,自己就會慶幸命運比他們的好了。采取這種看法,就會生活得更安寧,就會驅除掉生活中的幾個惡煞:嫉妒、眼紅、不滿。

應當認定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以便把國家治理好。決不能讓爭吵破壞公道,也不能讓暴力損害公益。因為治理得好的國家是最可靠的保證,一切都係於國家。國家健全就一切興盛,國家腐敗就一切完蛋。

內戰對雙方都有害,它使勝敗雙方同遭毀滅。

隻有團結一致,才能辦好大事,例如進行戰爭;不團結是辦不到的。

法律的目的是使人們生活得好。可是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定要使人們願意幸福。對遵守法律的人,法律才是有效的。

應該洞察到人生是脆弱的、短促的、多災多難的,所以應該隻要一份中等財富,把大量努力用在最必需的事情上。

(選自北京大學哲學係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有刪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