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山高語音低 水深則流緩——憶瑣事而念師恩

山高語音低 水深則流緩——憶瑣事而念師恩

朱華彬

我是郭湛教授2008級的博士生,2011年畢業。入師門前,知道郭老師很有名;入師門後,跟老師讀書,覺得老師很“普通”;畢業工作直至今日,才懂得老師“普通”的言傳身教是多麽重要。老師在花甲之年總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十個字:安全、健康、勤奮、平和、審美。字麵意思很簡單,但要真正領會,並懂得“為什麽”之後去踐行它,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都是隻知字麵意思。畢業後,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經曆,再去品位老師的十字格言,我覺得有一句話最能詮釋老師的智慧和境界,即“樹高蟬聲細,山高語音低,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一、人生複雜多變,保持平和之心

從境界層次來說,我覺得,在老師的十字格言中,“平和”是最重要的,是哲學層麵的。老師說:“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既要積極地參與必要的競爭,又要準備麵對失敗,經受逆境。對於各種結果,包括否定的評價,都應當正確理解,平靜對待。”我覺得,這隻是第一個層次,老師的另一句話表達了“平和”的更高一個層次。老師說:“我從來不和別人去爭,該有的我也都擁有了。”所謂不爭亦爭,不爭是為了更好地爭,而且要爭得贏。

所謂“水深則流緩”,水麵上即使有大風大浪,沉在深處的水仍會保持緩慢的速度流淌。這句古語蘊含著豐富的內涵,生動表述了動與靜、快與慢的辯證關係。所謂“寧靜致遠”,動的越多、越快,損耗、消亡的也越快。比如企業的生存,李嘉誠堅持“不掙最後一個銅板”,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都是這個道理。

麵對激烈的競爭和複雜多變的情況,人的心理壓力會增大,想法也容易多,心智也容易亂。因此,隻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斷地通過努力一點一點地積累,就能處事泰然,以不變應萬變,收獲成就也就水到渠成了。一個人隻有在大的波折中,保持頭腦清醒,沉穩前行,才能脫穎而出,取得成功。

古人把“德”看得非常重要,“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真實的能量存在。所以,古人講究“積德”,不僅為自己“積德”,還要為後人“積德”。“德”損耗,就會折福折壽。所以,為人處世就要善良、真誠,說話講究謹言慎行。何謂中庸“,中”即“口”字上貼了一個封條。惡口噴人就會損耗“德”,一個有修養、有智慧的人講話都是慢悠悠的、嚴謹的,特別注意“口德”,即“人貴則語遲”。

在物欲橫流、利益至上的市場經濟社會,人們為追逐名利,爾虞我詐,爭強好勝,患得患失,吃不好,睡不好。媒體發達了,人們“被認識”的能力提高了,有些人為出名,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吹噓自己,有的還同時貶低別人。動的太多,損耗也就多,也就沒有多少精力做正事了。心懷慈悲之心,能忍讓、能吃虧、能沉住氣、能包容,靜下心來做事,才是最智慧之人的處世態度。

老師的心是平靜的、清澈的。他做人低調,從不爭來爭去,從不吹噓自己的成就,從不頂著“名師”之銜沽名釣譽;講話、講課不搞噱頭,不講大話謊話騙人,更不會背後中傷、肆意攻擊他人,也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傷害別人。老師是一直靜下心來認真做事的,他待人誠懇謙和,即使對晚輩也不會盛氣淩人,與人交流語氣總是那麽柔和。誠懇對待別人,也因此得到更多人的敬愛。

二、廣州是湖,北京是海

“平和”之心,才能孕育大誌。沒有大誌,“平和”的心態也就純粹修身養性了,就變為遁世“無為”了。老師的日常言語總是那麽樸實,語氣也總是那麽和緩,言語中鮮有慷慨激昂的大論,但點滴中透露出老師的遠大誌向,這一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有兩件事最能說明這一點。

大概是2007年左右,劉敬東老師(郭老師的學生)從廣東省委黨校調到清華大學時,考慮到生活質量會

下降,所以有顧慮,老師鼓勵他說:“廣州是湖,北京是海。”我也有同樣的經曆。2011年我博士即將畢業,麵臨工作去向的困擾。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留在北京,另一個選擇是回到河南師範大學任教。因河南師範大學是我本科就讀的母校,又因三四線房價低,生活質量高的原因,我心裏偏向去教書。老師卻鼓勵我留在北京,記得當我給老師講,在北京生活壓力大的時候,老師對我說了一句話:“當時我留在北京工作時,你師母帶著孩子不也在老家嗎?”聽到這話,我真是無言以對,就堅定留京工作了。現在雖然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但也收獲了成長的快樂,而且對工作和生活也是充滿信心的,感謝老師的教導。

三、話要一句一句地說,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寫

老師在給我們講如何寫好學術論文時說:“話要一句一句地說,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寫。”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意思是,寫哲學類的學術論文,要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奧的道理,切忌堆砌艱澀難懂的概念範疇,故弄玄虛。第二層意思是,語言要規範,做到完整、準確、精煉。這是老老實實做學問的態度,是做好學問最基本的前提,也是做好學問的唯一方法。這一做學問的態度鮮明地反映了老師的處世哲學。

老師是這麽做的,也是一點一點這麽教我們的。我們寫的文章,老師都仔細看,一字一句地修改,包括博士論文,雖然篇幅比較長,老師也耐心地修改。他常常在修改的文字中標出紅(刪除)、綠(補充)、藍(疑問)三種顏色,讓我們知道問題在何處,怎麽改更好。在老師的學生中,我不算是優秀的,從小文科弱,文字功底不是很好。所以,我的文章會被老師改得五顏六色。我體會,老師的這種做法有兩重含義,一是手把手地“教”,二是老師的身體力行更是一種要求和督促。工作後做了編輯,又在辦公室寫材料,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這種要求的重要性,並且很受益。雖然剛開始也會因為語言文字錯誤挨領導批評,但進步還是比較快的。

四、勤奮是做事成功的要訣

勤奮是一個人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老師將勤奮看作成功的要訣。隻有勤奮,人的知識結構才能不斷地更新和豐富,人的思維才會更加開闊和敏捷;也隻有勤奮,人才能再生產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斷創新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老師對實踐的效率、效能有深入的研究,對勤奮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勤奮的實質在於對時間充分有意義的利用。也就是說,勤奮要有效能,如果沒有,則白費力氣,不叫勤奮。因此,老師辯證地指出,做事不僅要努力,但還要講究方法,但方法也是勤奮換來的。

其實,一般人都不會管理和合理使用自己的時間,對時間的利用太奢侈浪費了。如果一個人能將大部分時間用於自己從事的事業中,不厭其煩去學習,一點一滴地進步,這就是勤奮。一說到勤奮,人們最常說的就是,一天隻睡幾個小時,熬夜到半夜,等等之類的話。但是,在老師看來,這不是真正的勤奮。勤奮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工作狀態,是人的長期的存在方式。老師不讚同熬夜式的勤奮,他認為,人隻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該做事的時候集中精力去做,沒必要去熬夜。熬夜是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影響身體健康。

勤奮要求心勤、手勤、口勤,心勤就是勤於思考,勤於思考的人往往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往往能做成事,做學問更是這樣。記得有一次我去找老師,雖然是周末時間,但老師仍在辦公室讀一本康德的書,書不厚,老師在書上畫了很多,還有很多批注。老師年近七十,還這樣用功讀書。手勤就是勤於動手,隻是想到,不去做,等於空想。口勤就是多與人交流,多向別人學習。

我總結到一個勤奮的方法,即“由易到難,不厭其煩”。比如寫文章,一開始有很多想法,但一下筆又感覺困難很大,就可能放棄了。現在我的策略是,有什麽想法先寫出來,再慢慢擴展、深化、豐富。由易到難,一點一點地完

成。完成後,還要至少修改三遍。

五、再生產自己的健康

勤奮是成功的根本和要訣,安全、健康則是成功的前提。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忙的時候,肯定精力集中,努力工作,這都沒什麽說的。但是怎樣對待“弛”,卻並不是那麽容易。因此,老師非常重視“再生產自己的健康”。他教導我們,要學會正確地放鬆,正確利用閑暇時間。放鬆是為了恢複自己的身體機能,養精蓄銳,但不科學的放鬆就會浪費精力。老師曾說,人不舒服或者生病了,是人的機體提醒你該休息了。人隻有善於休養生息、積蓄能量,方能有長遠的發展。但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不是懈怠。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是,完成自己要做的正事之後,才能玩得最快樂,放鬆才最有效率。工作之後比較忙,才體會到老師這句話的內涵。有時候做完一件事情後放鬆一下,看電影或玩小遊戲往往過頭,不但沒有放鬆,反而耗費了精力,浪費了好多的時間。老師每天下班後,經常去學校遊泳館遊泳。老師自己說,他還堅持洗涼水澡。老師的體型算不上強壯,但卻讓人感覺,他的能量總是那麽強大。

六、用審美的態度看待生活,追求和諧

老師十字格言中強調了審美的重要性:“以審美的態度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他人,人生會有更多的歡樂、幸福。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懂得審美的人決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審美可以消除人的疲勞和煩惱,使人平靜。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聽聽音樂,或者到公園裏散散步,不僅可以平複忙亂的情緒,還可以使思維更加清醒。每當寒暑假,老師便會和師母及家人一起自駕遊,享受自然美景和天倫之樂。所謂“天人合一”,融入美麗的自然風景中,人的閑情逸致便會油然而生。

平和的心態,審美的態度,才會達至和諧。“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前提。老師對師長十分尊敬,做學生和年輕教師時,跟自己的老師蕭前先生、李秀林先生、夏甄陶先生等虛心學習。在自己花甲之年,甘願犧牲自己幾年的科研時間,為三位老師編文集。我們很多學生都參與了文字錄入和校對工作,老師要求很嚴,非常認真。老師對學生總是盡心盡責,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老師與人生伴侶師母總是那麽和諧,老師與學生一起聚會,師母一般都會參加,家人也多次參加。這是一般老師做不到的,隻有和諧美滿的家庭才能做到。並且,師母還經常跟我們交流,給我們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都稱師母是副導師、生活導師。老師的朋友、同事評價老師首先會說,郭老師是個好人。做事先做人,在把投機取巧看作聰明,將老實貶低為愚笨的中國當今社會,堅持做好人是需要良好的心態和一定的境界的。

平和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高雅的審美意識,或許這是老師雖然堅持辛勤工作,卻比同齡人年輕許多的奧秘,也是老師學術做得好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奧秘。

以上是我基於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而對老師做人之道的感悟,不一定準確。我覺得,老師這種人生智慧源於其對智慧的熱愛,他這樣理解哲學:“哲學首先是一種情感的態度,是對智慧深沉而又熾熱的情感。它的目標也許是理性的,可它本身不單純是理性的,它同時又是情感的,是理性的激情或激情的理性。”老師身上充分體現了感性和理性的張力美。老師的做人之道使我非常受益,現在是我人生中艱苦奮鬥的階段,在非常艱難的時候,我就想,隻要我做到老師那樣,我肯定能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2014年的母親節,在和媽媽的通話中始終沒有說出“我愛你”這句話,心裏覺得非常遺憾和難受。因此,在老師從教四十五年與七十壽辰之際,回憶與老師相處的瑣事,感悟老師做人、做學問的智慧,盡情道出想要說的話,以抒感謝師恩之情,心情頗為舒暢。祝老師學術之樹常青,人格魅力永遠閃耀。

(作者係郭湛教授2008級博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編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