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黨章為遵循,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06

講奉獻 有作為——做合格黨員要讀懂苦與樂

縱觀我們黨的曆史,從革命戰爭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新世紀,再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新階段,我們黨取得的每一項成就、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時強調:“要發揚當年陝甘寧革命老區黨員、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高尚精神,做到一身正氣、清正廉潔,兢兢業業把老區各項事業發展好。”對廣大共產黨員來說,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條件如何改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個光榮傳統不能變,無私奉獻這個共產黨員的最好注腳不能變。

一、以黨章為遵循,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黨章明確要求,“黨在任何時候都要同群眾同甘共苦”,共產黨員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一)甘於吃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種光榮傳統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曾教導廣大黨員:“享受讓給人家,擔子揀重的挑,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這樣的同誌就是好同誌。”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詳細記述了他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領導同誌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飯、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製的背心、住著簡陋的窯洞的情形,感慨地稱讚這是存在於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興國之光”。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鄧小平說:“過去我們黨的威力為什麽那麽大?打仗的時候我們總是說,一個連隊有百分之三十的黨員,這個連隊一定好,戰鬥力強。為什麽?就是黨員打仗衝鋒在前,退卻在後,生活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樣他們就成了群眾的模範,群眾的核心。就是這麽個簡單的道理。”江澤民也提出:“對黨的領導幹部來說,不管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個原則不能變。”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學習紅軍長征中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崇高風範,始終艱苦奮鬥、艱苦創業,模範地實踐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拚

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由此不難發現,注重傳承和弘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是我們黨的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

(二)甘於吃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種精神境界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成員,共產黨員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要求每一位黨員,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把損失留給自己,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利益讓給別人。換句話說就是,把苦留給自己,把樂讓給他人。有人曾經問過楊善洲:放著好日子不過,何必自討苦吃?他回答:“入黨時我們都向黨宣過誓,幹革命要幹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有完成,我怎麽能歇下來?共產黨人就是要‘自討苦吃’! ”如果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反映的是古代少數仁人誌士的高尚情操,那麽“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則反映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境界。

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湧現出了無數甘於“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好黨員、好幹部。如張思德、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孔繁森、楊善洲、沈浩、郭明義等。縱觀他們的先進事跡不難發現,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相伴出現的就是“無私奉獻”,這也是共產黨人最響亮的名片。奉獻的層次很多、範圍很廣,既表現在國家需要時顧全大局、挺身而出、慷慨赴義,也表現在急難險重任務麵前,衝鋒在前、勇挑重擔、頑強拚搏,更表現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攻堅克難、埋頭苦幹。雷鋒曾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奉獻”的最好注解。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和“無私奉獻”一直是黨的先鋒模範的共有品質,也是我們黨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普遍要求。對於廣大共產黨員來說,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條件如何改善,要嚴格以黨章為遵循,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甘於奉獻”作為一種精神和作風,是永恒的,是共產黨人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最終贏得群眾滿意指數的最佳路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貶低,更不能丟棄。

(三)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做合格的共產黨員

艱苦奮鬥,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能吃苦、肯實幹;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就是提倡吃苦精神。艱苦奮鬥精神,是我們黨的立業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鄧小平曾感慨:“為什麽過去很困難的局麵我們都能渡過?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幹部、黨員同人民群眾一塊苦。”習近平深刻指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都遇到了種種艱難險阻,我們的事業成功都是經過艱辛探索、艱苦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

們要弘揚這種艱苦奮鬥精神,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當前,我們正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廣大黨員尤其要發揚艱苦奮鬥作風,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抵製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做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艱苦奮鬥作為一種黨性觀念來確立。黨員幹部要增強艱苦奮鬥的“定力”,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始終保持黨性純潔,不為名利所擾,不為誘惑所困;遵循艱苦奮鬥的“章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時刻繃緊艱苦奮鬥這根弦,勤儉辦一切事情,決不做勞民傷財的事情,決不做有違艱苦奮鬥精神的事情。

做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艱苦奮鬥作為一種精神狀態來保持。我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這些都決定了我們更需要用好艱苦奮鬥這個傳家寶,更需要幹部群眾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直麵困難、正視困難,克服困難、解決困難。

做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艱苦奮鬥作為一種行為方式來踐行。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持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基本要求,使艱苦奮鬥成為一種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自覺做艱苦奮鬥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首先要知恥,人人知恥,才能弘揚正氣;其次要知止,切實增強定力;再次要知足,正如周恩來1963年指出的那樣:物質生活方麵,應該知足常樂,要覺得自己的物質待遇夠了,甚至於過了,覺得少一點好,人家分給我們的多了就應該居之不安。每個黨員幹部都應該躬身踐行、知行合一,做到知足常樂、知止不殆、知恥為勇。

做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艱苦奮鬥作為一種政治本色來堅守。一個黨員幹部,如果脫離群眾、奢侈享樂,高高在上、無所作為,害怕困難、回避矛盾,就表明已由紅色變成灰色,再發展下去,就可能貪汙腐化變成黑色。堅守本色並不容易,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精神。要守牢作風底線、守好精神家園,做到永遠奮鬥、永不變色。

做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艱苦奮鬥作為一種濃厚氛圍來營造。中國夢說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依靠人民的力量。一人奮鬥一人成功,人人奮鬥社會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緊緊抓在手上,言必信、行必果,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點準穴位、猛藥去屙,標本兼治、馳而不息,黨風政風為之一振、社情民風為之一新。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奢靡享樂為恥,大力營造艱苦奮鬥的良好社會氛圍、健康社會風尚和正確價值取向,凝心聚力,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