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綱

總綱

13.為什麽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第一,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就是清楚地向世人表明了黨的鮮明的階級性。中國共產黨是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成的政黨;是以先進理論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政黨;是按照民主集中製的根本原則建立的工人階級政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我國的階級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意義上的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在這種情況下,工人階級還是不是黨的階級基礎,還要不要堅持我們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有人認為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係的代表已不再是產業工人,而是掌握了先進科學技術的知識分子,把知識分子同工人階級對立起來。這些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1)中國工人階級仍然是最先進的階級。(2)作為黨的階級基礎的中國工人階級不僅長期存在,而且將不斷發展壯大。(3)工人階級仍然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係的代表。(4)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第二,說中國共產黨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則進一步強調了黨的廣泛的群眾性。我們黨從來就不僅代表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同時也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黨的階級性、先進性,離不開黨的群眾性。黨的階級性、先進性是建立在廣泛的代表性基礎上的。進一步說,隻要有了群眾,政黨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正麵臨著繁重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務。這個任務,隻有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完成。說到底,社會主義事業是多數人的事業,作為執政黨,有責任把社會上不同的階級、階層、集團、群體團結在一起,共同完成這個大業。

14.為什麽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中國的曆史表明,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指引中國人民找到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正確道路,並且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60多年來,盡管我們走過彎路,有過失誤,但是黨和全國人民一道,經受了挫折的考驗,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總之,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的曆史證明,隻有中國共產黨能夠肩負起民族的希望,領導中國人民把曆史推向前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更快地發展中國。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順利實現黨提出的戰略目標,始終保證我國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順利前進;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更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來,不斷取得勝利;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

總之,無論從哪方麵來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當之無愧的。

15.中國共產黨為什麽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最終的奮鬥目標?

一個政黨的綱領就是一麵旗幟。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曆史階段,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鬥目標的最高綱領。我們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形式,是我們已知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曆史上最美好、最進步、最合理的社會形式,因此,我們黨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奮鬥的最終目標。

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理想的社會製度,而且是一種科學的理論體係,還是一種運動。實際上,共產主義的實踐活動時刻就在我們身邊。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由低級到高級向前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務。共產主義運動,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曆史,在中國,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進行革命鬥爭,推翻了反動統治,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現在,我國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黨正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當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工作,就是為共產主義大廈添磚加瓦。所以,我們現在的工作都是在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奮鬥。

但是,也必須懂得,共產主義的實現、社會主義製度的發展和完善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在曲折和反複中前進的。那種隻看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而存在速勝論的觀點是不現實、不科學的,而那種沒有看清社會發展的規律、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悲觀失望的觀點也是錯誤的。盡管當前國際風雲變幻,但是,社會發展總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綱領和奮鬥目標而為之奮鬥,並將繼續奮鬥下去!我們堅信,曆史將按著固有的客觀規律向前發展,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鐵的必然性。

16.闡述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為什麽要側重於結合中國的實際?

十八大黨章在闡述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時,把側重點放到了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地走自己的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方麵,這反映了我們黨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必然要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原理認識上的進一步深化。曆史已經證明,將來還會繼續證明,社會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對此,我們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悲觀失望。

另一方麵,這也體現了我們黨對綱領的把握更科學、更堅定。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根據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深刻總結曆史的和當前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全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取得了共識。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的最高理想仍然是共產主義,而現實的綱領則是初級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現在的努力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前進的,忘記遠大目標,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不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綱領而奮鬥,同樣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

17.黨章為什麽仍然要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麽?

十八大黨章強調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因為:

第一,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場新的革命過程中,認識和解決實踐中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問題,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必須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隻有認識到我國已經進入到社會主義,我們才能拋棄那些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隻有認識到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我們才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找到解決當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正確答案。

第二,在經濟發展和經濟體製改革過程中,建立合理的所有製結構,尋找合適的公有製實現形式,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我們要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考慮經濟發展的規劃和經濟體製改革的做法,認識黨中央為什麽要製定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方針政策。我們講在改革開放中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就是要敢於和善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尋找能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體製、機製、企業組織形式。這就是今天仍然要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現實意義。

第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防止“左”右兩種傾向,必須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的一個獨特而又複雜的曆史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果在學習、借鑒和利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創造的文明成果時,不加區分地兼收並蓄,甚至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就會走向右的軌道;如果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同學習、借鑒和利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創造的文明成果對立起來,拒絕這樣的借鑒,就會出現“左”的錯誤。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曆史定位帶來的曆史複雜性。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始終對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黨內出現的右的和“左”的兩種傾向進行了嚴肅的鬥爭。

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隻有牢牢抓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總之,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內在要求,對於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意義。

18.怎樣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

十八大黨章總綱中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一,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關鍵在於始終做到“兩個毫不動搖”和“一個統一”。一是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二是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三是堅持公有製為主體,促進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這兩者不能對立起來。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多種所有製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關鍵在於既要反對平均主義,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又要理順分配關係,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收入分配問題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的發揮,是當前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著力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必須與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相適應;同時,還要與市場經濟的規則相適應。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就是這兩個適應的體現,是社會主義分配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實施這一分配製度的一個重要方麵,是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在分配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現在群眾對收入差距大的問題反映強烈,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規範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9.怎樣理解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第一,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我們黨的政治地位決定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題,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概括為中國的發展路線,充分表明我們黨執政的目的始終著眼於發展,執政的任務始終致力於發展,執政的措施始終圍繞著發展來製定,執政的成效始終要用發展來檢驗。

第二,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在科學總結其他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為深刻的教訓。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原因是多方麵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在於這些國家執政的共產黨沒有解決好發展問題。歸結起來是先進生產力沒有充分發展,先進文化沒有充分發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充分維護和發展,動搖乃至喪失了黨執政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

第三,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生產力不發達,特別需要我們花大氣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迫切。

第四,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適應了當代世界發展變化的實際。世界生產力和科技發展很快。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麵存在諸多深刻矛盾;另一方麵,在新技術革命中生產力仍有很大發展。這使社會主義麵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我們應該作出的正確決策,就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顯現出來。

20.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麽?怎樣正確認識?

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黨的十三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堅持了這一規範的表述。黨的十七大黨章把黨的基本路線的末句修改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就使黨的基本路線的表述更加全麵,內涵更加豐富。黨的十八大沿用了這一提法。

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鄧小平同誌在各種場合多次向全黨、全國人民鄭重申明:我們這一基本路線不會變、不能變、不許變。他說,我們要向世界說明,我們現在製定的這些方針、政策戰略,誰也變不了。為什麽?因為實踐證明現在的政策是正確的。改變現在的政策,國家要受損失,人民要受損失,人民不會讚成。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充分說明,我們取得了重大的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曆史性跨越。我們取得這樣的勝利,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正確指引,靠的是黨的高度團結統一,靠的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奮鬥。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和風險,都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

這些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和團結全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經受風險考驗,實現政治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最根本的是因為任何時候,特別是在關鍵時候始終沒有偏離“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這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

21.為什麽要將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寫進黨章?

堅持把我們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寫入黨章,主要基於三個方麵的考慮。

第一,在黨章總綱中提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提出了新階段的行動口號。我們黨曆來重視戰略目標的重大作用。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形勢下,七大黨章規定,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這就是黨在革命階段的戰略目標。八大黨章把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作為黨在建設時期的戰略目標。十八大黨章把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表述為: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總之,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都根據當時的形勢和人民的意願,提出了明確的具有感召力的目標,並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為之奮鬥。

第二,把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寫入黨章,有利於統一全黨思想、凝聚各方麵力量。在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應當根據黨在新世紀的三大曆史任務,根據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製定和叫響黨和國家在新曆史起點的行動綱領,以便進一步統一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堅定信心,鼓舞幹勁,同心同德地向著第三步戰略目標前進,使社會主義中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保持高度穩定和強大生機,使我們黨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確保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第三,提出這樣的目標有著堅實的現實依據,符合中國實際,科學合理。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全麵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也是一個兼顧各地不同發展水平,著眼於多數地區能夠達到而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率先達到的目標。

22.為什麽要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寫進黨章?

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考慮:

第一,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放在重要地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第二,深化科技和教育體製改革,加強教育、科技同經濟的結合。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

第三,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

第四,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決定了現代化建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五,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取得顯著成績,但還存在差距和不足,需要繼續努力。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教育、人才引進方麵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口、資源、環境總體上呈協調發展的趨勢。科技體製改革取得曆史性突破,基礎教育特別是“兩基”工作成就巨大。但是,我國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問題仍然不少,特別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科技實力和教育水平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我國人口和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相當突出,高層次人才資源比較缺乏,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通過繼續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以解決。

23.為什麽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黨章強調,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即“四化”)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關聯中發展的;“四化”的作用也不是單獨發揮的,而是在融合、互動、協調中實現的。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四化”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但是按照同步發展的更高要求,還存在明顯的缺陷。一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夠,二是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不足,三是城鎮化、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不力,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後。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要按照黨章的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增強競爭力,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是推動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構築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的城鎮產業發展格局,促進產業集群、城市群布局、人口分布相銜接,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重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鎮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三是推進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著力推動工業反哺農業,促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扶持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引導農業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鎮流動,使農業更多得到城鎮化、工業化支持,促進農業發展專業、規模、集約生產,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24.怎樣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八大強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使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製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麵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本質在政治上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標。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取得成功,歸根到底取決於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建設的不斷進步,而這種發展和進步,離不開政治文明提供的政治動力和政治保障,離不開精神文明提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所以,實現現代化的過程就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麵發展的過程。新黨章繼續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麵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客觀要求,也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政治領域許多問題,如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機構重疊、龐大,人員臃腫,政府職能錯位和官僚主義等現象嚴重存在,都對經濟體製改革形成製約。一方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要求政治體製改革要繼續深入;另一方麵,經濟體製改革的成果需要政治體製的改革來鞏固和發展。這兩個方麵都迫切要求深化政治體製改革,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治體製。繼續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製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已經成為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民主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需要。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本質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社會主義民主是大多數人享受的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等,是適合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製度。在此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我們借鑒經濟體製改革的經驗,在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政體的同時,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民主的各種實現形式,包括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的新形式,規範和完善黨同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係,加強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民主管理製度和自治製度,創造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具體形式,擴大人民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民主要求,完善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相適應、適合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

第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也是適應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關鍵要加強製度建設。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不僅對我國的各類企業提出了嚴峻挑戰,而且對我國政府機關以及立法、行政、司法等體製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對於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政府的承諾。規範政府的行為,做到依法行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進一步清理現行與國際貿易規則相抵觸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建立和完善市場準入的法律法規體係,逐步完善質檢、環保、安全等方麵技術標準的法律法規,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法製建設麵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25.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應該從哪些方麵努力?

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這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根本原則。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基本的就是保證人民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保障人權。這些方麵概括了人民民主的本質要求,指明了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的方向。發展民主,就要努力在這些方麵取得成效。

製度建設是重點。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了很大發展,各個方麵的民主製度基本建立。我們還要使這些製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製度化、法律化建設,首先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和其他方麵的製度。

第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重要的是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加強立法和監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聯係,把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同立法決策結合起來。

第二,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重要的是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製。

第三,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盟;繼續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範化、製度化,使之成為黨團結各界的重要渠道;鞏固和發展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第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全麵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切實加強民族工作,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第五,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製度。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對這項工作要高度重視。

第六,建立健全民主監督製度。一要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維護國家法製統一。二要加強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貫徹的監督,保證政令暢通。三要加強對各類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監督,防止濫用權力,嚴懲執法犯法、貪贓枉法。上述三個方麵都是有針對性的。我們要圍繞這個重點,積極探索和建立各個方麵的具體製度和規範,進一步建立健全民主監督製度和程序。

同時,我們還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

26.怎樣理解黨章中“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容?

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理解:

第一,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加強黨的領導、發展人民民主都必須同健全法製,實行依法治國緊密結合。隻有嚴格依法執政,強化全體黨員的法律意識,才能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始終保持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隻有不斷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政體,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社會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政治優勢。而任何違反法治原則的所謂民主,都會對社會秩序和人民的權利與自由造成損害。

第二,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隻有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按照市場的一般規則和我國國情健全和完善各種法律製度,將那些協調經濟係統運行的行政指令性規則、行政手段盡快變為法製形式的規則、手段,全麵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推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第三,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法治具有穩定性、連續性,最能夠集中體現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和意誌;法治具有嚴密性、科學性,最能夠反映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客觀規律;法治具有明確性、公開性,便於人民群眾了解和掌握;法治具有平等性、公正性,任何人都不得因地位高低、權力大小、貧富差別和種族信仰不同而受到優惠或歧視;法治具有規範性、權威性,它以國家的強製力作為後盾,具有要求全體社會成員一律遵守的效力。以上這些因素,也就決定了依法治國是實現黨的基本路線,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標準。我們要樹立崇高思想道德,發展先進科學技術,振興全民教育,繁榮文學藝術,治理文化市場,都需要政府依照法律給予支持和保護。

第四,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但是,經濟和社會領域還存在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如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經濟秩序比較混亂,群體性違法聚集事件比較多,賣淫嫖娼、賭博吸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屢禁不止,侵犯財產、持槍行凶、團夥犯罪尤其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團夥犯罪比較突出,等等。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黨和政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要看到上述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的反映,必須以綜合治理的方法來解決。這就需要完善各方麵的立法,嚴格依法行政,推進司法改革,實行依法治理,特別要注意認真排查各種不穩定因素,及時依法將其解決在萌芽狀態,用法的權威來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

2014年10月召開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會提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7.怎樣理解“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曆經艱辛探索、艱苦努力,我國最終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的大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的形成,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民主政治建設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是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標誌性成就,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第一,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麵發展和不斷進步,必然對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提出一係列新要求新任務。

第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是全麵深化改革、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的必然要求。全麵深化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麵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確立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各方麵的改革舉措,許多都涉及製度體製層麵的問題,都涉及法律法規的製定、修改、廢止、解釋以及相關授權、批準、備案等活動。

第三,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是妥善解決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緊緊抓住和用好;同時,我們也遇到了一個過去不曾有過的各種社會矛盾多發、集中和交織疊加的矛盾凸顯時期。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社會利益關係錯綜複雜,人民內部矛盾呈現新特點,群體性事件增多。

第四,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現實要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立法是實行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全麵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現實情況看,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麵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些問題在法律上還不明確,有缺項,需要製定相應的法律;現行的法律規定,有些已不適應形勢環境的變化和事業發展的要求,有的需要修改,有的需要廢止,有的需要配套;立法體製和工作機製存在一些不適應、不健全的問題,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

28.為什麽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提出以來,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廣泛認同,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第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軌、經濟轉型的加速期,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各種社會力量競相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元化指導思想與多樣化社會意識並存,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思想觀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碰撞,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深刻揭示了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在多元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中謀共識,在變化變動中一以貫之,必將有力推動形成既有國家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既包容多樣又有力抵製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堅守基本社會思想道德又向著更高目標邁進的生動局麵。

第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迫切需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在不斷完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麵製度的同時,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在精神和價值層麵的本質規定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興國之魂,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本質要求,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麵,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地位,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必將進一步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凝聚到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上來,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第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國家文化軟實力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民族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主要來自於人們對核心價值體係的認同和追求。今天,中華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國的發展中大國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華文化的願望還不相適應。同時,西方思想文化對我國的滲透和影響在不斷加劇。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充分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有益價值,不斷從時代的火熱實踐中汲取新鮮養分,有利於中華文化保持民族性、時代性、先進性,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有利於抵禦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有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有利於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29.為什麽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黨章強調,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對此可從三個方麵來理解:

第一,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從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看,我們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看,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製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係,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第二,這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當前,我國一些影響群眾生活和社會穩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隨著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推進,一些人員需要下崗轉崗、以多種形式創業就業,越來越多的人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隨著農村生產力不斷發展,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城鄉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隨著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口老齡化正在進一步加速,相應社會養老服務明顯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以及部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統籌兼顧各方麵利益難度加大。由此所導致的城鄉結構、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分配結構等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引發了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民生問題,能否妥善解決這些問題,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社會建設的重點,推進改善民生的製度性安排,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在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麵的基本需求,也就抓住了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關鍵。

第三,這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為了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特別是要著力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特別是民生領域工作密切相關。我們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同時隻有發展社會事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才能為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提供不竭動力。沒有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沒有相應的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製度相配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麵提高人民生活也難以實現。

30.怎樣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我們在經濟發展中,比較注重遵循經濟規律,但對自然規律尊重不夠,一些地區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對自然造成傷害,削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認識到,人類與自然是平等的,人類不是自然的奴隸,人類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中,人類不能淩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都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第二,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不單單是做好資源環境方麵的工作。我們既要做好資源環境等方麵相對獨立的工作,更要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層麵,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領域進行全麵轉變、深刻變革,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麵貫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方麵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第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製定其他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製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就是要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在環保工作中,把預防為主、源頭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中,把利用自然力修複生態係統放在首位。

第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重要內涵。在經濟發展中,要盡可能減少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強度和能源消耗強度,減少汙染物排放,減少廢棄物產生。積極發展節能產業,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加快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推動礦產資源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壯大可再生能源規模。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第五,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努力形成同傳統工業文明那種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大量占用自然空間不同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發展方式。在現代化建設中,要盡可能集中集約利用國土空間,減少對自然生態空間的占用;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少、汙染排放少的產業以及循環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充分利用節能減排技術和生產工藝進行生產製造;倡導和推行綠色消費、低碳消費、適度消費。

第六,實施官員損害生態環境“終身追責”。2015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求

,“嚴格責任追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力的,要及時誡勉談話;對不顧資源和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領導責任;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要依紀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監管責任。”

31.黨章中寫明“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有什麽意義?

黨章中寫明“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這對於進一步增強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一,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這是我們的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在新的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肩負的三大曆史任務。我們黨必須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團結起來,把全民族的意誌、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來。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全國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團結,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方針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

第二,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

第三,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

第四,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保證。

最終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根本要求。我們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方針,成功地解決了曆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澳門問題,正在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積極努力。結束祖國大陸同台灣分離的局麵,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使命,也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曆史責任。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與祖國大陸同胞團結在一起,都是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力量。隻要全國人民和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同心同德,不懈努力,頑強奮鬥,就一定能夠最終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

32.怎樣理解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黨章指出,“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是總結黨的曆史、立足新的實際、適應新的形勢,為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而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

第一,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不但沒有改變,而且先進性還在不斷增強。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其內部構成、文化技術素質、思想觀念、勞動方式等方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先進性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過程中,雖然一些工人群眾的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化,有的甚至下崗失業,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國工人階級的地位。從長遠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過程,是先進取代落後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我國工人階級整體素質將進一步提高,工人階級的整體優勢必將得到更好的發揮。

第二,要科學把握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關係。我們黨強調階級基礎,決不意味著排斥其他的階級和階層。階級基礎決定黨的階級性質,群眾基礎則體現黨的代表性和黨的社會影響力、凝聚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人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們的共同理想和基本任務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隻有既鞏固自己的階級基礎又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完成黨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任務。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是直接等同的。就其範圍來說,階級基礎指的是工人階級,群眾基礎不僅包括工人群眾,而且包括農民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廣大群眾。

第三,堅持從思想上建黨,發揮黨的大熔爐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允許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意味著黨員成分的多樣化。但是,黨員的成分不是影響黨的性質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黨在很長一個時期裏,農民黨員占多數,還有來自非勞動者階層的黨員,但黨的理論和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而且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因此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並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黨也沒有因此而喪失先進性。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能不能吸收其他社會階層的成員加入我們黨的組織,主要是看夠不夠共產黨員的標準。不論從事什麽職業的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做到在思想上真正入黨,這是黨的一貫要求。在黨員隊伍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幹力量總是發揮著主導作用,帶動和影響其他部分的黨員。因此,隻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就一定能通過黨這個大熔爐不斷提高來自社會各階層的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他們進一步解決思想入黨問題,成為名副其實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33.為什麽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黨章強調,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反映了我們黨一貫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政治傳統,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責任,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政治品質,是新形勢下全麵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戰略任務。

建設學習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重要前提。新形勢下建設學習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就是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堅持以思想理論建設為根本建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能力,使黨的理論和實踐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建設服務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根本要求。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新形勢下建設服務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

建設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時代要求。一個領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黨,也必然應當是創新型的執政黨。在前進征程上,必須按照建設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要求,既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又要堅持從新的實際出發,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

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個方麵的任務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緊密聯係的。隻有建設學習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才能提高為人民服務本領和改革創新能力;隻有建設服務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才能明確學習和創新的實踐途徑、根本目的;隻有建設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才能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總之,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34.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哪些基本要求?

黨章規定,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以下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全麵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全麵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使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群眾信任的幹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組織上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淩駕於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係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製。民主集中製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麵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製度。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鬥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

35.黨章為什麽要強調“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是適應新形勢、實現新任務的需要。經過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對外開放成效顯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迅速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整個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這一切,都為繼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和有利的體製環境。與此同時,黨的執政能力、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彰顯,從而極大地增強了黨的領導的說服力和共產黨人的自信心。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從國際上看,當今的世界仍很不太平,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我們將長期麵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麵占優勢的壓力。從國內看,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鞏固提高的任務還很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比如“三農”問題、就業壓力問題、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問題等,生產力發展仍然麵臨諸多體製性障礙,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一些消極腐敗現象還在滋生蔓延。麵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廣大黨員幹部頭腦是清醒的,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奮進。但是,也有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漸漸淡化甚至背棄了求真務實精神,精神狀態和行為作風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努力做到居安思危、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真抓實幹。

切實做到求真務實,關鍵是要引導全黨同誌不斷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這就告訴我們,求真務實,必須胸懷遠大目標,腳踏實地,努力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紮紮實實做好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36.為什麽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

強調“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是發展黨內民主的體現和要求。黨的十八大強調,要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健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製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誌關係、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督的製度環境,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

所謂黨員的主體地位就是指廣大黨員通過行使黨章規定的各項權利,履行黨員應盡的各種義務,在黨內生活中能夠以自己的意願作出判斷,並按照這一意見作出自己的選擇。

承認黨員的主體地位,是發展黨內民主的前提。民主最基本的含義就是人民當家作主,黨內民主也就意味著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使黨員能夠對黨內事務作主。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行為主體,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

從現實看,我們黨的黨內民主發展還不夠,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黨員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得到很好落實,黨員的民主權利保障還不夠。隨著黨員文化素質和民主意識的增強,必須進一步發揮黨員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切實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誌關係、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督的製度環境,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提供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地位。要不斷推進黨務公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製度,及時公布黨內信息,暢通黨內信息的上傳下達,保障黨員的知情權。要完善黨員意見表達機製,讓普通黨員有說話的機會和渠道,保障黨員的表達權。要積極倡導和鼓勵黨員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裏話,在廣開言路的基礎上集中廣大黨員的智慧,在民主討論中達成共識。要創新黨內監督機製,保障黨員的監督權。

37.如何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

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確保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得以順利實踐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和諧社會、順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民主監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監控,是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體現。既可防治腐敗,又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一要推行政務公開,方便群眾監督。公開是監督的前提,也是最好的防腐劑。在進一步完善政務、廠務、村務公開的基礎上,探索實行公開的新方式,推行電子政務、建立網上廉政信息平台,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有關政策和工作要增加透明度。在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中堅持群眾路線,擴大群眾在幹部工作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使人民群眾的監督做到經常化、製度化。二要在全社會營造民主監督的濃厚氛圍,培育民主監督的深厚土壤。在全社會普及民主法製教育,不斷激發人民群眾進行民主監督的熱情。同時,防止超越法律和製度約束的權力的濫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進行監督的本領。加強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村民代表、職工代表等製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充分體現。切實保障憲法賦予公民的批評、建議、控告、檢舉等權利,認真受理、及時核查群眾舉報反映的各種問題,以保護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三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公開性強、普及麵廣的優勢。新聞輿論監督不但具有輻射性、經緯性和大眾化等特點,而且是一種強有力的、迅速化的監督。應抓緊製定有關輿論監督的法規,明確規定新聞媒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使新聞媒體能依法履行其監督職能,切實成為促進公共權力規範運作、遏製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反映黨的意誌和人民心聲的有力工具。四要重視家庭監督的作用。家庭監督是一種溫情監督,通過相互提醒、相互警醒、相互勉勵,提高廉政意識,共築尊廉崇德的良好家庭風尚,對領導幹部八小時外的監督起著獨特的作用。通過建立八小時外家屬監督卡製度、八小時外情況報告製度等,讓家屬和子女參與監督,在家庭築起反腐城牆。

巡視監督。2015年8月3日,中共中央頒布實施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巡視要聚焦全麵從嚴治黨,以黨章黨規黨紀為利器,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情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巡視監督做深做細做實,讓利劍作用更加凸顯。第一,巡視要聚焦全麵從嚴治黨,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管全黨、治全黨,首先就要尊崇黨章。中國共產黨隻有一部黨章,對8000多萬黨員和所有黨組織都有效管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無論涉及哪個方麵工作,都無不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巡視首先要檢查被巡視黨組織是否維護黨章權威、貫徹從嚴治黨方針、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工作領域各有不同,但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是共同的政治任務,都必須用實際行動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要重點檢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巡視是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巡視,是政治巡視不是業務巡視。我們黨是執政黨,所有違紀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歸根結底都是破壞政治紀律,最終都會削弱黨的執政能力、動搖黨的執政基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既要看形式、更要重內容、最終看結果。巡視中央部委黨組織,要檢查是不是把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牢記於心,落實在工作中;巡視文學藝術界黨組織,就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遵循,看看是否堅持了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巡視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企業黨組織,就要監督是否貫徹了中央經濟工作和金融工作方針;巡視群眾團體黨組織,就要檢查是否落實了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要通過巡視嚴明政治紀律,確保中央政令暢通、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38.怎樣理解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黨章關於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和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的論述,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和政治優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失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回顧我們黨90多年的曆史,正是由於我們黨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善於組織和宣傳群眾,才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由於黨的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出現了“大躍進”和“**”那樣的全局性的失誤,使黨和群眾的聯係受到嚴重損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恢複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聯係,始終把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作為關係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問題提到全黨的麵前,多次強調加強黨群關係的極端重要性,使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有了明顯改善,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事實充分證明,什麽時候黨群關係密切,我們的事業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反之,就會受到影響,甚至遭受嚴重挫折。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保持和發揚黨的最大政治優勢,防止和克服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就必須在全黨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再教育,使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觀點,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上級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相一致的觀點,為人民謀利益是共產黨人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的觀點;做到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曆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真正做到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第一目標,時時處處重實際、辦實事、說實話、求實效,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必須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刹住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歪風,堅決防止損害群眾利益和傷害群眾感情的事情發生,堅決查處各種腐敗現象,從而使黨的作風有新的明顯進步,使黨群和幹群關係有新的明顯改善,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