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現代政黨執政與執政方式的理論分析_一、現代政黨執政的基本原理

一、現代政黨執政的基本原理

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和國家權力結下了不解之緣。從一定意義上說,政黨存在和發展的直接目的,就是試圖影響、掌握和領導國家權力,並依靠和運用國家權力實現其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因此,探討現代政黨執政的基本原理,先要從國家和國家權力說起。

(一)國家和國家權力

1、國家

列寧指出:“國家問題,現在無論在理論方麵或在政治實踐方麵,都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國家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晶,無論過去和現在,國家都是人類從事一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基礎。

(1)國家的含義

從本源上講,不管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學說中,國家的含義一般都包括土地、人民、城邦、政府和統治等要素。人們對國家的理解大多是從國家起源開始的。美國學者J.霍爾(John Hall)和J.艾肯伯雷(John Ikenbury)將各類關於國家起源的理論主要劃分為三類:即內部衝突學派、外部衝突學派和合作學派。他們的基本觀點是:

內部衝突學派認為,國家是社會共同體內部階級衝突的產物。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共同體(如部落和部族)內部產生階級,出現階級鬥爭。占有者階級與不占有或較少占有財產的階級在衝突中建立了暴力機器,作為維係社會穩定和維護自己既得利益的工具,這個工具便是國家。如亞當·斯密(Adam Smith)認為:“隻是在出現了畜群的占有和由此而引起的財富不均之後,才促使了具有一定法規的統治的出現;在占有出現之前,是不會出現政府的,因為後者本來的目的是正式保證財富的安全,保護富人免受窮人的侵害。”

外部衝突學派認為,國家是軍事征服的結果,特別是定居的農業文明被其邊緣的遊牧民族所征服的結果。這種觀點是外部衝突論者從近代歐洲國家形成的曆史中得出的結論。近代歐洲,許多民族在抵禦外族入侵過程中形成了民族國家。如16世紀,歐洲民族間的衝突形成了法國、奧地利、俄國和西班牙等國家。17世紀,歐洲民族之間衝突更加劇烈,又形成了瑞典、荷蘭和德意誌各邦等。因此,外部衝突論者認為,不是社會共同體內部的階級衝突而是社會共同體之間的衝突才導致國家的出現。

合作學派則認為,國家是人類社會為滿足其共同需要而以合作的方式產生的。如柏拉圖認為,“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羅爾斯認為,“某些主要利益的不可分性、公共性以及所產生的外差因素和吸引力,使得有必要由國家來組織和推行集體協議。認為政治統治僅僅是因為人們的自私傾向和非正義傾向而設立的看法是一種膚淺的觀點。”為此,合作論者認為,人生而具有自然權利,在國家產生以前,人們處於你爭我奪的自然狀態,因而人們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於是,人們便各自交出部分自然權利以組成國家,由國家來保障社會安全,實現人們的權利。

在政治學發展史上,人們關於國家的定義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社會共同體說、社會契約說、國家統治說以及國家要素說等等。社會共同體說認為,國家是人們為了達到完美和自治的生活而組織的,“是許多人依據法律組織起來的聯合體”。社會契約說認為,國家是自然狀態下的人們按照理性原則形成的社會契約。國家統治說認為,“國家是憑籍強製力而組織及統治的社會”國家要素說認為,國家是由人民、土地、主權和政府諸要素組成的集合。

從以上論述看出,人們關於國家含義的認識形形色色,不一而終。這些論述,雖各有一定合理性,但大多從一個側麵或某個視角來對國家下定義,而沒有揭示國家的實質。隻有馬克思主義依據曆史唯物論對國家及其本質作出了全麵科學的闡述和揭示,那就是,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為實現統治階級利益並承擔著一定社會管理職能,按照區域劃分原則組織起來的,以強製力為後盾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組織。

(2)國家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恩格斯說:“國家無非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的機器。”他還說:“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麵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麵。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麵,這些經濟利益互相衝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麵上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列寧也指出:“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社會階級利益對立的角度闡明,國家是實行階級統治的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因而它的本質在於階級統治。

長期以來,我國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這一論斷持肯定的態度。改革開放後,一些學者認為,國家是極其複雜的社會組織,對它的本質應進行多層麵的分析,並指出,馬克思主義在揭示國家階級本質的同時,還認為國家體現著對整個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即國家同時兼有對社會公共事務實施管理的職能和屬性,隻是在階級社會,統治階級主要借助國家公共管理權力來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因此認為,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與公共管理的統一。

(3)國家的職能

國家職能是指國家在一定曆史時期內根據人民和社會環境需要而履行的職責和功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的本質和國家活動的內容與方向。國家職能是一個曆史的範疇,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國家職能的內容和形式往往也發生相應改變。

一般而言,國家主要有二大基本職能,一是階級統治職能,二是社會公共管理職能。階級統治職能通常是指統治階級為實現其利益,通過各種強製手段,動用國家力量,貫徹統治階級的意誌,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和統治。社會公共管理職能通常是指國家同時又是社會生活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承擔著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等職能,即對內維護國家秩序,實施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提高國民福利;對外抵禦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階級社會,國家二大職能相互依存,互相促進,互相製約,互為保證。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日趨受到重視,因而國家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也不斷呈現出強化的勢頭。

國家職能規定著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就是國家政體,它是體現國家階級本質和階級利益內容的國體在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上的表現和反映。國體決定著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有不同的國體就有不同的政體,一定的國體必然通過一定的政權組織形式去實現和反映。政治學依照有關標準,將所有國家政體從總體上劃分為君主政體和共和政體二大類,君主政體又分為專製君主政體和立憲君主政體;共和政體則分為貴族共和政體和民主共和政體。目前西方資產階級國家普遍采用民主共和政體。民主共和政體又包括議會共和政體、總統共和政體和委員會製政體。社會主義國家一般采用人民民主共和政體,到目前為止,具有代表性的有巴黎公社政權形式、蘇維埃政權形式和人民代表大會政權形式。

國家職能同時規定著國家機構的設置和安排。國家機構是統治階級為維護與實現自己的意誌和利益,履行其政治職能、行使其政治權力而按照一定原則組建的各種國家機關的總和,它是國家政治權力和政治組織的載體與反映。一般來說,國家機構通常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立法機關主要是製定、修改、廢止或恢複國家法律,體現國家的立法權力;行政機關主要是貫徹國家政治決策、管理國家行政事務,體現國家的行政權力;司法機關也是審判機關,主要是維護執行國家法律,體現國家的司法權力等等。

2、國家權力

(1)權力的一般涵義

在西方詞源中,“權力”(power)一詞含有“能夠”、“能力”的意思,指一個人影響他人或他物的能力。曆史上,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馬基雅維利以及托馬斯·霍布斯等人都對權力有過不少精辟的論述。20世紀,伯特蘭·羅素首次從科學的角度對權力進行了係統研究,他認為權力是人們“有意努力的產物”,並對權力的形式作了比較詳細的分類。此後,馬克斯· 韋伯認為,權力是“在社會交往中一個行為者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其他行為者之上的可能性”。上述這些闡述,都把權力看成是一個人對他人的控製力和影響力,它指明了權力在人際關係中的特征,但沒有指明權力的來源和基礎,因而沒有揭示權力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曆史唯物論認為,社會利益是權力形成的基礎,認為權力在本質上是以社會利益為基礎的特定的力量製約關係。即社會生活中,一定的利益主體必然演化成一定的力量主體,力量主體在相互作用和製約中衍生出權力主體,從而發展成為權力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力量製約關係。因此學術界對權力的基本定義是,在特定的力量對比關係中,權力主體為了實現和維護自身利益而擁有的對權力客體的製約能力。

權力有二大基本屬性:一是強製性。權力的強製性是指權力主體具有強製權力客體服從的性質。權力往往以權力資源為後盾保證權力得以充分實現。權力資源分為強製力資源和吸引力資源。強製力資源以其力量強製權力客體服從,如武力、暴力等;吸引力資源以其力量吸引權力客體服從,如金錢、獎章等。任何權力都既依賴強製力資源同時又依賴吸引力資源。

二是擴張性。任何權力都有自我膨脹的屬性。社會主體要維持自我發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擴大自己存在,於是這種擴大存在就成為社會主體的利益體現。權力要維持自己存在,最佳途徑也是擴大自己存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就是自我膨脹。當權力膨脹時,權力對權利的侵害就產生了,而當膨脹的權力相遇時,矛盾和衝突便不可避免。要維護權利,防止衝突,就必須製約權力,務必使其在適當的範圍內活動。

(2)國家權力的基本涵義

一般認為,國家權力是指國家為實現統治階級利益而具有的支配國家範圍內一切社會主體的能力,因此國家權力也稱國家政權。從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本質的論述角度看,這一定義無疑是正確的。但依據相關研究成果,似乎應對這一定義再作進一步探討,即應將國家權力和國家政權有所區別:

首先,國家權力是以維護國家全體公民利益為基礎的社會公共權力;而國家政權則打著統治階級烙印,是掌握國家權力的統治階級為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成員的利益而控製的社會公共權力,它是階級統治權力和社會公共管理權力的統一。

其次,國家權力來源於國家全體公民。即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氏族公社或部落全體成員出於共同生存的需要,便組織起來進行活動,如組織狩獵、抗拒自然災害、開展部族戰爭等。這樣,公社或部落的每個成員就在客觀上讓度出自己一部分權利,自願接受和服從組織首領或部落酋長的指揮,這種在組織活動中產生的權力應當是國家權力的原始雛形。而國家政權則首先是一定階級對國家權力的獲取和占有,使這個階級成為統治階級,這樣國家政權就完全屬於該國統治階級全體成員所有,並為實現和維護本國統治階級全體成員的利益服務。

我們這樣說,並不是要刻意把國家權力和國家政權加以區別,而是國家權力首先是國家公共權力,其次才是統治階級的政治權力,隻是在階級社會,統治階級掌握並運用國家權力為本階級利益服務,國家權力集中表現為國家

政治權力,從而使國家權力成為一定國家特定階級的政治權力,即國家政權。所以,我們認為,國家權力在一般意義上應當是國家擁有的以實現和維護國家全體成員利益為目的,並要求和強製國家所有公民和一切社會主體服從的社會公共權力。

當然,國家權力從來都是曆史的、具體的,特別是在階級社會或存在著階級利益的時代,國家權力都屬於一定階級,成為對一定階級利益服務的國家政權。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必然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為資產階級成員服務;無產階級國家政權必然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無產階級政權同資產階級政權的鬥爭是長期的、複雜的和尖銳的,無產階級政權最終必將戰勝資產階級政權,對此我們必須保持堅定明確的認識。

現代社會,國家權力主要包括國家立法權力、行政權力和司法權力。國家立法權力是指國家擁有製定、修改或廢止國家法律和法規的權力。立法權是集中國家或統治階級全體成員意誌和利益要求、形成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誌的權力,它在國家權力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國家權力的核心。國家行政權力是指國家擁有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行政事務的權力。行政權是執行國家或統治階級全體成員共同利益和意誌要求的權力。國家司法權力是指國家擁有實施法律並以此為標準規範社會生活和社會秩序的權力。司法權是維護社會全體成員或統治階級全體成員利益和意誌要求的權力。國家機關是國家權力的載體,它代表國家行使國家權力。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

國家權力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普遍性。國家權力作用於整個社會和社會每個成員,並且普遍有效。二是至上性。國家權力在本國範圍內屬於最高權力。三是強製性。國家權力以國家機器為後盾,強製國家成員服從。四是排他性。國家權力在全社會範圍和層次上具有唯一性,它排斥其他同等權力的存在。

(二)現代政黨獲取國家權力的途徑和方式

擁有和利用國家權力,是一切社會組織最大限度地實現和維護其根本利益的先決條件。所以,現代政黨從誕生之日起,都要把影響直至獲取、掌握國家權力作為其首要目標。

1、政黨的性質和作用

政黨是高度發達的政治組織,現代政黨組織是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的產物。究竟什麽是政黨呢?自從政黨產生以來,有關政黨的定義就十分繁多,舉不勝舉。有人認為:“政黨是一群人以共同的努力,實現一致同意的特定主義,以增進國家利益而聯合的團體。”有人認為:“政黨可以說是政治權力組織的機構,其特征是獨占政治功能,穩定的結構,排他性的黨員以及支配競選的能力。”有人認為:“最好是把政黨定義為:在選舉時以自己的名義提出候選人和問題的特殊化組織。”也有人認為:“政黨被認為是一種工具,那些期望獲得職位的人可以通過它來達到目的。”還有人認為政黨就是人民控製政府的團體,是利益表達和利益聚合的工具等等。這些定義,都從一定角度對政黨作了說明,也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缺乏從本質上對政黨的揭示和定義。

馬克思主義把政黨與階級利益聯係起來,對政黨作了科學地闡述,深刻揭示了政黨的本質。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共產黨人是各國個人政黨中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部分”。後來,列寧就政黨的本質進一步指出:“在通常情況下,在多數場合,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他還說:“黨是階級的先進覺悟階層,是階級的先鋒隊”。並說:“各階級政治鬥爭的最嚴整、最完全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政黨的鬥爭”。毛澤東也指出:“政黨就是一種社會,是一種政治的社會。政治社會的第一類就是黨派。黨是階級的組織。”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們認為,所謂政黨,就是一定階級、階層、集團內具有相同政治觀點的人們組成的以獲取或影響國家權力為目標,以實現其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根本利益為目的的社會政治團體。政黨實質上是一定階級、階層和集團實現其根本利益的工具。這就是政黨的本質。

通過分析政黨的性質發現,政黨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一切政黨都是一定階級的政治組織,階級利益是所有政黨建立的根本基礎。一定階級的人們所以組成政黨,目的就是想通過組織政黨積聚、統領本階級力量,以獲取或影響國家權力,從而實現本階級的共同利益。其次,政黨是一定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政黨成員一般均由本階級政治上最活躍、最積極和最具有政治能力的人們構成,因此,政黨凝聚著一定階級的政治精華和中堅力量,從而成為本階級的政治核心。第三,政黨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綱領。任何政黨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標:一是奪取或影響國家權力的目標;二是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為了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政黨還要將其政治目標上升為政治綱領。政黨的政治綱領一般包括該黨對政治形勢、社會狀況及其發展方向的分析判斷,對實現其政治主張和社會發展目標提出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措施等。由於政黨的政治目標有遠近之分,因而政黨的綱領也有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之分。第四,政黨具有特定的組織形式和紀律。政黨為了發揮自己組織、領導力量的作用,必須具有特定的組織原則、組織形式和組織紀律等。政黨的性質及其所承擔的任務不同,政黨的組織形式和紀律也會有所不同。

按照不同標準,政黨還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譬如按是否掌握國家政權,可分為執政黨、在野黨;按同執政黨的關係,可分為參政黨,反對黨;按在議會中黨員的數量,可分為多數黨,少數黨等。當然,按照階級屬性看,政黨首先劃分為資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政黨。資產階級政黨主要由資產階級政治精英組成,在本質上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盡管不同的資產階級政黨總是代表著本階級的不同階層或集團利益,但從總體上看,資產階級政黨無一例外的都代表著整個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主張。由於資本主義政治製度及其體製已經比較健全和成熟,大多數資產階級政黨主要圍繞選舉和議會鬥爭開展活動。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代表和先鋒隊組織,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由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無產階級政黨是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鬥爭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其最終目標是,解放全人類,實現人類最美好的理想――共產主義社會。無產階級政黨具有嚴密的組織紀律,富有戰鬥力。

一般認為,政黨的作用主要是:(1)凝聚階級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識;(2)集合和發展階級的政治力量;(3)影響和領導國家政治生活;(4)培養和選拔階級政治精英;(5)組織和領導階級鬥爭;(6)影響和參與國際政治事務。

以上所總結、概括的政黨作用無疑是正確的,但考察政黨的曆史發展和政黨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作為,似乎還需要對其作用作進一步探討。我們以為,政黨在現實政治中的作用實際上具有二重性,這就是,一方麵,政黨的性質決定著政黨的作用,即政黨的根本作用是以共同的階級利益為基礎,組織、凝結力量,掌握、影響國家政權,實現其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的根本利益。這一點無需贅述。

另一方麵,就是現代政黨在實現其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根本利益的過程中,同時還發揮著另一種政治作用,這就是政黨在起源意義上的作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實現形式的工具的作用。因為現代政黨產生的曆史表明,政黨是適應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要求而產生的。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權力後,為了更廣泛更具代表性地實現他們的共同利益,就需要在國家權力係統建立一種機製和形式,使之能夠代表、實現方方麵麵的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主張,於是便首先有了資產階級代議製民主形式。代議製民主形式使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從理想變為現實,從政治願望變為現實可能。代議製民主形式的進一步發展,便逐漸在議會內外形成了各種代表不同利益要求的政治派別,這些政治派別經過整合、組織,後來就演化成為了政黨。正是政黨的出現,把資產階級政治文明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也使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得到了盡可能充分的實現和體現。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說,政黨政治實際上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一種實現形式。這就是我們從考察政黨起源中得出的結論。

無產階級政黨誕生後,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共產黨主動把自己作為人民參與政治的工具,把自己作為人民和政府之間進行聯係的橋梁,積極領導、支持和組織人民當家作主,推進人民民主發展,從而更充分地發揮了政黨政治作為民主政治實現形式的作用。

2、政黨獲取國家權力的途徑和方式

從總體上看,政黨獲取國家權力的途徑和方式不外三種情況:一是在現行體製內通過合法途徑以競選方式獲取國家權力,成為執政黨;二是否認現行基本製度和體製,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以暴力革命方式獲取國家權力,成為執政黨;三是實現民族獨立後的國家政黨通過建國途徑,以和平或武裝鬥爭方式獲取並執掌國家政權,成為執政黨。

所謂政黨以合法途徑獲取國家權力,實現上台執政,是指政黨承認現行政治體製,遵守現行國家法律,在現行政治製度框架內,通過公平競爭,依法有效獲得國家權力。目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多數政黨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國家權力。現代政黨首先起源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在資本主義政治製度和政治體製基本形成後,才有了現代資產階級政黨和政黨政治的出現。如17世紀40年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在反對封建王權的鬥爭中建立了議會製度。在議會中,代表不同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的議員,都想方設法使他們的政治主張變為議會的多數,從而達到控製議會的目的,於是便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別。這些政治派別就是現代政黨的前身。這就是說,西方資產階級政黨在掌握國家權力前,就已經形成了以資產階級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共同理念和政治價值體係,並且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體現其階級利益和政治理念的國家製度和政治體製,所以在產生了政黨政治後,他們就必然要求各種政治力量包括政黨,遵守已經形成的政治規則,並要求所有政黨及其政治活動都在國家現行製度和政治體製框架內運行,從而維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政治權利。

政黨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國家權力,其主要特點是:政黨在處理與國家法律的關係上,政黨服從國家法律,依照國家法律行使國家權力,同時把本黨提出的政治主張貫徹到執政行為中去。對於不符合自己意誌的法律,政黨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修改,在未修改之前,仍然必須遵守。政黨在處理與政府的關係上,政黨作為施政行為的具體承擔者,必須依法按照現行政治體製格局運行公共權力,並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利益。在處理與其他政黨的關係上,政黨必須接受其他政黨對其施政行為的監督,並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當自己不再具備或已不符合執政條件時,即將執政地位讓位於其他政黨。總之,這種體製要求,不管政黨是否獲得執政地位,都必須首先遵守國家法律,並在國家現行的體製框架內活動。

所謂政黨以暴力革命方式獲取國家權力,是指政黨不承認現有的政治體製,甚至不承認現有的基本政治製度,其首要目標是通過暴力革命,奪取國家政權,徹底改變現存製度,建立新的社會製度和政治體製。這些國家的政黨或組織要獲取國家權力,往往必須采用極端、暴力的形式。因為這種政黨多為統治階級所不容,並且經常受統治者的武力鎮壓,因此,政黨執政地位的獲得往往需要通過暴力和革命手

段才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政黨充當了被壓迫民眾的領導者,同時又擁有了自己的軍事組織,從而長期堅持武裝鬥爭,直到革命勝利為止。用這種方式獲取國家權力,其特點是先有政黨,政黨憑借自己的政治力量取得革命勝利,然後再建立新製度、新體製和新政權。一般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即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奪取國家權力,建立社會主義新政權,大多就是這種類型。

無產階級政黨通過暴力革命方式獲取國家權力的邏輯關係是,先有政黨,再設立目標,再建立政治體製,再發展經濟,最後發展民主政治,這一切都是由政黨主導的。當然,從理論上說,政黨和國家政權是互動的,政黨控製國家政權運作,國家政權影響政黨的活動。但是,在先有政黨、後有政府的情況下,二者地位往往有所不同,即政黨總是居於第一位的,處於支配地位,而政府是居於第二位的,處於服從地位。尤其在政黨獲得國家權力成為執政黨後,由於政治體製尚不完善,執政黨往往具有強大的支配能力,幾乎可以決定一切事情,不但可以操縱政府,而且對整個政治體製的構建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所謂政黨通過建國途徑獲取國家權力,主要是指部分獲得民族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其政黨在領導人民實現建國過程中,通過和平或武裝鬥爭的方式獲得國家權力和執政地位。這種情況在一些殖民地國家比較典型。如許多殖民地原來並不是獨立的國家,但由於人民民族意識覺省,獨立的願望日益強烈,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關係不能繼續維持下去了,於是一些民族主義政黨即應運而生。後來在這些民族主義政黨領導下,經過長期鬥爭,不少殖民地獲得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在這一過程中,其中政黨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一方麵領導民族獨立運動,向宗主國提出獨立要求;另一方麵,又控製和運用人民鬥爭,服務於黨的既定目標。政黨從宗主國手中獲取國家權力時,根據雙方不同的利益要求,既可能以和平的方式交接權力,也可能以武裝鬥爭的方式取得權力。總之,這種通過建國途徑獲取國家權力的方式,都會使政黨在日後的施政行為、執政方式和國家政治體製建設上,自覺不自覺地打著宗主國的烙印。

(三)現代政黨執政的基本內容

1、執政黨的主要職能

政黨獲取並掌握了國家權力,就成為執政黨。作為控製和運行國家權力的執政黨,其承擔的主要職能是:

第一,反映民意和綜合利益職能。執政黨是一定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的代表者,同時又是公共權力的承擔者,執政黨要維護和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就必須得到一定階級和階層的支持,而獲得支持的前提條件是執政黨要充分反映和表達這些階級、階層的利益要求。為此,執政黨必須廣泛征集社情民意,充分吸納和綜合社會各方麵的利益要求和政治願望,從而使社會分散的利益要求和民眾意願轉化成為由執政黨集中起來的社會共識和政府政策,以此來充分實現執政黨的政治合法性。

第二,政治錄用職能。從理論上說,民主體現為普通人有權選擇國家公職人員,但實際上,普通人並不掌握判斷競爭公共權力職位者的潛在能力和價值觀念所需要的信息,這樣,向國家權力機關輸送幹部便理所當然成為執政黨的重要職責之一。由於執政黨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民意支持,並且掌握社會資源,因而執政黨能夠通過各種活動和方式,把社會各界精英廣泛吸納到黨內來,之後隨時根據政治需要,再將這些政治精英作為黨的幹部推薦給社會和選民,並依照法定程序使他們成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公職人員。

第三,目標製定職能。執政黨是一定階級利益的代表,其根本職能就是,首先要把它所代表的階級階層意見和要求充分加以綜合,同時在廣泛征集社會各方麵利益要求和政治願望的基礎上,使之成為執政黨執政的綱領主張和路線方針政策,之後再通過一定程序,把這些綱領主張和路線方針政策變為國家法律意誌,從而以國家的名義在全社會貫徹執行。這些綱領主張和路線方針政策在執政實踐中實際上就是執政黨執政目標的具體體現。

第四,政治整合職能。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和政治願望,各個民族和地區也有其特殊的價值追求和政治主張,倘若任其自由發展,必然導致社會分裂和國家解體。執政黨作為社會公共權力的執掌者,有責任而且有條件以各種執政資源為依托,對各種社會主體進行斡旋協調和政治整合,以求社會各方麵都能認同國家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價值,從而使整個社會形成普遍的政治共識,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第五,社會動員職能。現代社會,人們對參與政治活動缺乏熱情,許多人不要說了解那些政治原則和政治價值,即使一些政治運作的基本常識和程序也不完全了解。而執政黨執政治國,提出執政目標和政策措施,恰恰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和理解,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對此,執政黨往往需要動用一切執政資源,通過各種途徑、手段和方法,向民眾進行政治灌輸和思想教育,廣泛動員民眾積極參與執政黨所組織的各種社會政治活動,從而實現執政黨以期通過民眾參與來達到其執政目標和執政功效的目的。

2、政黨執政的基本內涵

什麽是政黨執政?簡單說,政黨執政就是政黨獲取國家權力後,以執政黨的身份掌握並運用國家權力,實施其領導國家、治理社會、整合利益、造福民眾的活動總和。

政黨獲取國家權力,成為執政黨,並以執政黨的身份掌握、控製和運用國家權力,領導國家發展,協調社會關係,整合社會利益,等等,都是執政黨的基本活動。執政黨掌握、控製和運用國家公共權力,主要表現為:

首先,掌握、控製和運用國家立法權力。立法權力是國家的首要權力和核心權力,掌握國家立法權,是掌握、控製國家公共權力的主要標誌。執政黨通過掌握和控製國家立法權力,建立反映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根本利益的國家基本政治製度,製定體現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統治要求和政治意誌的國家憲法和法律,決定體現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政治主張和思想願望的國家大政方針政策。通過掌握和控製國家立法權力,執政黨依照法定程序把自己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主張變為國家法律意誌,強製整個社會執行;並且通過國家立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將本黨幹部推薦、輸送到國家權力係統各職能部門,在關鍵崗位擔任重要職務,從而既從組織上保證執政黨有效掌握和控製國家權力,又保證執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現實中得到貫徹執行。因此,掌握和控製國家立法權,是執政黨行使執政權力、實現階級利益的前提,隻有掌握和控製了國家立法權,執政黨才算真正掌握了國家權力,從而也為其實現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奠定了重要基礎。

其次,控製國家行政權力。行政權是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製定並實施國家政策的權力。現實政治中,一切體現著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根本利益和政治意誌的國家法律法規,行政機關必須堅決執行。同時,行政權力機關還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執政黨的意誌,就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社會事務管理、利益協調和公共服務等內容製定具體政策,並且組織國家行政部門實施這些政策以及對這些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由於國家行政權力掌握控製國家機器,對國家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直接進行管理,從而在國家權力結構中占居重要地位。因此,即使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政治體製,不同國家的權力結構模式也不盡相同,但不管怎樣,獲得國家權力的執政黨必然而且必須控製國家行政權力,從而使國家行政權力切實用來實現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意誌,這已成為現代政黨執政的基本規律之一。執政黨控製國家行政權力,當然不是直接代替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而主要是通過選出閣魁,組織政府;或通過國家立法機關,推薦黨員幹部到行政機關任職;或通過製定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進行約束;或通過立法機關以及在行政機關任職的黨員幹部,對政府決策和製定政策施加影響等等。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實施,確保執政黨對國家行政權力的控製,促使國家行政權力切實實現執政黨的意圖。

第三,控製和影響國家司法權力。司法權是實施國家法律並以此為標準規範社會生活的權力。西方政治學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權力結構和政治體製堅持司法獨立原則。事實上,在作為一定階級利益代表的執政黨所掌握、控製的國家權力結構中,國家司法權力根本不可能真正獨立,即使他們所說的“司法獨立”,充其量也不過是在資產階級政治平台上實現各政治主體與國家司法權的相對獨立。因為法律是一定階級根本利益和政治意誌的集中體現,政黨是一定階級實現其利益的政治工具,政黨掌握和控製國家權力,就是要在國家權力體係的各個方麵,打上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的烙印,從而實現他們的根本利益。司法權是維護和實施國家法律的權力,政黨執政就是要通過執政黨所掌握和控製的國家立法權,以及通過向司法機關輸送黨員幹部等種種手段,達到控製和影響國家司法權的目的,從而保障國家司法權用來維護和鞏固執政黨及其所代表階級的政治權利,實現和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

如果說掌握、控製國家權力是政黨執政的前提條件,那麽,領導國家發展,協調社會關係,整合社會利益,就是政黨執政的根本任務。政黨是階級實現利益的工具,這是政黨的本質。政黨的本質決定政黨執政的本質。因此,筆者認為,政黨執政的本質就是,政黨通過掌握、控製和運用國家公共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這一點首先必須肯定。但同時還應當肯定,作為一定階級利益代表的執政黨,其執政活動還應包含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內容。前文已經談到,從本源上講,國家權力首先是一種公共權力,其次才是階級統治權力。這就是說,代表任何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的政黨,一旦獲取並掌握了國家權力,在運用國家權力實現和維護其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的同時,從法理上講,還要對整個國家負責,對國家的公共權力負責,對授予國家公共權力的全體公民負責。這不僅是維護和鞏固執政黨和統治階級政權利益的需要,同時也是國家權力自身職能屬性的必然要求。因此,筆者認為,作為執政黨,其執政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實現和維護它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和集團利益。而執政黨執政的根本任務則是領導國家發展,協調社會關係,整合社會利益。階級社會,政黨執政的根本任務和它的目的是統一的,根本目的是根本任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本任務是根本目的的具體內容和實現形式。現代社會,政黨執政的根本任務主要包括:第一,確定國家發展政治方向,明確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把握國家發展大局,領導製定國家科學發展戰略規劃,製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國家全麵、協調、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第二,協調社會關係,整合社會利益。現代社會利益分化嚴重,利益主體多元化,各種社會群體、階層和集團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要求和政治願望,執政黨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必須經常超越特定階級、階層和集團的本位利益,以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重,對社會各方麵、各階層的利益群體進行協調整合,從而達成社會共識,並以此尋求達到最終實現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目的。

總之,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政黨執政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它要求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實事求是審視分析現代政黨執政活動,從而為我們正確把握現代政黨執政規律、探索改革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提供借鑒和幫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