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確把握政治方向_三、正確把握“兩個一百年”的奮鬥方向

三、正確把握“兩個一百年”的奮鬥方向

方向,也是目標,“兩個一百年”的奮鬥方向,也就是“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兩個一百年”奮鬥方向,是黨的十八大在“三步走”戰略的基礎上提出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五大提出:“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製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指出:“隻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兩個一百年”奮鬥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近期的主要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具體化。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就是到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為進而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這樣,為“兩個一百年”而奮鬥,就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進而也是為共產主義而奮鬥。

把握好“兩個一百年”奮鬥方向,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鬥,是黨員幹部應有的政治能力和神聖職責。習近平向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推向前進。”

要著力把握和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這是正確把握“兩個一百年”奮鬥方向的首要要求。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這就是:(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製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製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麵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4)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係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係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係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

量總體改善。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這些要求,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是黨員幹部應該把握的具體方向。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有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麵的能力,具有統籌這五個方麵建設的能力,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製機製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凝聚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合力,破解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難題,補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要著力把握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是我們黨成立時就實際上肩負著的曆史重任。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明確提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工業國家的任務。1975年,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時間,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麵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改革開放後,黨的十二大提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七大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黨的十八大強調了這個目標任務。把握這個目標方向,完成這些任務,要求領導幹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不斷向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進,奠定中國進一步發展進步的基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