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曹操的爭論

曹操比蕭逸忠多了,漢獻就是一個擺設,比文中的容若空多了,可曹操最終是沒有反的。再說以曹操的霸氣,要是喜歡皇太後,估計也早就給搶過來了,曹操的好色可是不管不顧。此人是中國曆史上我最喜歡的人物了,蒼天萬萬別那蕭逸這個家夥來詆毀俺的偶像,嗬嗬……:)。這章的發展和文筆,感覺比前幾章好多了,可是納蘭的文風中回憶實在太多了,蕭逸和皇後的回憶老是跑出來,有時讓人感覺喧賓奪主了。下節估計要戰鬥開始了,哪個神秘高手幹脆來個計算機病毒好了,看性德怎麽辦,嗬嗬:)

山映斜陽天接水山兄,這個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是曹操和周郎,但喜歡是一回事,事實又是一回事?曹操忠心???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他忠心到把別的忠心臣子殺掉,他忠心到把反對他獨攬大權,排擠皇帝的心腹謀臣殺掉,他忠心到當著皇帝的麵,殺他妻兒。我喜歡他,他是個成功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我喜歡他的任何一條都與忠心無關。如果他是個死忠的家夥,或是表麵死忠,象劉玄德那樣的愛夥,我就不會喜歡他了。

曹操沒有反,是因為天下未定,他挾天子以令諸候,為的是政治上的原因,可不是忠心,他沒有反,但卻為他的兒子反做好了準備,他說過,他要當周文王,這是忠心,天啊納蘭納蘭,嗬嗬……你有些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曹操比一些人忠心。拿曹操同三國人物比較的話,他比劉備、孫權要忠的多。拿曹操同文中比的話,他也比蕭逸和那兩個王爺忠。曹操此人先侍於董卓,但他看了董卓的行為,第一個站出來要殺奸賊,那時象袁紹、孫堅之流還跟在董的後麵跑呢。他是第一個擁立漢帝的諸侯,相交之下,劉備那時給兩個兒子一名封,一名禪,其反心天下皆知。而袁家二子,一個棄漢帝於不顧,一個自己拿了玉璽做了皇帝,就此來講曹操也夠忠的了。

他的權力、才華遠比蕭逸要高,但他擁立漢獻帝二十四年,始終不反。許多人說“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可以看出曹操的反心和奸詐。但實際上,曆史學家和軍事學家都已經證實,當時如果“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戰略上是相當危險和失敗的,如果曹操不擁立漢獻帝,則他當時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至於他殺荀文若,他的名打不出來,隻好用他的字,以曹操為天下所做之事,他早已可得九公之位,受封魏公理所當然。但文若此人乃是大大的忠臣,他怕曹操反了,所以三番五次的阻止,但曹操不聽其勸,最後他是自己服毒自盡。

在文若死後,曹操大悲,不止一次、兩次的提到這件事情,他是極為重才和惜才的。當然曹操不是熱血忠臣,但如果他不是處在亂世,而是處在蕭逸的位置上,絕對不會反叛。此人相當灑脫,但卻十分重親情,他比蕭逸多了四個兒子,所以在他的位置上,是絕對不能讓別人立起來的,否則他的子嗣後代都會遭殃。曹操在曆史上最暴虐的舉動就是坑殺徐州百姓,為父報仇的事件了,但也由此可見此人對親情的重視。我想以曹操的灑脫,如果同蕭逸一樣獨身一人的話,估計在死前會徹底擁立漢獻帝的至於納蘭說他殺忠臣,我理解的是指他殺北海孔融一事,北海孔融乃一狂生也,絲毫不下與彌衡。曆史記載,他不止一次的辱罵過曹操,但曹操皆憐其才,沒有殺之,最後實在忍受不了了,將其下放。那知他又在孫權的使節來使時,當著滿朝文武和異國使節,再次大罵曹操,曹操實在忍耐不下,才將其殺死。就肚量而言,曹操已是相當能容人的了。曹操的灑脫可以從方方麵麵體現出來,例如他死時節喪、分香賣履,他死時不叫一人陪葬,特下指令讓自己的姬妾可以改嫁,為了鄒氏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為了杜氏寧可失去大將關羽……

山映斜陽天接水說到文武雙全曹操,周瑜名至實歸,曹操居首也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張飛趙雲張遼稱不上文武雙全吧,我覺得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比較合適吧。畢竟曹操在文學上的造詣世所公認,周瑜也有“曲不諧,周郎顧”的說法,張飛趙雲張遼好象沒在文的方麵有什麽建樹吧?

至於說曹操殺人那是政治鬥爭必須的,何況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有沒有忠臣很值得商榷,人人恐怕都在打自己的小九九吧?到是曹操的肚量也是平平罷了,容人稱不上,不殺孔融意在釣譽。殺匈奴使者才是真性情的表現。至於說為了搶女人給死人戴綠帽子而不要性命也算灑脫有點說不過去吧?那要這麽說陳叔寶之流豈不灑脫到謫仙一流了麽?

關於“曹操在曆史上最暴虐的舉動就是坑殺徐州百姓,為父報仇的事件了,但也由此可見此人對親情的重視。”的說法不當吧?與其說曹操這麽做是為了報仇,不如說是為了給敵對勢力製造麻煩確切吧?畢竟大屠殺之後肯定會帶來生產的凋敝,敵人要人要錢要糧肯定都是三無了。

蒼天一刀拍手拍手,難得啊,蒼天兄,我們居然又有看法一樣的地方。曹操和周郎都是文武雙全,但張飛趙雲張遼,隻怕未必吧。以前讀三國演義,愛煞白馬銀槍的趙雲,可是後來看得書多了,了解到,真正的趙雲,其實遠不是演義中的百萬軍中三進三出的絕世勇將,也並不真正受劉備多大重視。趙雲的身份不過是劉備的近衛保鏢,幾場著名的大仗,他都沒怎麽當過主將。好象勸進書中,他的名字,也是排在很後的。後人心中的趙雲,可能隻是演義中被神化的趙雲。

文若自殺,僅是因為想不開嗎?若無曹操的相逼,他何至於自殺。曹操的忠心,難道也表現在他架空皇帝,甚至拖走皇後,害死皇子,把自己的女兒強嫁給皇帝嗎,這就是忠心嗎?我從不要求那個時代的我從不要求那個時代的各方強豪們忠心,劉備被說成忠心耿耿的,不還是自己稱帝了,我覺得能安定天下,給百姓好日子,就是了不起的人了,忠心,很重要嗎?身在亂世,愚忠是最要不得的。說曹操忠心,不會讓我對他的評價有所增高,說他不忠,也不會讓我看低他。我喜歡他,因為他文學上的成就,因為他政治上的傑出表現,因為他軍事上的成功,因為他了不起的個人魅力。和忠不忠心無關,硬要說他忠心,也不見得就是真正尊敬他,了解他,佩服他。

納蘭三國時代最不忠心的是誰?當然是曹操啊!!(此忠心謂對漢朝而言,曹操是對自己的理想忠心罷了)孫權劉備等人就算不想忠心也要遮遮掩掩的,哪像曹操的表現像比鼇拜還過分,跟曹操談忠心有點牛頭不對馬嘴呀(衣帶詔呀如果曹操那麽好,獻帝做啥弄衣帶詔呐).而殺忠臣的問題他殺了許多忠於漢獻帝的人,這算殺忠臣吧!!說曹操是文武雙全,治世能臣什麽的應該沒人有意見,但說到曹操忠心對一個亂世中的梟雄說這個,真是匪夷所思耶

笑倚清秋說了句曹操忠,惹來這麽多磚頭啊……蒼天、納蘭還有笑倚清秋兄,請看好,我說的是他比蕭逸忠,他比三國時的其他諸侯忠,但不是說他就是忠心了:)。三國時代,孫劉說起來都要比曹操不忠的多了,正史中關於這個的記載筆筆皆是。如果說遮掩的話,是曹操在遮掩,而孫劉是真正撕破臉皮的。至於文武雙全的問題,趙雲、張遼算是智勇雙全,我的說法有些錯誤。至於張飛此人,正史記載此人極有才華,屬於周郎一類的儒將,曾有很多著作,但都未傳世。並且張飛十分英俊,乃白麵書生,絕對不是什麽黑麵虯髯……:)

另外曹操搶鄒氏、杜氏,為了所愛,不要性命,可以說是真性情的一種表示,不過就是野蠻了些。這種不羈的性格,在下把它歸類為灑脫的一種,所以才有如是說。荀文若自殺,有死諫的味道,這個誰都說不清楚。但曹操為此事大為後悔,正史上曾有很多記載。皇帝立衣帶詔殺他,他沒有殺了皇帝已經不錯了,他殺的所謂的忠臣,也是想殺他之人啊!再次強調,我說曹操忠是對比而言,不是就單純的忠心……

人都說曹操有反心,可曹操始終未反,在他寫的《讓縣自明本誌令》,中提道:“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就是曹操的心聲,並且的確一直堅持到他死。N多史學家推斷,如果曹操不擁立漢獻,則其統一天下,擊敗孫劉的可能接近百分之百。如果曹操真這麽做了,估計以他的文采、軍事,其曆史地位甚至可以高過唐宗宋祖了,可始終未如此做。所以我說他相交之下,比文中蕭逸忠之多也……

山映斜陽天接水嗯,山兄不用擔心,因為沒有丟磚頭,是理性討論唷~~~^^.我覺得曹操比劉孫等不忠,是因為曹操本就是梟雄,而劉備以仁德厚人,本就重視對漢政府的忠誠,就算是門麵上的好了,他至少不敢逾越.曹操對獻帝政府之蔑視,也幾乎是如八佾舞於庭那樣令人憤慨,這本就是事實.挾天子以令諸侯本就比孫劉等人過分呀.而且孫劉稱帝可也是到了曹家先稱帝以後呐,所以撕破臉皮還不到與曹操比。曹操對獻帝政府作的事絕對比蕭逸過分多了,蕭逸至少忠於國家(好像沒有殺反對派的人嘛),曹操雖不篡漢,但其心可知.當時曹操是為國賊(不忠於獻帝),殺他是有正當性的.雖然他的墓是寫‘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但他的作為卻不隻這樣啊,曹操曾自比周公,但他和周公一比,哪裏有一樣,就算是霍光他也比不上哪(我當然指的是忠心,因為山兄提到墓文,似指忠心,所以我亦反證)

笑倚清秋兄弟說孫劉比曹操忠,那麽先看看被人們一貫認為忠厚老實的劉備的行為:小時候與小朋友們在村頭玩遊戲,便說自己是皇帝,村頭的大桑樹是其“羽葆蓋車”。他的兩個兒子,一叫劉封,一叫劉禪。封禪是古時皇帝祭奠天地的禮儀,可見劉備一直想著要做皇帝。如果按封建道德來評價他的話,劉備早就有“不臣之心”。從這些可以看到劉備早早就想當皇帝了,他比曹操野心大了不知多少。

再說孫權:且不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他不聽招呼、公然與朝廷的軍隊展開赤壁大戰,就從其在漢獻帝在位之時,居心叵測地公然寫信勸曹操稱帝,就可以看出他壓根就沒把漢獻帝放在眼裏。魏、蜀、吳都為建安二十五年立國,但無論怎樣,曹操是沒有立國的,而孫劉可是真正的反了。

再拿曹操同蕭逸比較,唉!曹操比蕭逸真的是忠很了。許劭對曹操的評價是“治世能臣,亂世奸雄。”,曹操在漢靈帝時任洛陽北部尉,其德政天下皆知;黃巾軍起事後,曹操已升任濟南相,上任第一天,就宰了八個貪官汙吏,亦可證明曹操為能臣。其實如果曹操是處在蕭逸所在的和平年代,根本就不可能反了!喔,應該說他在亂世,也的確沒反。蕭逸在文中到現在已經可以說是必反了,就這一點就照曹操差了十萬八千裏了……

外曹操的愛國程度極深,如果說他不忠君,那其實是肯定的,但他比某些人忠。但如果說他不如蕭逸愛國,那可真的是大大的冤枉他了。現存曹操詩篇中的第一篇就是《蒿裏行》,就看其中文字,滿篇都是憂國憂民。其後來行為,也貫徹了自己欲扶大廈於傾危、拯百姓於水火的一貫誌向。不過權力使人腐化,到後來他成魏公後,生活十分奢華墮落也是肯定的。

山映斜陽天接水比較曹操與蕭逸,如同山兄所言實可分前後期,前期曹操或者比蕭逸忠君,但後期則可能差不多,蕭逸的手段比之曹操那是小巫見大巫,蕭逸最多就像尋秦記趙穆對小贏政那樣,但曹操卻是廢立皇後,殺皇子,誅戮反對派的臣子.曹操不篡漢可能有他的考量,比如說一切俱都掌握在手裏,沒必要遺臭青史,而蕭逸則若不反,必有殺生之禍(當然這是在容若還是暴君時,現在有了變數)這樣看來,比較誰忠君,似乎是50步笑100步,但若以手段論,蕭逸卻是瞠乎其後的笑倚清秋們討論的都是三國誌、正史……曹阿瞞有啥忠的,不過五十步與一百步的笑話!史學家說曹操自已稱帝就能橫掃,那隻是假設,是事後諸葛,在那個時代,人們仍然極為重視正統二字啊!道義二字是極重的,不然劉備也不能搞出這麽多事非……

高不成